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景之治”
首先是漢初的”文景之治”, 這段時期算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時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黃老之道, 講究無為而治,即政府不過多幹預經濟, 讓老百姓自由發展。所以大家覺得負擔輕, 框框少, 日子好過2、”武帝盛世”
和文景之治剛好相反, 武帝好大喜功。 連年征戰, 雖大漢威名遠播。 四海臣服。 但百姓過得不輕鬆。且武帝干預經濟, 所有賺錢的生意如鹽, 鐵都要自己做, 搞壟斷經營, 典型的與民爭利。 不過, 這段時期大漢在鄰國面前的確威風八面。 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對外強硬時期。 說盛世也不為過。
3、“昭宣中興”
漢昭帝和漢宣帝則既不象文景那麼柔,也不象武帝那麼硬。 比較平均, 對內講法制, 體恤百姓疾苦。 輕傜薄賦。 對外也打仗, 但規模不太大。“昭宣中興”算得上好時期。
4、“光武中興”
光武帝建立政權前很會打仗, 但當上皇帝后卻儘量避免戰爭。 以柔治國, 和文景一樣, 百姓日子好過, 但對外比較軟, 不過憑藉西漢打下的威風, 鄰國倒也不敢侵犯。
5、“明章之治”
漢明帝與漢章帝在東漢算是不錯的皇帝, 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時間也短一些。至此, 漢朝的盛世算是結束, 中國進入了一個長達400年的混戰時期。 基本沒有盛世, 雖在西晉有過短暫的統一發展期, 但西晉朝王朝極其, 和現在有得比, 相信百姓的日子不會好過。不過, 這期間有一些區域性的, 小的盛世, 如:
6、“元嘉之治”
指南宋文帝時期有過短期的發展期, 雖不能與前面幾個盛世相提並論, 但相對於當時天下紛爭, 這也算是難得的好局面。400年的戰亂結束後, 中國開始進入了又一個大場面。
7、“開皇之治”
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並迅速拔亂反正。 國家馬上走上正軌。 而文帝厲行節約, 並以身作則, 實在是當今貪官的一面好鏡子。 不過百姓日子雖然好過, 但由於文帝猜忌心重, 大官反而提心吊膽, 過得很不踏實。
8、“貞觀之治”
這應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李世民能文能武, 治國方面發展生產, 輕傜薄賦, 與民休養生息, 百姓的日子迅速好起來。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 在政治上頗有民主風氣, 聽得進不同意見, 不會因為刻意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地位而護短。 如在當代做領導人, 定能帶領中國走向民主。在國際上, 四面出擊, 逐漸建立了大唐的領導地位, 而在打敗對手之後, 並不趕盡殺絕, 能以比較平等的方式對待其他民族, 民族矛盾比較少。 各國都承認唐朝的大國地位, 這很象今天的美國。 只是三徵高麗, 居然沒有取勝,有點遺憾。
9、“開元盛世”
承接前面太宗, 武周留下的好局面, 繼續發揚光大, 將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 玄宗各方面也象太宗。 只是後半段經安史之亂, 迅速破產。 李隆基的名望也大打折扣。大場面結束了, 中國又進入了一個紛亂的五代十國, 不過也有偶爾的好時候。
10、“長興之治”
這是一個很短的時期, 前後才八年,但在五代那樣的一個亂世。 有這麼一個時期, 很難得,後唐明宗李嗣源雖沒文化, 但人不錯。紛亂過後, 中國進入了統一的時期。
11、“鹹平之治”
指北宋真宗時的一段小康時期, 北宋經濟非常發達, 文化也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物資, 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錯。 只是武力太弱, 只能向鄰國割肉以維持和平, 從此中國再無漢唐的國威。
12、“永樂時期”
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算是不錯, 百姓生活還算可以, 對外五徵漠北, 打出了國威, 同時積極與外界溝通, 鄭和下西洋的規模比漢朝的張騫通西域,唐朝的三藏西天取經都大很多。 只是好象歷史上沒有一個特定的”永樂之治”或”永樂盛世”的稱號。
12、“仁宣之治”
仁宗和宣宗是有名的仁慈守成之君, 百姓安居樂業, 仁宣很象漢代的文景。 但時間短。
13、”弘治中興”
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大多懶惰昏庸, 但明孝宗朱佑樘算是個例外。 勤政愛民, 把走向沒落的明朝向上拉了不少。 ”弘治中興”名符其實。
14、“康乾盛世”
康熙, 庸正, 乾隆真有兩下子, 這麼大版圖的一個國家。 居然能這麼有效的治理。 這一點,漢唐都有所不如。 對外基本沒有敗仗, 對內百姓生活也基本可以, 不過, 畢竟是亡國奴生活, 遭受歧視, 受氣是免不了的。
