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壹美創意

    一、《三國演義》的傳播要素 中國古代小說特別是通俗小說,大都有一個由素材積累、逐漸加工和最後形成較高質量小說文字的過程。如《三國演義》就是由說話人的底本演化而來,再經由一些文人加以潤飾、考證、整理而成的。[1]作為一部優秀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被後人爭相傳抄、傳閱、出版、評點、評論、傳世,有其獨特的傳播要素。 傳播學四大先驅之一的拉斯韋爾於1948年發表的《社會傳播的結構和功能》一文因為提出了著名的五W模式而被視為傳播學的獨立宣言。拉斯韋爾認為,一個傳播過程包含五大要素:誰(Who)、說什麼(What)、透過什麼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說(To Whom)、產生什麼效果(With What Effect)。所以叫五W,是因為五大要素的英文表述中都各有一個以W開頭的詞。這個模式十分簡明,勾勒出任何一個傳播過程的共同特徵,那就是都由五個部分組成:傳播主體(即傳播者)、傳播內容(即訊息)、傳播渠道(即媒介)、傳播物件(即接收者)和傳播效果(即效果)。[2]一言以概之,即誰在傳播,他傳播什麼,他怎樣傳播,他對誰傳播,傳播的效果如何。在分析了傳播的五個要素之後,拉斯韋爾又提出五種與之相對應的傳播研究:對應著誰即傳播主體的研究稱為“控制分析”,對應著說什麼即傳播內容的研究稱為“內容分析”,對應著透過什麼渠道即傳播媒介的研究稱為“媒介分析”,對應著對誰說即傳播物件的研究稱為“受眾分析”,對應著產生什麼效果即傳播效果的研究稱為“效果分析”。 傳播者,指傳播內容的傳送者,是資訊傳播鏈條的第一個環節,也是傳播活動的第一要素和最活躍的要素。傳播者主要解決“傳播什么”和“如何傳播”的問題。因此,傳播者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傳播過程的存在與發展,而且決定著資訊內容的質量、數量和流向。傳播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組織。在《三國演義》源遠流長的傳播長廊中,主要的傳播者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隊伍,既有不知名的群眾作者,如宋代專說“三分”的藝人霍四究;也有很知名文人作家,如西晉的陳壽、劉宋時的裴松之;更有眾多文人有意無意間參與了“三國故事”的傳播,如宋劉義慶、唐代的李商隱、宋蘇軾等。《三國演義》的博大精深也吸引了西方傳教士、外籍華人、留學生、商人等的注意,並透過他們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如明清時期赴泰商人在漫長的海上旅途中,常以《三國演義》作為消遣的話題,引起泰人極大興趣,曼谷王朝建立者拉馬一世因而指示當時負責貿易與對外關係的本隆大臣把《三國演義》譯成了泰文從而豐富了秦國的文化。至於三國演義的作者,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明代的高儒在《百川書志》中提到羅貫中在寫作三國演義時:“據正史,採小說,證文辭……陳敘百年,概括萬事。”由此可知,羅貫中根據長期以來累積的三國故事,並依據晉朝陳壽的正史《三國志》以及裴松之的注,加上自己的所學以及對生活的體驗,將有關三國的故事加以整理熔鑄,編成了這部歷史小說鉅著──《三國演義》。至於現今通行的三國演義,大部分是依據毛宗崗本為底本,毛宗崗依據明代版本加以修訂成通行本,現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國演義》,就是毛宗崗修訂的版本。由於毛本流傳已久,文字亦有許多優點,較便於一般大眾閱讀。因此成為目前最為通行的版本,儘管毛本亦有一些缺失,但是仍不減其影響力。 傳播內容的通俗化、傳達精神的平民化是《三國演義》廣泛傳播的基礎。作為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三國演義》的偉大成就在於具體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內部的尖銳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國古代許多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曾經在不同程度上揭露過這種鬥爭的尖銳性和殘酷性,但是,沒有任何一部作品,能比得上《三國演義》這樣鮮明、這樣深刻、而又這樣廣泛地揭露出這種鬥爭的複雜面貌。就是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裡,這樣的書也是很少見到的。它透過對三國時期社會動盪分裂狀況的描寫,特別是透過對曹操、董卓等暴虐統治者的形象的揭露和批判,反映了當時人民的悲慘生活及其對於統治階級不共戴天的仇恨。《三國演義》劉、關、張之間團結、平等和義氣的關係及其處處流露的正統思想和忠義精神,是《三國演義》最為人們喜愛,對人們思想影響最大的地方,一直成為封建社會中廣大人民加強團結、相互援助的榜樣,成為人和人的正直關係的榜樣,為廣大人民長期傳誦和學習。如在明、清兩代,農民起義軍普遍地把“桃園結義”故事當作組織自己隊伍的典範,就證明了這一點。[3]也正是其傳達精神的平民化這一點,為我們探究現代香港黑社會爭拜“關二爺”的文化底蘊,打開了一個研究的視窗。 傳播語言的口語化、傳播載體的多元化是《三國演義》廣泛傳播的前提。《三國演義》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演義,歷史演義是中國文學的特色,說書人透過講史吸引聽眾,將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加以發揮,加上一些誇大的想象,創造出虛實相參的故事。《三國演義》從口傳文學到話本雜劇,再到小說成書,是多重文化因

  • 2 # 田知之先生

    《三國演義》肯定是瞭解三國文化的一本重要參考書籍,但是他畢竟是一本後人創作的小說,裡面有一些虛構的地方,不是正史,只是可以做為參考書籍。《三國志》作為二十四史中的正史,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同時《資治通鑑》也是瞭解三國文化的一部重要典籍!

  • 3 # 聚沙書法教學

    1.以陳壽的三國志為第一手研究資料而不是三國演義或電視劇,也就是以正史為依據和出發點,這才是我們的正確研究態度。

    2.從人物分類來看,主要有君主文臣武將,要深入研究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能力,謀略,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

    3.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相互關係的變化發展,從一些經典的具體戰役去分析,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

    4.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考慮每個人物在當時的處境,考慮他的個人處境和政治處境,思考他為什麼在當時當地會做出那樣的決策。

    5.要將三國時期的各種情況和現在相聯絡,我們研究歷史是為了借古鑑今,避免出現一些錯誤,少走彎路,我們可以借鑑三國時期的人的智慧。

  • 4 # 創意任李行

    三國:很簡單,你只要分清思路!吳蜀魏。例:吳國有那些人物…蜀國又有那些人物…魏國那些人物都有什麼特長,全部的分類出來!就沒有什麼不好了解了!

  • 5 # 放羊的胡老漢

    很簡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書。

    看書方面先看《後漢書》,再看《三國志》。前一本講了東漢可以為三國做一個鋪墊,後一本講了魏蜀吳各自的發展歷程。

    《三國演義》這本書寫的很精彩,各種形式的電視,動畫片,說書講的也很精彩,不過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夠真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8歲想要小孩但是工作不允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