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公知?即公共知識分子。公共知識分子都有哪些特徵呢?根據我在網路上的觀察,發現公知一般具有以下兩大特徵:
首先,公知之所謂“公”,主要是他們的價值立場“為公”,公知們往往以公共利益代表自居。公知們往往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所以他們非常關心一些所謂的公共事務,自認為自己是真正排除個人利益干擾而站在集體或公共利益的立場上發言的。所以我們經常發現公知們在很多問題上站在大眾的立場上,批評政府,因而贏得了較高低公信力。這些公信力激勵著公知們的道義擔當。但是,一旦公知們發現政府某些做法是有利於所謂公共利益的,公知們又會站在政府的立場上教育大眾。由於公知們確認自己是大公無私的,因此對自私、自願和自由的市場保持著鄙夷和敵意,認為普通大眾道德水平低劣,不符合文明社會的需要,尤其是會衍生假冒偽劣和叢林競爭,政府幹預市場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天經地義的。在這個意義上,公知們又扮演著“國師”和“策士”的角色。公知們道德感很強,愛恨分明,對違揹他們道德信念的事情深惡痛絕,往往會呼籲政府加強管制和治理,嚴厲打擊。由於公知們的道德水準較其它人高,當他們高舉自己的道德高標作為武器時,個人自由和私人空間在他們眼裡都是平庸的惡。
其次,公知之所謂“知”,即知識水平。主要表現為他們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學歷水平,在某些領域可能有較高的學術造詣。由此自認為智商比別人高,掌握的著某種真理。在他們眼裡,普通大眾不僅道德上自私,而且智識上愚昧,很容易被統治者所矇騙,為了提高公民素養,促進社會文明,他們理所當然地擔當起啟蒙責任,誨人不倦……
何謂公知?即公共知識分子。公共知識分子都有哪些特徵呢?根據我在網路上的觀察,發現公知一般具有以下兩大特徵:
首先,公知之所謂“公”,主要是他們的價值立場“為公”,公知們往往以公共利益代表自居。公知們往往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所以他們非常關心一些所謂的公共事務,自認為自己是真正排除個人利益干擾而站在集體或公共利益的立場上發言的。所以我們經常發現公知們在很多問題上站在大眾的立場上,批評政府,因而贏得了較高低公信力。這些公信力激勵著公知們的道義擔當。但是,一旦公知們發現政府某些做法是有利於所謂公共利益的,公知們又會站在政府的立場上教育大眾。由於公知們確認自己是大公無私的,因此對自私、自願和自由的市場保持著鄙夷和敵意,認為普通大眾道德水平低劣,不符合文明社會的需要,尤其是會衍生假冒偽劣和叢林競爭,政府幹預市場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天經地義的。在這個意義上,公知們又扮演著“國師”和“策士”的角色。公知們道德感很強,愛恨分明,對違揹他們道德信念的事情深惡痛絕,往往會呼籲政府加強管制和治理,嚴厲打擊。由於公知們的道德水準較其它人高,當他們高舉自己的道德高標作為武器時,個人自由和私人空間在他們眼裡都是平庸的惡。
其次,公知之所謂“知”,即知識水平。主要表現為他們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學歷水平,在某些領域可能有較高的學術造詣。由此自認為智商比別人高,掌握的著某種真理。在他們眼裡,普通大眾不僅道德上自私,而且智識上愚昧,很容易被統治者所矇騙,為了提高公民素養,促進社會文明,他們理所當然地擔當起啟蒙責任,誨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