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周老師vlog

    首先表示感謝邀請,我們安徽蚌埠的端午節主要包括兩部分,包粽子以及在門上掛艾草。所以,走親訪友是沒有這個習俗的。包粽子都是用蘆葦葉子,裡面的餡是糯米加上蜜棗或者紅糖,用細繩子捆紮好,放在鍋裡煮。煮開後還要繼續捂上一段時間,這樣餡裡面才能煮熟,真是香甜可口。端午節的早晨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早早的掛上了艾草,據說這樣可以辟邪,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中午,家家戶戶圍坐在一起,吃著美味佳餚,互致問候。

  • 2 # 默然詩歌

    說到端午節的走親訪友,我們這兒還在盛行,其名曰“送端午”。

    據我知道,這種習俗留傳已久。在我們這兒,出嫁的女兒在麥黃時,要回孃家“看麥黃”,而臨近端午時,孃家人要去閨女家“送端午”。長期以來,這也是我們這兒一年之中重要的幾次門戶禮節,家家都很重視,馬虎不得!

    另外,端午節在我們這兒還有這幾種講究,大體如下:

    一、包粽子,端午前夕,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用上好材質包出一個個各種形狀的粽子,想想,那種氛圍,有多好!

    二、門前掛艾葉、菖蒲等,老人們說這些東西可辟邪。

    三、賽龍舟,這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盛行,主要是紀念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自發形成的活動。

  • 3 # 文德懷遠

    端午節是個傳統節日。

    農耕文化流傳下來的節日能保留至今,說明先民重視它,現代人喜愛它,其所包含的意義,絕不僅僅表現在吃粽子。

    但是經歷了工業革命,走到了網際網路時代的人們,今天對傳統節日的理解,也許只剩下吃了。

    網際網路時代,特別是大都市裡,人們隔著一面螢幕即能滿足千里來相會的願望。面對面的交流,反而因各種原因,正在逐步減少。端午節走親戚,早已不那麼流行。即便是在傳統節日影響力最大的春節裡,年輕人大多也不願意走親訪友了。

    這種現象是社會發展,帶來的一種趨勢,也是年輕人,個體更崇尚精神獨立所帶來的必然。改變還是順其自然?讓時間給出答案吧。

  • 4 # 龍華中

    要說端午節,過去是個很重要要的節曰,尤其是各家都有厚的自然條件,包一些土產花樣多味的粽子,有著濃濃的土風香味,帶上他走親看桂女,親人見了面都有一種親親熱熱的感覺,濤濤的熱心話語交流不亭,,,?

    到了現在新時代的發展,和金錢的競爭,年輕人地確是清淡的多了,如今一切都是一個字,錢,錢錢,壓力大,再也沒一前那些寬佘時間探親訪友了,,,按如今的進展速度,再過二十年親朋好友和兒女親情關係,可能是更少更少的了,接近動物世界了,,,?

    《端午節》

    新時端午舊時粽,

    老人習俗難忘行。

    孃家有心留粽米,

    借棕賞婿醉雙親。

    千古來往老禮道,

    今朝日月換新豔。

  • 5 # 九卿1234

    在進入正文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相關知識。

    伍子胥的故事其實很多人大致清楚。他的親人被楚王所殺,逃到吳國最重要的是報仇雪恥,甚至於把已經死去的楚王從墳墓裡刨出來重新鞭屍了一通。被越國賄賂的奸臣誣陷自盡之後,聲稱要把自己的雙眼掛在城牆之上看著越國打破吳國城門。夫差因此勃然大怒,將他的屍身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五月五日的端午節也就成為了紀念伍子胥的節日。

    而曹娥的故事則與忠孝有關。相傳東漢時期,有個叫曹娥的姑娘,她的父親溺於江中,多日也尋覓不到屍身,才十四歲的曹娥便始終等待江邊,痛哭父親的悲慘遭遇。過了十七天,曹娥終於等不及了,自己也投入江中。沒想到的是,五日之後她竟然抱著父親的屍身出來了,就此傳為了神話。

    不過,無論是伍子胥還是曹娥,都沒有屈原的名聲大,屈原為國痛心,投江自盡的故事也更加真實。在《離騷》一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明知此地已經無法容納他的存在,他也希冀有君主能與他同心同德,然而終究割捨不下故土。屈原的愛國精神也始終被人們稱道。

    端午節風俗賽龍舟: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這個活動有點高階,雖然我們是海邊的,但沒有這樣新奇的活動】

    吃粽子: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我們家就是加棗子,我其實挺想吃加肉的】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我就只記得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還是小時候,老師會給幼兒園的小朋友縫上一條“龍尾巴”,一甩一甩的挺好玩的,可惜現在什麼也沒有了】

    懸艾葉菖蒲: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這個東西偶然看鄰居家裡掛過,但我們家好像就只是吃粽子,吃完就算過了這個節日】

    跳鍾馗、鬧鐘馗:自晉代以來跳鍾馗、鬧鐘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 鍾馗執劍祛邪圖,懸掛鍾馗畫。最早的鐘馗畫,據說出自畫聖吳道子之手。【門神年畫之類的我們春節也沒有貼過,更別提這個了,倒是很新奇了,看來跟驅邪有關】

    飲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這個印象最深的就是白素貞過端午,飲了雄黃酒反而露出了原型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雄黃對蛇的強大殺傷力了吧】

    歸寧,也就是回孃家: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端午節是她回家看望父母的機會。所以人們也把端午節稱作“女兒節”。【我詢問了我的不同地方的同事,有好多人說會去外婆家,估計跟回孃家有很大的關聯】

    走親訪友

    有人說,端午邪氣很重,走親訪友是為了躲避邪氣入體,將這種行動稱為”避端午”。但其實,逢年過節走街串巷不過是加強情感聯絡的一個重要手段。大家多日不見,透過有節假日的日子見面聊天,也是十分開心的。但,就像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過端午漸漸被其他的事情所取代,甚至粽子也不是很愛吃,不去吃。這樣的大有人在。更重要的是,快節奏的生活讓眾人沒有很多時間可以過好一個節日,每日為了生計而奔波。

    中國節日漸漸喪失了原本的味道,但我還是希望,有一些有意義的有趣的習俗不要被大家忘卻,生活要有儀式感,過節更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駿530七座、奇瑞捷途x90七座、瑞虎8七座、東風580七座還有長安cx7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