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棠999
-
2 # 羅靖宇同學
從小父輩就教育小來偷針,大來偷金。一但發現就是一頓猛揍。
現在我們不鼓勵棍棒教育,但是必要的懲罰是需要的,以此教育小朋友對事情正確的認知價值觀。
小朋友同伴的選擇也很重要,同時要告知小朋友如何選擇自己的玩伴。這對小朋友終身受益。
-
3 # 西嶺過客
第一。
首先了解具體的情況,瞭解究竟偷了多少?情況有多嚴重?也即先了解情況後再做處理。處理這些事必須冷靜,不要護犢,也不要暴跳如雷。
第二。
自己先向農民道歉,該賠就賠。
第三。
與小孩交談。
讓他知道錯在哪裡。
也不需要談什麼太大的道理,最好談一些基本的啟蒙知識,知道小朋友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錯位理解教育,假如你是農民,辛辛苦苦種了這些東西,要拿去賣了過生活,被你摘了,他們怎麼辦?讓孩子們知道粒粒皆辛苦。
公民準則及初步的法制教育。談這個問題不能太嚴肅,只能說長大後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這些規矩。其實,許多熊孩子的練成都是家庭寵愛過度及缺乏公民行為規範及法律啟蒙教育造成的。必須讓他們知道,並不是只要有錢就能任性,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每個人都必須遵守規則。
第四。
必要時,帶小孩到農民那裡座談一下。溝通之中解決問題。其實,小孩偷一點水果,是貪玩,農民也不會真正去較真,一般是能包容的。關鍵是家長的態度。與小孩一起去會讓小孩對農民有一些瞭解,農民的包容態度也會影響孩子。還是比較有利的。
第五。
帶小孩去農民那裡買點水果,讓他了解賺錢的不容易。順便也增加一些農業知識。
因勢利導,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
4 # 毛毛5839
在我看來這不是個大問題,小孩子天性,看掛滿了樹枝上的水果本能去摘下來,當然是吃了。
問題是對方老農發現了以後的太度如何,不依不饒的有,滿不在乎的也大有人在。
如果找到孩子的家長,可以告誡孩子,沒經過主人以後不要擅自去動人家的東西。沒洗乾淨也不衛生,教育一下就可以了,沒必要上綱上線的。
或許有的老農也非常高興,分享他的果實。這樣也和孩子說,以後不要這樣了。他們很不容易,很辛苦。
叫孩子不要有太大壓力,好象犯了迷天大罪。產生心理障礙,也不好。
總之:小事小處理,對待小孩不能象成年人,一棒子打死。要用心感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果!
人的成長免不了在錯誤中吸收教訓,沒有不犯錯就成人的。好好愛孩子,愛會讓他、她、回報社會!
-
5 # 十四玥
1.家長需要先了解清楚所有的狀況。和誰一起去的,這個事情是在哪裡發生的,拿的是哪位老農家的水果,總共拿了多少等等。
2.和小孩子溝通。這是關於道德行為觀的準則,不允許侵犯。小孩子年齡還小,很多事情在他們的認知裡暫時還無對錯之分,他們可能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或許只是從眾心理。這個時候家長必須和小孩子講述清楚,別人家的東西,無論大小貴賤,不問自取是為偷。當然,教育也要講方式,不能用打用罵,以說服為主,循循善誘。
3.既然已經拿了水果,就得想辦法有解決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等價交易,你說把水果還回去,肯定是不夠好的,畢竟都已經摘下了,果農也不便於買賣交易。所以,可以帶著孩子去跟果農道歉,然後等價買下孩子已經拿了的水果。果農大多也是漂亮純樸的人,不會斤斤計較,對小孩子也會很寬容的。
-
6 # Nicer個人成長
好奇、有趣和刺激的心理戰勝了孩子還不夠強大意識的道德觀。
這種類似偷了什麼水果的事好多人小時候可能都幹過吧,我自己小時候跟同學出去玩時也偷過別人家地裡的水果,其實也不是不知道偷別人家的水果不對,但那時人小就只是覺得好玩和刺激,並不是真心認為偷水果是一件正確的事,所以即使孩子做了這樣的事情,也並不代表他不知道這是不對的,只是好奇、有趣和刺激的心裡感受戰勝了他還不夠強大的道德倫理觀。
喜歡嘗試有趣的事是孩子的天性,父母需要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去運用這些天性
題主對事件的說明中有這樣一句描述的話:“他們在路上偷了農民的蘋果,而且認為這是有趣的事,回來孩子跟我沾沾自喜的講,” 其實這句話裡就說明了孩子只是認為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並沒有意識到這一件在道德層面有嚴重影響的事,因為喜歡去嘗試有趣的事情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他們的行為更多的時候是遵循自己的天性,所以這也是孩子為什麼需要監護人、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引導,我們提倡孩子發揮自己的天性,但前提是用正確的方式,在正確的方向去運用這些天性。
用感同身受和親身例子告訴孩子哪裡錯了,他會對此更加印象深刻
在常規的道德觀念意識下我們一般會教育孩子這是不對的行為,然後拉上孩子去跟老農道歉並進行賠償,最後告訴孩子以後不可以再做這樣的事,但其實我們還可再加一點內容進來,比如:在孩子沾沾自喜地告訴我們他做了這樣的一件事後,我們可以先回想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做過這樣的事,然後感受自己當時的內心想法和心情是怎麼樣的,此時我們就能從孩子的視角體會到這種行為和心情,這樣我們就不會一張嘴就直接責備孩子做錯了事,而是能以理解的心情為孩子分析事情,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錯在哪裡。
