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牙牙絮絮叨叨

    張愛玲和《苦竹》   1944年年末,日寇和汪偽政權失敗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   這年10月,胡蘭成辦了一份偏重文藝的雜誌,月刊,取名《苦竹》。刊名緣自張愛玲在《詩與胡說》中引用的周作人翻譯的一首日本詩,詩曰:“夏日之夜,有如苦竹,竹細節密,頃刻之間,隨即天明。”   《苦竹》的封面是炎櫻設計的。作家沈啟無在第二期的《南來隨筆》中極為稱道:“封面畫真畫得好,以大紅做底子,以大綠做配合,紅是正紅,綠是正綠,我說正,就是典雅,不奇不怪,自然的完全。用紅容易流於火燥,用綠容易流於尖新,這裡都沒有那些毛病。”沈的激賞,過於誇飾,但綠葉披拂的竹竿斜切的畫面,佈滿活躍肥大的竹葉,濃郁裡一點新翠,確有夏夜苦竹的詩意,散發出一種東方純正的美。   創辦《苦竹》的想法,後來胡蘭成回憶:“我辦《苦竹》心裡有著一種慶幸,因為在日常飲食起居及衣飾器皿,池田給我典型,而愛玲又給了我新意。池田的俠義生於現代,這就使人神旺,而且好處直接到得我身上,愛玲更是我的妻,天下的好都成了私情,本來如此,無論怎樣的好東西,它若與我不切身,就也不能有這樣的相知的喜氣。”這裡說的池田,即日本人池田篤紀,一年前為搭救胡蘭成出獄出力甚多。後來胡亡命日本,也是他接待的。後面的話,因為“愛玲更是我的妻”,這樣,切身的“好東西”才有“相知的喜氣”,讓人感到《苦竹》像是個“夫妻店”。   第一期(10月出版)有張愛玲的《談音樂》,從東方的角度論西方的音樂:“我最怕的是凡啞林,水一般地流著,將人生緊緊把握貼戀著的一切東西都流了去了。胡琴就好得多,雖然也蒼涼,到臨了總像著北方的‘話又說回來了’,遠兜遠轉,依然回到人間。”“我是華人,喜歡喧譁吵鬧,中國的鑼鼓是不問情由,劈頭劈腦打下來的,再吵些我也能夠忍受,但是交響樂的攻勢是慢慢來的,需要不少的時間把大喇叭小喇叭鋼琴凡啞林一一安排位置,四下裡埋伏起來,此起彼應,這樣有計劃的陰謀我害怕。”文化差異的妙想奇思,比喻如神來之筆,令人拍案叫絕。沈啟無說:“我讀她在《苦竹》月刊上的《談音樂》,使我又聯想起她談畫的文章,幾乎每一篇都有她的異彩,彷彿天生的一樹繁花異果,而這些花果,又都是從人間的溫厚情感裡洗練出來的。”(《南來隨筆》)   第二期(11月出版)有張愛玲的《桂花蒸 阿小悲秋》,寫蘇州女傭阿小在上海外華人居住的公寓的一天的家務勞動,寫阿小所看到的外華人哥爾達的生活。1972年,水晶訪問張愛玲時說到結尾部分很精彩,張愛玲爽朗地笑了。水晶從她的笑聲裡,“覺察到她是非常偏愛‘阿小悲秋’的”。(《蟬——夜訪張愛玲》)   這一期《苦竹》,張愛玲還重新發表了《自己的文章》。   《自己的文章》原來登在1944年5月出版的《新東方》雜誌第四期和第五期合刊。這篇文章一般認為是張愛玲讀了迅雨(傅雷)的批評文字後寫的反辯。其實,起因應是對胡蘭成文章的回覆。《新東方》第三期有胡蘭成的《皂隸·清客和來者》,這年1月胡蘭成初識張愛玲,他在文中讚賞張愛玲的《封鎖》“非常洗練”“簡直是寫的一篇詩”,但又說:“我喜愛這作品的精緻如同一串珠鏈,但也為它的太精緻而顧慮,以為,倘若寫更巨幅的作品,像時代的紀念碑式的工程那樣,或者還需要加上笨重的鋼骨與粗糙的水泥。”胡蘭成的這個意見,張愛玲並不認同。