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竹凌心
-
2 # 漆黑之虎1986
我只說說我的體會,以及學了科學,實踐了中醫後所做的猜想。
有看到報道說人受涼後身體會產生一種物質,這是由一種可以發熱的化合物由於受涼後人使用了那個物質而產生的廢物。那個廢物其實可以迴圈利用,但是需要脾胃的參與。同樣,外部太溼了,也會由於水汽蒸發帶走熱量而出現這個。個人的體會,這種物質會與體內的能量物質結合還原為為面板供熱的物質,然而脾胃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沒有轉變那個物質,那就是溼氣。所謂外溼是這種廢物和能量的半成品太多了,身體無法消化完。內溼是身體健康不好,沒有辦法解決所有已經產生的溼氣,溼氣的產生與消化的速度不匹配。
所以要麼運動發熱,減少那種物質的消耗,要麼養脾胃,提高廢物的轉化速度。胖人多溼就是脾胃都去吸收吃的東西了,多寒多水的地方如果不知道保暖保幹,同樣會有溼氣。
以上都是我的體會,並沒有做過解剖研究,找出對應物質,大家可以當做是瞎胡鬧。
-
3 # 中國人參國際城
說到溼氣,我們得知道什麼溼氣,溼氣是怎麼來的!
通俗的講,溼就是身體的廢棄物,黏黏的髒東西!身體中的垃圾、廢物不能夠被排除體外,長此以往就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因為產生眾多疾病。比如說風溼性關節炎、溼疹、包括某些頭痛、眩暈、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帶下、痛風、洩瀉、中風、高血壓等等都與溼邪有關。
我們知道了什麼是溼氣,那怎麼辦呢?
今天我就推薦大家一道小茶飲,不但可以祛溼還方便簡單,口感也不錯!
人參枸杞薏米茶
【食材】
✦ 薏米 300 克,人參2-3g,枸杞子一把,紅棗 2~3 顆,冰糖、水適量。
【用法】
✦ 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幹水分;
✦ 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
✦ 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衝入滾燙的開水,浸泡 5~10 分鐘即可飲用,水放溫了將人參切片再抓一小把枸杞子放入。
【功效】
✦ 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薏仁枸杞茶養肝明目又利水祛溼。
✦ 人參和枸杞搭配能夠補氣生津,對於現在這炎炎夏日是再好不過了!
-
4 # 張庫41
你好,治去溼,主要是,脾,後天之本,和腎先天之本和命門,水火之髒,腎也是水火之髒。溼氣是怎樣行成的,就是飲食寒涼之物過多,泡澡時間過長等等原因行成陽氣須礅堵,和須火上燃,水化氣滯謝不掉就照成寒溼之氣,中醫講,萬病結於不通瘀堵,守先疏通經脈氣血,活血才能化瘀後在變症論治對症下藥。找正規專業中醫臨床經驗豐富的懂陰陽五行,木,火,土,金,水,八綱變症,風,寒,署,溼,燥,火。的中醫診治。不是礅堵,是瘀堵。。謝謝各位朋友。
-
5 # 脾胃虛弱
春天雖然過去了,可是長居在你身體內部的溼氣呢?老中醫講述,溼氣不分春夏秋冬季。溼,是萬病之源。因此祛溼很重要。或許很多人在大街小巷,都會看見有賣很多聲稱能夠祛溼的產品,有藥品也有保健品,不值線下,線上也一樣,到了這個季節,都在宣傳很多能夠馬上祛溼的食品,但這些所謂的特效藥,不僅價格高,效果也沒有,幾個月下來都不見效果,才開始後悔,這就是忽略怎樣祛溼和是不是正確祛溼。
溼氣怎樣形成的?
溼氣重乃為脾胃虛。脾是人體消化水的主要器官,要是脾虛了,胃也開始出問題了,這就是日常沒有胃口等表現。因此祛溼首先得要先健脾健胃才是正確方法。
怎樣正確祛溼?
說到祛溼的最好方法是什麼?通常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薏米紅豆粥。可是大家如果呈現這種狀況,薏米紅豆粥祛溼是可以的,可是為什麼有些人服用了,反而溼氣感覺更加重了?中醫講述:薏米紅豆粥從中醫角度來看是可以祛溼健脾的,可是方法確實用錯了。
祛溼還可以常喝祛溼排毒茶飲,譬如冬菊火麻茶。
取火麻仁,梔子,人參,冬瓜,金絲皇菊,藿香,砂仁,線葉金雀花,顯脈旋覆花,金銀花,茯苓,紫蘇,佛手,葛根,桔梗,蓮子,薄荷,陳皮,荷葉,甘草20味中藥按照一定的比例配製成冬菊砂仁茶,早晚喝上一杯,可以健脾祛溼、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堅持喝一段時間就能看到明顯效果了。
方解:蓮子為藥食兩用之品,它作用於心、脾、腎三髒,最益脾胃,能夠健脾益氣,服用安全。
陳皮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性溫,服用之後具有很好的通氣、健脾、解膩、化痰還有止嘔等等的作用。將適量的陳皮泡水喝就能夠很好的祛溼健脾功效。
你是有哪些症狀呢?
還可以免費為你提供1次舌象手相辨證,我幫你看一看,
我會為你出一個詳細的病情分析,
有益於將來的治療。
回覆列表
溼氣是中醫中“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是指我們身體內多餘不能及時排出,而滯留於體內的水分。溼邪滲透力極強,常與別的致病邪氣融合,溼邪遇風則為風溼;遇寒則為寒溼;遇暑則為暑溼、遇火則為溼熱。中醫理論中認為溼氣乃“萬惡之邪,萬病之源”。溼邪根據成因不同而分為外溼和內溼,外溼和內溼又會相互影響。
外溼多是由於季節氣候或是環境潮溼等外部環境因素所致,比如氣候潮溼(如夏季多雨,南方的回南天),居住環境潮溼(如海邊、臨水而居)、還有我們平日裡淋雨、涉水等因素導致溼氣侵入。
溼濁內生稱為“內溼”或“脾虛生溼”,主要是因為人體臟器對水液的運化功能失調,無法將體內多餘水分排出,蓄積停滯於體內的狀態。《醫原·百病提綱論》曰:“內溼起於肺脾腎,脾為重,腎尤重。蓋肺為通調水津之源,脾為散輸水津之源,腎又為通調散輸之樞紐。”。中醫認為內溼由脾、肺、腎等臟腑的功能失調,尤其是脾失健運,水津不布,滯留體內而生溼所致。
排溼方法有很多,如運動發汗(要注意微微出汗即可,不可追求大汗淋漓,以免傷氣)穴位按摩、拔罐、刮痧、泡腳(生薑、花椒、艾草煮水)、飲食祛溼(薏米赤小豆芡實茶,吃些廣東地區阿婆們時常煲的薏仁排骨湯、扁豆鯽魚湯、茯苓馬蹄豬肉湯)等等。也要注意生活中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習慣可能是助溼“利器”,如貪吃雪糕、冰淇淋等寒涼飲品,易損傷脾氣生溼;夏季很多男士手邊不離冰鎮啤酒以作解渴之物,這涼和酒都助溼邪;抽菸易損傷肺,肺在中醫五行之中為金,為腎水之母,長期抽菸影響肺金的宣發肅降功能,進而使得腎水液代謝失調,則溼濁內生;還有甜食少吃益脾,多吃則會駐溼噢;頭髮溼著睡覺也容易溼邪侵入,所以洗過頭髮,睡前一定要吹乾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