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伊賽夫

    廉頗在戰國時期與白起、王翦、李牧三人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可惜長平之戰被人離間,換掉了統帥的職位,被趙括接任,再加上秉性耿直看不慣溜鬚拍馬的小人行為在於是在朝中拉了仇恨,在後來出兵打丈連連得勝,被郭開陷害說其擁兵自重有謀反之心,當時的趙王聽信讒言,派人收取廉頗的兵符,不料被廉頗大打出手,從此在趙國的地位也日漸西落,最終在無法待下去,被迫投奔魏國,後來趙國被秦國打的無還手之力,便想到遠在魏國的廉頗,於是就派使者去探個究竟,可惜使者被郭開提前收買,無論廉頗在趙國使者面前表現的狀態如何的好,還能帶兵打仗都於事無補,廉頗從此以後魏國也是鬱郁不得志,與其說廉頗的命運生生被奸佞小人郭開給毀了倒不如說是被自己的秉性給毀了,可惜了這位老蔣至死都在想著再為趙國效力。

  • 2 # 土雜漫談

    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一生鮮有敗績。

    澠池之會,秦昭襄王與趙惠文王進行談判,廉頗率軍駐紮於鞏義,幫助趙惠文王簽訂了和平條約。沒有讓秦國拿到什麼好處。

    而後東伐齊國,南攻魏國。先後攻克二十餘城,未嘗一拜!

    長平之戰前半段,與強秦戰神白起對峙一年半,平分秋色,不落下風。

    長平之戰趙國因為把廉頗換成趙括,紙上談兵,損失了四十萬精銳,燕國想趁火打劫,派三十萬人攻趙,卻被廉頗擊敗,並反攻入燕地。可以說。廉頗的一生戰功無數,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同時,將名遠播於列國。

    可是廉頗受小人誣陷,趙王聽信讒言,想要奪廉頗的兵權,廉頗不得已逃到魏國。到魏國以後。廉頗一直沒有機會施展。後來魏王想派他帶兵出戰。但廉頗就推脫說,我思用趙人。意思就是。廉頗認為趙國的兵將比魏國的要強,素質要高。廉頗帶領魏國的軍隊打仗,心裡沒底,沒有勝算。廉頗還是思念的趙國。思念著自己在趙國帶領的軍隊和士兵,所以在魏國選擇碌碌無為、明哲保身。後來廉頗又投奔楚國,最後死在了那裡。

    因此廉頗在晚年沒有再建立什麼戰功。

  • 3 # 碧水青山0

    華夏“德聖”廉頗,生卒年月不詳,但可以大致估算一下他年齡。加之看看魏、楚,就可知道,他離開趙國沒有建功立業的答案。

    前283年,廉頗因取齊國陽晉,被拜為上卿(這是關於廉頗的最早記載,史書沒介紹他父親爺爺等,說明沒有王侯將相般顯赫的家族背景,幾乎不可能一二十歲就在軍事人才輩出的趙國統帥軍隊)。

    前279年,澠池之會。(負荊請罪沒記載具體時間,但肯定在澠池會之後)。

    前260年,在長平“堅壁以待秦”固守了三年的廉頗被免職。(中離間之計是趙王的傳統節目,李牧比廉頗結局還讓人痛心)。

    前251年,燕國認為趙國壯丁全死於長平,發兵攻趙。廉頗覆出反擊,大敗燕軍,燕國割讓五城求和。大將軍廉頗兼任相國。

    前245年,廉頗帶兵攻取魏地繁陽。

    前244年,趙悼襄王繼位,再次被免職的廉頗憤而離開到魏國大梁,魏王雖收留他卻長久沒重用。(也難怪魏王不信任,來之前還打過魏國,誰知道你們是否玩苦肉計。)

