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有餘而補不足

    一,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在劉邦心中,就是給他出謀畫策,出主意的。即不掌政權,也不掌軍權,威脅小。二,張良曾多次出謀畫策,救過劉邦,如鬥智鴻門,劉邦封漢王,下邑奇謀,虛撫韓彭等,實為劉邦救命恩人。三,劉邦天下一統,論功行賞,按級班爵,張良辭讓齊國三萬戶為食邑,謙請封始與劉邦相遇留地,封留侯(縣級侯)。辭讓理由:秦滅韓,韓論為布衣,布衣得封萬戶,位列侯,應該滿足。即滿足了劉邦封賞功臣的臺階,又把自己擺在臣子的位置,又使劉邦記得他的君臣情誼。四,漢朝建國以後,以體弱多病,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掌,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自請告退,不擔任顯身要職,退隱山林,閉門謝客,不問政事,專習道家之朮,雲遊山水之間,訪仙問道。明哲保身,以示毫無威脅。五,給呂后,出謀畫策,請來“商山四皓”,助太子鞏固地位,使呂后,太子對張良敬重,保護。呂后去請張良出面勸劉邦,張良說:"當初皇上多次處在危急中,採用了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由於偏愛想換太子,這些至親骨肉之間的事,即使同我一樣的一百多人進諫又有什麼益處″。這件事,充分說明張良對自身定位準確,也對劉邦瞭解之深。使他能在漢初,慘酷朝政中安身立身。六,漢高祖死後,漢惠帝登基,呂后掌權,多次請張良出山,張良以修道,婉拒絕。漢惠帝八年,回故鄉去世。相傳,呂后擅權,張良夾在劉氏和呂氏集團之間。假死隱退,留衣冠冢,追隨赤松子的仙蹟,雲遊山水,歸隱林泉,不知所蹤。四百餘年後,西晉大亂,有盜墓者尋得張良之墓,挖掘開來,得玉枕,張良著《素書》,並無屍骨。

  • 2 # 楓葉滿山4

    說起張良來要先查查他的戶口,張良本南韓(春秋)人,祖父名張開地,父親叫張平,韓倬惠王二十三年去世,其祖父,父親扶佐五世(五個)韓王治國,均在朝為官為卿,張平去世二十年後韓被秦滅,張良雖不曾為官但常思為韓復仇,曾買通力士在陽武縣刺殺秦皇未遂後來避禍到下邳城,他常在下邳橋散步偶遇黃石老人,所以就有了眾所周知張良拾鞋得兵書的故事。得了何書?《太公兵法》又名《素書》,此後曉攻夜讀,在留成遇到了劉邦而相知投靠,後來又曾光復南韓沒成功又回到劉邦身邊多立奇功直到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在劉邦稱帝封張良為齊王和侯爵時皆被張良所推辭,而言詞很謙遜這在劉邦死後,呂后掌權時對張良的“德”很是讚賞,所以呂后也沒有加害於他,當然張子房這種人會明白帝王家只能共苦,不能共享,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遠離權力中心是正確的。後呂后掌權時已從赤松子雲遊遠離了萬丈紅塵,在後來病逝。這就是張良的簡介一生。話又說回來了,劉邦稱帝后並沒有對功臣大肆屠殺,所謂的朝中威脅(當然有些是被誤解而起殺心的),有韓信,陳郗彭越及英布等被除掉了,理由是造反。至於樊噲蕭何也只是個誤會罷了。相比張良來說沒受到過猜忌,在手段毒辣的呂雉下也沒有受到清算,直到病逝也算是善終了。

  • 3 # 武嶽萌主

    和很多皇帝一樣,劉邦疑心病很重。劉邦對自己的部下,都不怎麼信任,尤其是當了皇帝后,開始大肆屠殺功臣,軍事天才韓信就受到迫害,蕭何也曾多次陷入劉邦的信任危機。唯獨張良,劉邦對他很放心,最後得以善終。這主要是因為:

