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寶寶11個月了,最近幾天玩的好好的,會突然表現出害怕的情緒。比如門鈴響了,我們會問是誰啊?或者跟他說爸爸媽媽去開門,你在這玩等著啊!他就好突然停止玩耍,表現的很害怕,哭著快速地往我們身邊爬,緊緊抓住抱住不放。還有就是給他找某一樣玩具,不知怎麼就嚇到他了,極其恐懼的感覺,哭著就躲,然後爬到我們身邊,抱上就好了。這兩天都這樣,弄得我和寶爸心裡慌慌的。
5
回覆列表
  • 1 # 時尚育兒圈子

    其實,“怕”是人的原始情緒,而每一次恐懼的消除,正意味著孩子的一次成長。

    在0~1歲階段,這個世界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寶寶帶來好奇感,同時也可能帶來恐懼感。隨著感官系統的逐步開啟,寶寶的情緒表達能力亦會漸漸具備。

    相關案例:

    Ola是個安靜、溫和的寶寶,膽子也小,有時她爹地說一句話,也會把她嚇得一驚,然後哇哇大哭;有時敲門聲也會把她嚇一跳。姥姥說,娃娃膽子太小,和家裡環境太安靜有關係,要多出去見見人。於是媽媽常常帶Ola去附近的公園玩耍,認識了不少小朋友,感覺她膽子大了很多,有時陌生的奶奶阿姨走過來逗逗她,她也會笑容以對。

    專家意見;

    在這一時期寶寶寶寶對特定個體(一般是媽媽)的依戀真正確立,出現對熟人的持久的依戀情感易出現分離焦慮,表現為對陌生人的謹慎或恐懼,媽媽應多加強與寶寶的親子互動,給予溫馨的呵護與愛撫,使其建立起安全依戀。如果寶寶對某些物體或聲音有恐懼心理,應以溫和的方式讓她逐步適應、接受,從而消除恐懼心理。如Ola媽媽這樣,多帶寶寶去戶外,與大自然和陌生人接觸,也是減少恐懼感的好方法。

    消除恐懼小遊戲

    讓可發聲的物品(如門鈴)在寶寶看不到的地方發聲,抱著寶寶,引導他尋找聲源:什麼在響?在哪兒呢?找到聲源後告訴寶寶:你看是門鈴在響,爸爸回來了。結束後換髮聲物,和寶寶繼續尋找。在訓練聽覺的同時,消除寶寶對於外界聲音的恐懼。

  • 2 # 蜜桃姐姐
    新生兒的恐懼

    恐懼——對大聲的噪音、怪物、陌生人或其他物體和事件的恐懼——是童年的一部分。但是,儘管經歷恐懼對孩子和父母都有壓力,但它不應該被最小化。作為正常發育的一部分,害怕是一種跡象,表明孩子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並試圖理解它。幸運的是,大多數恐懼都是在可預測的階段出現的,透過一些洞察力,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更自信地走過童年。

    寶寶的第一個擔心

    新生兒有兩種恐懼:大聲的噪音和跌倒。嬰兒的大腦和神經在出生後的頭兩年發育迅速,但他們的神經系統非常不成熟。這意味著他們無法解釋或處理某些感官輸入——比如巨大的噪音或跌落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把嬰兒讓其他親戚抱可能不會打擾孩子,但發出一種突然的、很大的噪音,他會害怕地哭。

    隨著孩子的神經系統逐漸成熟,他專注於周圍的環境,新的恐懼就會出現,到了8到10個月,“物體永恆”的概念就開始發揮作用。在這之前,當東西消失的時候,它們就不再存在於嬰兒的大腦中了。但現在,他們明白了事情會消失,但也一直存在。所以當爸爸媽媽離開房間時,孩子會想他們去了哪裡,什麼時候回來。

    分離焦慮

    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會有另一種恐懼——陌生人的焦慮,孩子除了主要照顧者以外,還會對其他人產生戒心。這是一個好跡象,意味著嬰兒開始區分熟悉的面孔和不熟悉的面孔。