    前240——前239年,趙被秦攻下多個地方,這段時間“趙王思復得廉頗”,發生了“廉頗老矣”的荒唐故事。此時廉頗在魏已四五年。

    (廉頗被拜為上卿到“廉頗老矣”,有44年。若廉頗第一次出場時30歲,“廉頗老矣”時,大約74歲。如果廉頗當時為25歲,“廉頗老矣”時則接近70歲。)

    史載廉頗“居魏久之”(沒具體時間,)。

    後“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這也沒具體記載。就算前239年發生“廉頗老矣”的故事之後馬上被接到楚國。此時無論69歲還是74歲,都難有建樹。)

    公元前229,趙國滅亡,離“廉頗卒死於壽春”不久。(距廉頗被拜為上卿時54年。故推算,廉頗活到80歲左右。)

    由此可見,廉頗離開趙國沒功業很正常。

    1、年事已高。古代老年人健康與壽命遠不及今天。唐代,還是人生七十古來稀!戰亂頻繁的戰國末年,能活70歲高齡更屬罕見,何況還需操練將士、行軍打仗。

    2、無心他國軍事。人老了,思念故鄉土也在情理之中。“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

    3、 楚國上層昏庸。在自己國家都難安身,魏國也不重視,到楚國估計也差不多。當時楚幽王也不是有作為的明君,楚國令尹李園更是長袖善舞的權臣。

    4、受到排擠。古代講究: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宗族觀念濃郁的戰國時代,將士豈能容忍一個“空降”的外人指手畫腳、發號施令?

    中華五千年燦爛長河中,戰功顯赫、忠勇保國、聞過則改、老當益壯的廉頗,不愧是與文聖孔子、武聖關公相媲美的華夏德聖

  • 4 # 山谷聽風嘯九天

    從《史記》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就可以看出些問題答案

    首先,廉頗在趙國長平之戰後還是打了些勝仗的,比如在長平之戰之後燕國想趁長平之戰後國力大損之際偷襲趙國,就是由廉頗領軍擊敗了燕國號稱的六十萬大軍,並迫使燕國割讓五城給趙國了事(不得不說燕國戰五渣到了啥地步了)。之後又進攻魏國,勝了,得一城。此後基本就再無建樹了,原因有這樣幾點。

    第一,對於自己的老東家,趙孝成王而言,你廉頗在長平之戰中表現不好,開始可是派廉頗去的,打了三年,總的來說敗多勝少,最後是趙括頂缸,趙國精銳損失慘重,廉頗也是難辭其咎的。這樣必然不招趙孝成王喜歡,留下了不小的陰影。

    第二,好搭檔藺相如去世,藺相如大概就是長平之戰後期去世了,開始還病重勸趙王不要用趙括。沒了有真知灼見的文臣搭檔,這時的趙王也不是啥賢明之君,明珠暗投是必然的。

    第三,趙國不缺武將,在同一時期趙國的武將不止廉頗一個,首先就有一個大將樂乘,這是樂毅的同族後代,也是戰力不俗,另外還有一個後起之秀李牧也已經出場,他不是必須的了,有替代品,用不上他了。

    第四,自己的性格原因,廉頗在開始對待藺相如的態度就可以看的出桀驁不馴,脾氣火爆,和他人明顯合不來,對於趙王來說,這樣的人用的上的時候還好,用不上了就一邊涼快去。同事關係也不行,他還得罪了後期趙國的重臣郭開(小人一個,害死李牧的也是他),所以當新一代趙王想要啟用他的時候,去考察廉頗的官員在郭開的授意下說了廉頗的壞話,使他不得重新啟用。

    第五,廉頗後期因為在趙國惹了事兒,打了趙王派來取代他的樂乘,所以跑到了魏國,後來又去了楚國,這兩國估計都是想要借用他的威名來震懾周圍國家,但畢竟是剛來不久的外人,年紀也大了,把自己的重兵交給他也不放心,所以就優養著罷了。

    總的來說,還是性格決定了他的後期淒涼,不得領導的歡心,自然沒機會露臉,一展才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多大開始有上廁所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