她在《自己的文章》中針鋒相對地作了迴應:“一般所說‘時代的紀念碑’那樣的作品,我是寫不出來的,也不打算嘗試,因為現在似乎還沒有這樣集中的客觀題材。我甚至只是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裡沒有戰爭,也沒有革命。”當然,文章中也對迅雨批評《連環套》“錯失了最有意義的主題”的說法,作了辯解,她說:“寫小說應當是個故事,讓故事自身去說明,比擬定了主題去編故事要好些。許多留到現在的偉大作品,原來的主題往往不再被讀者注意,因為時過境遷之後,原來的主題早已不使我們感覺興趣,倒是隨時從故事本身發現了新的啟示,使那作品成為永生的。”   第二期的《編後記》想來應是胡蘭成所寫,他說:“《自己的文章》,雖然是已經在別一刊物上邊發表過了,但是因為它是近十年來的重要文獻,無法不將它重印,以延攬它的讀者。為讀者,為我們的文章界,其中一條新路的發現,要請多數人知道。”這樣說未免言過其實,但《自己的文章》也確可以看作張愛玲的文學綱領宣言:“弄文學的人向來是注重人生飛揚的一面,而忽略人生安穩的一面。其實,後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們多是注重人生的鬥爭,而忽略和諧的一面。其實,人是為了要求和諧的一面才鬥爭的。強調人生飛揚的一面,多少有點超人的氣質。超人是生在一個時代裡的。而人生安穩的一面則有著永恆的意味。”這段“張語錄”,張迷和“張學”專家們大多熟悉。   張愛玲的摯友炎櫻,在第一期上有一篇《死歌》,寫修道院的孤兒,整天念死經,如一無精神的機器在唱。她感嘆“一根竹竿或一個山芋的命比他們的命有味”。炎櫻不諳中文,通常用英文寫作,而由張愛玲譯出。而這篇短文據說是她用中文直接寫就的。第二期的《生命的顏色》將人生與色彩相聯絡,顯出炎櫻對色彩的極度敏感。既然“每一種情調、每一件事都可以用一個顏色來翻譯”,因之“各個人也是顏色的跳舞、色調的舞劇”。詩人路易士稱《生命的顏色》“句句都是警句”。(《記炎櫻》)   《苦竹》上發文最多的自然是胡蘭成。第一期上除署名胡蘭成的《新秋試筆》外,還有署不同筆名的《周沈交惡》(江梅)、《試談國事》(敦仁)、《違世之言》(王昭午)、《星巷之談》(林望)、《閒書啟蒙》(夏隴秀)等,佔12篇文章(不包括詩和譯文)的二分之一。第二期10篇中如不計張愛玲、沈啟無和炎櫻,其餘文章看來都出自胡蘭成之手。據研究者考證,第三期8篇文章,全部由胡包辦(劉錚:《胡蘭成交遊考(一九四五年之前)》)。   胡蘭成慣於顧盼自雄、飛揚無忌,第一期《編後》中依然妄自沉迷,出言不遜:“《苦竹》的出版,也正是,一種軒騰的新的氣象,在這裡出發了。”讀者看到,出發儘管是出發了,只是毫不“軒騰”。第三期本該1945年1月出版,卻拖到了4月。第四期至今沒有人見到過,十有八九當初就已“胎死腹中”。   胡蘭成辦《苦竹》的同時,又去武漢辦《大楚報》。 1945年3月,從武漢歸來的胡蘭成已經另有新歡,騙上了護士小周。

  • 2 # 海亮

    苦竹

    據說是竹子的一種,竹細而節密。這首俳佝小詩是專門拿它來寄情感懷的。

    俳佝是日本韻文學的一種傳統形式,也是世界上文學中最短的格律詩之一。如“蛙躍古池內,靜瀦傳清響”是最臉炙人口之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雲海大紅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