    張良不適合當領導

    張良是一個文人,足智多謀,曾多次為劉邦出謀劃策,幫了劉邦很多大忙,為西漢王朝的建立有很大的功勞,當之無愧是劉邦手下的第一謀士,這一點陳平也自嘆不如。但是張良出謀獻計無人能及,卻不適合做管理層。

    張良本是南韓貴族,南韓滅亡後,張良就變賣家產,到處花重金買刺客殺人,張良要殺的人就是秦始皇嬴政。比較出名的一次刺殺,就是張良僱了個大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境內)這個地方,伏擊秦始皇的豪車,不過這次刺殺失敗了。但是這一次刺殺,讓張良名揚天下。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全國各地豪傑紛紛效仿,都起來反秦。張良也拉攏了一支隊伍,不過隊伍太小,只有百餘人,成不了氣候,張良就想去投靠強大的武裝力量,這才有機會遇到劉邦。這時候的張良要名氣有名氣,要錢有錢,要才能有才能,無奈不適合帶兵。

    張良跟隨劉邦後,就沒有帶兵打仗了,一方面是張良體弱多病,上不了戰場,打不了仗。另一方面就是,不適合當領導。於是張良決定做一個出謀劃策的謀士,發揮自己的最大才能。

    劉邦也知道這一點。舉個例子:劉邦臨死之前,呂后問他:蕭相國死後,誰可以當丞相?劉邦說:曹參。又問:曹參死後呢?答曰:陳平、周勃。劉邦對一向對人才看的很準,在考察丞相候選人時沒有考慮過張良,他知道張良不是干政治的料。

    張良沒有實權

    張良作為一個謀士,只是出謀劃策,沒有什麼實權。劉邦遇到困難,用到張良了,張良就給他出主意,如果劉邦覺得說的對,就用他的計謀,如果不用,張良也沒有辦法,最終的決定權在劉邦手中。

    再看三傑的其他二位。韓信不用多說,功高蓋世,擁兵自重,又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尤其在滅了齊國之後,韓信成為一方諸侯王,手上有軍權。不管韓信有沒有謀反的想法,在劉邦看來,韓信有謀反的絕對實力,肯定對他不放心,這也是韓信落得悲慘下場的主要原因。

    和張良相比,蕭何的權利大得驚人。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外出打仗,他的大本營,關中,漢中,巴蜀等地都是蕭何在管理,蕭何算得上是漢國的實際統治者,權利大的也讓劉邦起疑心。劉邦統一天下後,蕭何成為漢帝國的開國丞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劉邦肯定對他不太放心。

    張良沒有實權這一點,是他不被劉邦懷疑的主要原因。

    張良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劉邦非常敬重張良,漢定天下之後,劉邦給功臣們論功行賞,分封諸侯。其他人是按功勞大小分,唯獨張良,劉邦讓他,自擇齊地三萬戶。當時的功臣中,受封最多的是曹參,不過一萬戶。劉邦讓張良自己在齊地選三萬戶,可見劉邦對張良有多好。張良沒有接受,而是巧妙地推辭了。最後劉邦封他為留侯,封地一萬戶。這件事可見張良的智慧,倘若張良真的接受了齊地三萬戶,肯定會被其他人嫉妒。就算劉邦放過他,也會被其他大臣對立。這叫明哲保身。

    張良向來體弱多病,尤其是天下安定後。張良病得越來越嚴重,他以練功養生為由,整日閉門不出,不問政事,也不站隊,很少參與到朝廷的政治鬥爭。而劉邦的另一位謀士,陳平這個時候就很活躍。這個時候的張良與世無爭,這叫功成身退。

    張良輔佐劉邦打天下,功勳卓著。在劉邦得到天下後,張良功成身退。在漢初朝廷的明爭暗鬥中,張良用自己的智慧置身事外,保全了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總決賽G2,激戰44分鐘被換下的詹姆斯一臉落寞!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