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司八達

    這話說的,偏遠山區的資源少,貧窮程度大大超過我們的想想,國家扶貧的重點也是偏遠地區,首先是修路,村村通工程,要想富先修路,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政府補助修好公路,能解決山貨出山,物資進山,農民出行問題,其次是水電,有的山區,水資源緊缺,甚至靠雨水儲存下來做日常使用,有的農民一年洗一次澡,甚至一盆水洗了菜洗臉洗了臉洗衣服,缺水缺電,你說偏遠地區難道不應該是國家重點扶貧物件嗎?而且很多大山裡是有好東西的,比如山核桃,茶葉等等,但受各種因素制約,就是運輸不出來,所以通了路,通了水有了電,偏遠山區的農民們生活才更有奔頭,這樣才能逐步摘掉貧困山區的帽子!

    說了這麼多,偏遠山區絕對是應該大力扶貧的!

  • 2 # 有點意思的事兒

    "偏遠山區到底值不值得去扶貧?"針對這個問題,我比較有話語權,畢竟奮戰在第一線。

    奮戰在扶貧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是相當辛苦,一天要收集很多的資料,而且要反反覆覆核實好幾輪,包括貧困戶住房資訊,就業資訊,產業資訊,合作醫療繳納情況,養老保險繳納情況等等,每一項工作都涉及龐大的資料。不分白天黑夜,白天下村入戶收集資訊,晚上回到辦公室錄入資訊,然後就是各種統計,非常吃腦力。

    扶貧工作本就不易,如果道路不通暢,地處偏遠,就會大大增加扶貧工作的難度。在隔壁的一個鄉鎮,有一個貧困村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開車要一個小時,接著要下車徒步4個小時才能達到村子裡,加上通訊不便,村子裡沒有手機訊號,這給扶貧的工作人員增加了很大難度。來回10個小時的路程,白天時間都花在了扶貧路上。於是,"偏遠山區到底值不值得去扶貧"的想法冒出來也是在情理之中。

    那麼,到底該不該去呢?

    應該去,而且必須去。扶貧是什麼,就是幫助生活貧困的人走出困境,擺脫貧困,走向富足的生活。那偏遠的山區裡的村民,由於土地貧瘠,出行不便,經濟落後,整日只能夠守著一畝三分地,日子過得緊巴巴,生活陷入困境。這些村民是真真正正的貧困。將他們定為貧困戶符合精準扶貧的要求,也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物件。如果因為地處偏遠,扶貧工作開展難度大,就認為不值得去開展,那算不得扶貧。

    當然了,對於這一類的貧困山區,應該特殊對待,給予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傾斜,重點解決,優先解決,幫助他們早日實現。

  • 3 # 洞察三農永珍

    問題:偏遠山區到底值不值得去扶貧?

    農村扶貧工作已經進入了攻堅期,習總書記曾經說過:“小康路上不落拉一人”,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實現所有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無論是什麼地方的貧困村都是需要做好扶貧的,特別是那些深度貧困地區,比如中國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貴州省的黔西南地區、西藏的一些地區等等,那麼在這些地區裡面的偏遠山區到底值不值得去扶貧?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有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可以解答,那就是懸崖村,那裡的生活條件如此的艱苦,最基本的出行條件就是靠走,而且是那種心驚肉跳的走,對於這樣的村落難道沒有扶貧的意義嗎?顯然不是,正是因為扶貧工作,讓一直居住在懸崖村的人們的出行條件得到了改善,也有了手機訊號及網路,還建起了學校等。未來那裡結合當地的自然優勢,發展旅遊業,要不了多久,人們的生活就會得到更好的改善,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越是偏遠的山區,越是深度貧困地區,精準扶貧的人、財、物、政策等才應該向那些地區傾斜,只是在落實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一個住了10幾戶人自然村,人們出行是泥巴路,種點糧食也沒有辦法拿出去賣,面對這樣的情況,該如何扶貧?在我們這裡是這樣做的,這個自然村的每一戶貧困戶都是有扶貧政策的,肯定都要享受易地扶貧搬遷,但通往自然村的路就不會去硬化了!這個可能就是所謂的值不值的問題了,如果自然村土地肥沃,可以發展產業,那麼這條路可以作為產業路進行硬化,可如果自然條件不好,土地貧瘠,發展無望,就不會講納稅人的錢浪費在那裡了,幾年後也是埋沒在荒草之中了!

    所以,偏遠山區的每一戶貧困戶都是值得扶貧的,只是採取的扶貧方式不一樣,有的可能是整村搬遷,特別是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的地區。搬遷比新建成本更低,更有利於貧困人口未來的生活。

  • 4 # 鄉村野老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的看法可能和大家不一樣,對於偏遠山區,我覺得沒必要扶貧。

    首先是從文化角度看來,偏遠地區保留傳統的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因為與外界的接觸比較少,對生活的要求沒有那麼高。我們所說的貧窮只是說物質的貧窮,精神上偏遠地區的人民並不貧窮,他們傳承的文化,可以有很多讓他們生活快樂的方式。我們並不一定要以現代的眼光要求他們年人均純收入要有多少,要住怎樣的房子,要喝自來水等。偏遠地區有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我們應該尊重這種差別。

    然後從內在要求來看,他們並不覺得自己需要別人的扶持,也不想走出原來生活的那個群體的想法,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保持現有的生活方式,不去攀比,也不需要外界的可憐、施捨;他們婚嫁不會說要縣城有房,有車,甚至他們的生老病死都有一套完整獨立的體系,並不需要太多的經濟儲備,經濟壓力也沒有那麼大。有句話說,有物質的叫生存,有精神才叫生活,對於偏遠地區的人民,所得的物質已經可以滿足生存,精神也很富裕,並不需要按照外界的要求去生活。

    最後從扶貧投入來看,偏遠地區交通不便,來回一趟可能一天的時間就沒了,而扶貧幹部都是鄉鎮或者單位掛點幫扶,這樣的話就很浪費這些幹部的時間,這只是人力成本,那麼,如果要修條路,修條水溝,建設自來水管道,家家戶戶建有水衝式廁所…這些成本是很大的,如果他們本身意願不強,內生動力不足,這些政策的落實都是很難的。

    需要補充的是,我只是講偏遠地區不需要扶貧,但是一些普惠性的政策還是需要,比如,教育要得到保障,基本醫療要得到保障,民主權利要得到保障…我認為應該多給他們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我看到很多新農村建設,破壞傳統的建築,破壞村落佈局,已經失去了鄉愁。

  • 5 # 金牌戒菸師

    偏遠山區到底值不值得去扶貧?

    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就是我覺得不值。

    首先在偏遠山區,基礎設施差,人口少,我覺得國家還不如直接將貧困戶轉移到附近鄉鎮生活,沒有必要去扶貧。如果扶貧,我認為是一個無底洞。因為不管有多大的資源,交通等因素限制了其發展。這樣就是愚公移山的效果。投入大,效果小。把他們搬移出來。他們會受到更好的教育,醫療、交通等資源。我認為沒有必要去偏遠山區去扶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香茄製作方法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