1、”文景之治”
首先是漢初的”文景之治”, 這段時期算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時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黃老之道, 講究無為而治,即政府不過多幹預經濟, 讓老百姓自由發展。所以大家覺得負擔輕, 框框少, 日子好過2、”武帝盛世”
和文景之治剛好相反, 武帝好大喜功。 連年征戰, 雖大漢威名遠播。 四海臣服。 但百姓過得不輕鬆。且武帝干預經濟, 所有賺錢的生意如鹽, 鐵都要自己做, 搞壟斷經營, 典型的與民爭利。 不過, 這段時期大漢在鄰國面前的確威風八面。 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對外強硬時期。 說盛世也不為過。
3、“昭宣中興”
漢昭帝和漢宣帝則既不象文景那麼柔,也不象武帝那麼硬。 比較平均, 對內講法制, 體恤百姓疾苦。 輕傜薄賦。 對外也打仗, 但規模不太大。“昭宣中興”算得上好時期。
4、“光武中興”
光武帝建立政權前很會打仗, 但當上皇帝后卻儘量避免戰爭。 以柔治國, 和文景一樣, 百姓日子好過, 但對外比較軟, 不過憑藉西漢打下的威風, 鄰國倒也不敢侵犯。
5、“明章之治”
漢明帝與漢章帝在東漢算是不錯的皇帝, 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時間也短一些。至此, 漢朝的盛世算是結束, 中國進入了一個長達400年的混戰時期。 基本沒有盛世, 雖在西晉有過短暫的統一發展期, 但西晉朝王朝極其, 和現在有得比, 相信百姓的日子不會好過。不過, 這期間有一些區域性的, 小的盛世, 如:
6、“元嘉之治”
指南宋文帝時期有過短期的發展期, 雖不能與前面幾個盛世相提並論, 但相對於當時天下紛爭, 這也算是難得的好局面。400年的戰亂結束後, 中國開始進入了又一個大場面。
7、“開皇之治”
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並迅速拔亂反正。 國家馬上走上正軌。 而文帝厲行節約, 並以身作則, 實在是當今貪官的一面好鏡子。 不過百姓日子雖然好過, 但由於文帝猜忌心重, 大官反而提心吊膽, 過得很不踏實。
8、“貞觀之治”
這應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李世民能文能武, 治國方面發展生產, 輕傜薄賦, 與民休養生息, 百姓的日子迅速好起來。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 在政治上頗有民主風氣, 聽得進不同意見, 不會因為刻意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地位而護短。 如在當代做領導人, 定能帶領中國走向民主。在國際上, 四面出擊, 逐漸建立了大唐的領導地位, 而在打敗對手之後, 並不趕盡殺絕, 能以比較平等的方式對待其他民族, 民族矛盾比較少。 各國都承認唐朝的大國地位, 這很象今天的美國。 只是三徵高麗, 居然沒有取勝,有點遺憾。
9、“開元盛世”
承接前面太宗, 武周留下的好局面, 繼續發揚光大, 將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 玄宗各方面也象太宗。 只是後半段經安史之亂, 迅速破產。 李隆基的名望也大打折扣。大場面結束了, 中國又進入了一個紛亂的五代十國, 不過也有偶爾的好時候。
10、“長興之治”
這是一個很短的時期, 前後才八年,但在五代那樣的一個亂世。 有這麼一個時期, 很難得,後唐明宗李嗣源雖沒文化, 但人不錯。紛亂過後, 中國進入了統一的時期。
11、“鹹平之治”
指北宋真宗時的一段小康時期, 北宋經濟非常發達, 文化也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物資, 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錯。 只是武力太弱, 只能向鄰國割肉以維持和平, 從此中國再無漢唐的國威。
12、“永樂時期”
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算是不錯, 百姓生活還算可以, 對外五徵漠北, 打出了國威, 同時積極與外界溝通, 鄭和下西洋的規模比漢朝的張騫通西域,唐朝的三藏西天取經都大很多。 只是好象歷史上沒有一個特定的”永樂之治”或”永樂盛世”的稱號。
12、“仁宣之治”
仁宗和宣宗是有名的仁慈守成之君, 百姓安居樂業, 仁宣很象漢代的文景。 但時間短。
13、”弘治中興”
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大多懶惰昏庸, 但明孝宗朱佑樘算是個例外。 勤政愛民, 把走向沒落的明朝向上拉了不少。 ”弘治中興”名符其實。
14、“康乾盛世”
康熙, 庸正, 乾隆真有兩下子, 這麼大版圖的一個國家。 居然能這麼有效的治理。 這一點,漢唐都有所不如。 對外基本沒有敗仗, 對內百姓生活也基本可以, 不過, 畢竟是亡國奴生活, 遭受歧視, 受氣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