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灰色大咖
-
2 # 遇見麗1993
我就看了一集,我覺得非常值得看。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你都能在這部電視劇找到共鳴。我覺得這部電視劇很接地氣,電視劇的父母就像我們身邊熟悉的爸爸媽媽。很多時候,我覺得看電視劇也是可以學習的,我們要學習好的東西,改掉壞習慣。比如,父母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高高在上,覺得我是父母,孩子就應該聽我的。我覺得作為父母,要明白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沒有誰願意做一個木偶人。最好的教育,是知行合一。對於愛情,我們要明白,作為女生,光有美貌是很難嫁得好的,愛情是愛情,可是婚姻是很複雜的,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旗鼓相當。男人可比女人現實,男人喜歡漂亮的女人,沒有錯,可是男人很難娶一個賢惠有美貌的女人。女人還是要自己優秀,自己有錢,經濟和人格都能獨立,這樣的女人才是值得欣賞的。女人要忘掉那種錯誤的思想,我們女人不需要依附男人,我們也能過得精彩。
《小歡喜》憑啥脫穎而出,那麼它吸引觀眾收看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小歡喜》改編自魯引弓的同名小說,由汪俊執導,黃磊、海清、陶虹、王硯輝、詠梅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該劇以方圓、童文潔夫婦的視角,講述了方家、季家、喬家等幾個高三考生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 首先《小歡喜》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因其描繪的“家庭教育圖譜”直戳人心,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其次《小歡喜》則將目光聚焦“高考”這一中國家庭必須面對的話題。這就是為什麼口碑喜獲豐收的《小歡喜》憑啥脫穎而出,那麼它吸引觀眾收看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高考——時代性更強的全民記憶 《小歡喜》
《小歡喜》一劇可以說集結了許多備受大眾喜愛的實力派演員,而諸如陶虹、詠梅等演員近年來更是鮮少觸碰影視劇。導演汪俊透露,其實邀請黃磊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加盟該劇的過程很簡單,因為這些演員都看好這個劇且都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在拍攝現場,他們經常在私底下聊自己的孩子,我看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由此可見,“教育連線著家庭和社會,能夠對社會情緒有特殊的體察。” 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 “高考這場戰役你要是輸了,你終身遺憾吶,方一凡!”虎媽海清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讓人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但是劇中,方一凡並沒有認同媽媽給的壓力,而是反擊到“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怎麼就終生遺憾了呢?” 本劇的第二個家庭,就向我們展示了另一個極端。陶虹飾演的媽媽和沙溢飾演的爸爸是離異夫妻,女兒英子由媽媽撫養,成績拔尖是清北等高校的候選人。但孩子的完美不代表她的內心是健康的,陶虹歇斯底里的演技說明了一切。 第三個家庭,就是傳說中“家裡有礦”的家庭。季楊楊從小缺少父母的陪伴,性格暴躁,舉止反叛,活脫脫一個現實版“哪吒”在世。他開豪車進校園,與同學打架,不認自己的爸爸……好在有個溫柔賢淑、善解人意的媽媽,總在關鍵時刻為倆父子打圓場,一家人的僵硬局面慢慢走向良好態勢,這樣的媽媽,誰有誰歡喜!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就像黃磊說的,當我們不可選擇的時候,我們只能做好自身,投入到身邊那些小小歡喜中去。 在製片人徐曉鷗看來,高考是一件能夠引發全民感情的事件,“這是孩子和父母最親密的一年,18歲之後無論離家與否也都長大成人,考上大學的孩子永遠成了這個家的客人,再也沒有親密的三人行關係,這是大別離。”與此同時,高考不僅是一個分數,更是一個家庭對過去18年交出的一份答卷,不只是孩子,也包括父母。“這也是很開心的一年,孩子長大了,開始新的人生,父母也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有別離,也有小歡喜。”徐曉鷗說。
平等——不表達教育理念的對錯 。
作為家庭劇,《小歡喜》最大的進步,是體現了家庭內部的地位平等與公平對話。 在看到父母與子女之間相互較力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他們之間的理解與尊重,哪怕在要求子女重視高考這件事上,父母也已經很少再動用權威,而是更多采取了生活上的照顧、情感上的溝通以及談判式的交流等方式。 尤其是三位父親角色,更是以朋友的身份嘗試與子女建立對話關係,這是以往劇作較少見到的。 《小歡喜》裡,季勝利一開始覺得自己事業有成,孩子成績也得好,“虎父無犬子”嘛。但後來季勝利也順著妻子說,支援孩子的賽車夢,但得好好高考,夢想的實現需要知識儲備。方圓支援方一凡的藝考夢,因為方一凡有這方面的潛質,而他自己也喜歡。哪怕宋倩不支援英子去南大,她也願意支援女兒的航天夢。 《小歡喜》的三個家庭,並未將孩子視為“工具”,雖在意成績,也能做到以孩子興趣為主、因材施教。 迴歸熒幕的黃磊再次塑造了一個“慈父”形象,在家庭的歡笑點滴中關照成長、親子、教育問題。與“恨鐵不成鋼”的母親童文潔(海清 飾)不同,劇中黃磊飾演的方圓是一個“玩物喪志”的父親。他會帶著已經高三的兒子方一凡一起開黑打遊戲,幫他製造學習的假象以便在媽媽面前矇混過關。當母子矛盾升級時,他還會充當“和事佬” ,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把母子倆說得心服口服。
真實——細節引發共鳴 。
《小歡喜》的優勢還在於對細節的真實刻畫。《小歡喜》製片人徐曉鷗指出,現實題材方向不多,賽道擁擠,正因如此才格外考驗創作者的本領:“不怕相似的,因為生活就是這些內容。關鍵比得還是破題的角度,紮根生活的深度,呈現出的生活質感,以及創作者的價值觀。” 黃磊不光是《小歡喜》的主演,也是這部戲的總編劇,他在微博上說:“其實編劇不用去編,因為都在你身邊,我這個編劇寫的是身邊的劇。”實際上,不光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黃磊夾帶了“私貨”,他也將自己的親子、教育理念貫徹其中。 汪俊認為,真實性是一大關鍵因素,“同樣的題材可以表現出不同樣的戲劇形態,關鍵是故事、人物不一樣就行了。我們這個戲有很多都是現實採訪來的一些素材,所以這一點在細節上或者在很多橋段上面是別的戲所沒有的。戲不怕大題材的雷同,主要就在於故事、人物和細節的不一樣。我們裡面有很多的細節都很生動,都是來源於採訪和身邊的事”。 《小歡喜》並不會立竿見影改變什麼,很多父母該焦慮還是焦慮,跟孩子有矛盾還是會有矛盾,但它至少讓觀眾看到了焦慮之餘的小歡喜,並給予了觀眾一些暖心的鼓勵和啟示,一些可供參考的方法論。難題的解決無法一蹴而就,一部劇能促使觀眾觀念上有“小”進步,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