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樞指

    我們來對比一下吧。

    《我願意是急流》裴多菲

      我願意是急流,山裡的小河,

    在崎嶇的路上、岩石上經過……

      只要我的愛人是一條小魚,

      在我的浪花中快樂地游來游去。

      我願意是荒林,在河流的兩岸,

      對一陣陣的狂風,勇敢地作戰……

      只要我的愛人是一隻小鳥,

      在我的稠密的樹枝間做窠鳴叫。

      我願意是廢墟,在峻峭的山岩上,

      這靜默的毀滅並不使我懊喪……

      只要我的愛人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著我荒涼的額,親密地攀援上升。

      我願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頂上飽受風雨的打擊……

      只要我的愛人是可愛的火焰,

      在我的爐子裡,愉快地緩緩閃現。

      我願意是雲朵,是灰色的破旗,

      在廣漠的空中,懶懶地飄來蕩去,

      只要我的愛人是珊瑚似的夕陽,

      傍著我蒼白的臉,顯出鮮豔的輝煌。

    《致橡樹》舒婷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裡: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這兩首詩合起來看挺有意思的,就好像是在相互呼應一般,又像是在各訴衷腸。一個說我願意為你全部付出,用心呵護,為你遮風擋雨;一個說我雖然愛你,但是絕不當附屬品,而必須和對方站在同等的位置。

    出現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裴多菲·山陀爾是位男性,在男性的愛情觀裡,愛就是這樣,無私付出,努力撐起整個家庭。

    而舒婷是位女性,而且是有著新思想的新女性,在她看來愛是平等獨立,同甘共苦,永恆長存;愛是不離不棄,堅持到底。

    所以這兩首詩歌都是非常優秀的,只是當我們所處的位置和角度不同,所欣賞的地方也不一樣。

    男性大多是較為喜歡小鳥依人型的女性,在這裡可以被需求,存在感很高,內心也很歡愉。而現代的女性大多很獨立,有自己的事業和成就,當然大多也喜歡像橡樹一樣高大挺拔的男性,但是絕不附庸,擁有著自己的空間和主見。

    男性的愛就要像《我願意是急流》一樣,愛的包容,深沉又堅毅!

    女性的愛要像《致橡樹》一樣,愛的平等,互相支援又攜手並進!

  • 2 # 原因易

    首先,當然兩種愛情觀都無可厚非,愛情的形態和外化的表現方式確是因人而異,均無對錯。而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平心而論,我更偏向於舒婷的《致橡樹》。

    可能從小就是個有主意的,所以不太容易允許自己完全依附於另外一個人,哪怕是在愛情中,膩歪歸膩歪,但也還是會保持自己的經濟獨立,雙方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獨立空間。

    各自長成大樹,紮根陪伴在彼此身旁,共沐風雨,同享Sunny。當你光鮮亮麗時,我不會自卑,當你偶遇難處時,我不至於束手無策。勢均力敵,攜手同行,是我比較欣賞的愛情形式。

  • 3 # 韶光亮華

    《致橡樹》,是舒婷1979年發表的成名詩作,也是一篇女性的愛的宣言。

    此詩不僅否定了那種“青藤纏樹”式的以人身依附為根基的兩性關係:如凌霄花之於高枝,痴情鳥之於綠蔭,同時,也超越了只犧牲自我、注重給予對方的互愛原則:如泉源送出慰藉,險峰襯托威儀。

    此詩所追求的就是一種獨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對方的存在,又珍視自身價值的嶄新愛情觀。

    《我願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1847年寫給他心愛女友的一首情詩。

    此詩選擇了幾組富於深意又互相對立的意象來表現主題,詮釋了自己與戀人之間那種依靠與被依靠,撫慰與被撫慰的如膠似漆的關係,從而也表達了詩人為了真愛敢於承愛孤獨,敢於與敵人抗爭的意志。

    此詩所追求的是一種既有對愛人無私的撫慰與支援的渴望,又有彼此生死相依、忠貞不渝的傳統愛情觀。

    如果說同意哪種愛情觀,平心而論,我還是同意《致橡樹》所表現出的那種“愛情觀”。因為愛情是美好的,但現今社會有時也是很“殘酷”的,只想做“小鳥依人”,而沒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和經濟的保障,那隻能算作被人供養的籠中“金絲雀”,一但失去了條件,也就只好望籠興嘆,有翅難飛了!

  • 4 # 季蘭雜記

    在愛情觀上,本人更傾向於《致橡樹》。

    這是一首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一首朦朧愛情詩。該詩意象清新脫俗,內涵雋永深刻,形象地表達了女詩人對平等、獨立而又能彼此欣賞、互相支援的新時期愛情的追求。

    女詩人以“木棉”自喻,旗幟鮮明地指出不願做男性“橡樹”的依附物,如攀高的凌霄花、痴情的鳥兒,男性的安慰者“泉源”亦或襯托男性高度的“險峰”。她要做能與男性分庭抗禮、平起平坐的木棉,以平等的人格、獨立的尊嚴與男性在一起。男性“橡樹”有他威嚴的銅枝鐵干與生活搏鬥,可“我”也不示弱,我有我“紅碩的花朵”,亦可參與社會生活種種。

    兩個人的能量是相當的,勢均力敵的,這樣兩個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欣賞與發自內心的尊重。愛情或婚姻中不僅僅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欣賞、崇拜、尊重與相互間的支援與信任。所以,這兩個看似獨立的樹,又能“根,緊握在地下;葉,相互在雲裡。”兩個人是既獨立,有各自的精神文化空間,相互間又是有共同的語言,能引起對方的情感共鳴。

    唯有這樣的愛情、這樣的婚姻才能真正天長地久,有質有量。

    該詩構思新穎,節奏明快,語言俊美,展示了鮮明的個性色彩,為迄今為止不可多得的新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季豆二月份可以育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