    雖然這是成長過程中健康的一部分,分離和對陌生人的焦慮對父母來說尤其令人沮喪——這是一個艱難的迴圈。孩子不僅害怕家長的消失,也害怕留給他的其他照顧者。

    緩解分離焦慮

    為了幫助孩子處理分離焦慮,可以試著經常玩躲貓貓這樣的遊戲,這樣孩子就會明白即使他看不見爸爸媽媽的臉,爸爸媽媽也還在那裡。然後練習離開房間,等一分鐘再回來。練習過後,在現實生活中,首先把孩子留給配偶,然後是一個親密的親戚或朋友,最後是保姆。寶寶應該開始把那個人當成家庭的一員,當家長需要離開的時候,孩子會很高興和照顧者在一起。從短時間的分離開始,比如半個小時,然後在幾周的時間裡逐漸遠離。

    但是記住無論做什麼,千萬不要偷偷溜走。如果不辭而別,孩子會在他找你的時候感到震驚,這不僅增加了他對你消失的恐懼,也讓他逐漸失去了信任。相反,告訴孩子“我要走了/我愛你/或者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

    害怕噪音、動物和黑暗

    隨著孩子邁出第一步,他越來越需要獨立和控制自己的環境。這意味著他無法控制的事情會嚇到他——比如狗、自動沖水馬桶或打雷。

    恐懼生物

    18個月大的孩子可能會害怕螞蟻。站在人行道上時,如果看到一隻螞蟻朝他走來,會驚慌失措。為了讓孩子更適應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爬行動物,讓他在博物館或書中探索螞蟻的世界。關鍵是要幫助孩子們感到有力量。給他們的權力越多,讓他們覺得自己掌控了自己的世界,他們就會做得越好。

    一定要尊重他們的感受,即使作為一個成年人可能沒有任何理由害怕。讓孩子聽家長說話並學會克服任何強烈的感覺的最好方法就是告訴他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的。

    害怕晚上會碰到什麼東西

    2歲時,孩子的想象力開始活躍起來,因為他想象著他看不到的東西,這會讓他開始害怕黑暗和怪物。父母們可能會發現孩子過去睡得很好,但現在卻很難安定下來,或者半夜醒來,要求進父母的房間。試著問孩子害怕什麼,他認為什麼能幫助他克服這些恐懼。建議父母建立冷靜的夜間作息習慣,不要在睡前講壞人或恐怖圖片的故事。幫助孩子不要把夜晚看成是一個充滿壓力的時刻。

    認識和承認恐懼

    利用孩子的想象力,讓他考慮什麼可以幫助他克服恐懼。我朋友的兒子在他快3歲的時候,害怕房間裡的怪物。朋友問他怎麼樣才不會害怕,他說如果他床上有五本書,他就沒事了。所以每天晚上,朋友都會把五本書放在孩子床腳上,從那以後孩子就不怕了。

    在承認孩子的恐懼的同時,試著讓事情變得輕鬆。如果孩子擔心怪物可能潛伏在房間裡,那就檢查每個衣櫃,讓大毛絨玩具作為哨兵坐在門口,或者乾脆抓起一個房間除臭劑,貼上“怪物噴霧”的標籤,每晚睡覺前讓孩子看著噴一遍。這樣的睡前儀式,會讓孩子安心。

    記住,這些恐懼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真正的恐懼在童年時期是非常罕見的,因為恐懼症被認為是一種非理性的恐懼。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大多數孩子的恐懼是我們認為的“非理性的”,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它們是非常合理的。畢竟,我們可能從邏輯上知道我們不會掉進浴缸的下水道里,但孩子的想象力可能會說不是。

    對於那些正常的童年‘恐懼症’,父母可以透過向孩子們展示如何溫和地對待他們所恐懼的事物來幫助他們逐漸適應。有些孩子對噪音、人群、陌生人和黑暗都很焦慮。但它不是恐懼症,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消除這種恐懼,從而防止它在未來成為真正的恐懼症。尊重恐懼,解決恐懼,賦予孩子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p40 pro與mate40pro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