我們甚至可以跟孩子講講自己小時候也做過同樣的事,但是有一個曲折的結局就是自己被抓住了,然後又跟孩子講事情最後是怎麼處理的以及自己當時的所感所悟,用這種感同身受和親身例子告訴孩子我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孩子從你講的故事中自己就能體會到他哪裡做錯了,並且對這類事情會有一個印象深刻地記憶,提醒孩子以後都不會去犯同樣的錯誤了。
-
7 # 半塊黑板
首先,不要在孩子面前把這種行為定義為偷,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很重要。因為,孩子偶爾犯這樣的錯誤,並不意味著他就具有偷盜的行為習慣,也並不代表他的品質就不好。
第二,要給孩子講明,未經別人的允許就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如果想得到別人的東西,可以在雙方自願的前提下進行交換(或買賣)。必須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第三、帶著孩子一起,找個恰當的理由,去給別人道歉。
-
8 # 漁友王政秋
正確的引導教育孩子做人,是每個家長的責任。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作為家長應在平時的實際生活中,應手把手的教會孩子。特別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像題主描述的情況來看,平常家長還是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只是在同別的小孩玩耍時,偷了人家的水果,回家還沾沾自喜的跟家長述說。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辦?
是的!怎麼教育孩子呢?罵一頓?打一頓?這都不是好的方法。甚至孩子還會有牴觸情緒,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最佳的辦法是,帶著孩子去向人家道歉,並當著孩子的面如數賠償。這本身就是給孩子上課,讓他從心底裡明白,偷東西是萬萬不可取的。
教育孩子為什麼不能偷東西,用兒時偷針,長大後偷金的比喻教導他。使他明白這個道理。
關心和教育下一代,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也是將來孩子健康成長後,為社會應盡的責任。社會公德教育必不可少。我們不一定要求孩子有多聰明,有多出類拔萃。但一定要把孩子教育成愛國家,愛社會,愛所有的人。如果都這樣做了,我想我們的社會風氣將會大大提高,和諧,平等,博愛……。
愛!是永恆的主題。正確的引導教育孩子,是我們的責任。
-
9 # 勇哥雜談
謝謝邀請。大家都知道,少不更事這個成語,它的意思是:少:年輕;更:經歷。 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所以每個人都會經過這個階段而成長的。所以,貪玩、好奇是每個小朋友的天性、共性。記得小時候我也就有很多經常去“偷”隔壁鄰居家的瓜果吃的經歷,當然也不會少挨老爸、老媽的揍了,等長大了,才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才知道挨輳的原因,哈哈,直至今天回憶起來,那份樂趣還記憶猶新,別有一番樂趣。
確實,小朋友摘了老農的水果,行為不對,但不能說是偷,因為小朋友平常可能沒有見過或感覺摘幾個吃應該沒什麼。都是因為好奇、貪玩而做出的行為。作為大人,就老農來說,他也不會太當回事,本來是吃的東西,小朋友們也摘不了多少,但為了不讓小朋友造成浪費或提醒注意安全外,可能會說些嚇嚇小朋友們的話,也可能會告訴小朋友們的家長們以後多注意小朋友的行為等。就小朋友家長來說,也不會去指引自己的孩子去偷老農的水果,因為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及後果,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會明白的。
所以,小朋友摘了老農的水果,作為家長,肯定是先向老農道歉或者予以相應損失的賠償,再跟孩子就這個問題好好的進行一次溝通與教育,說些關於水果的知識,這樣還會讓小朋友掌握了相應的知識;教育孩子這樣做是錯的,為什麼錯,那就需要家長在事物的對錯、好壞之間與孩子好好的交流了。
-
10 # 家住秦淮
孩子回來和家長說偷摘了別人瓜果,家長可以順勢引導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好的事情,告訴他,拿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徵求別人的同意後才能拿。
回覆列表
謝謝您的邀請孩子小的時候,我為她講了一個故事:梨無主,我心有主!元代大學者許衡外出,路邊有一棵梨樹,行人們紛紛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你不摘梨?”許衡說:“不是自己的梨,怎麼可以隨便摘呢?”有人笑他迂腐:“管它是誰的梨,吃了解渴。”許衡說:“梨無主,我心有主。”透過故事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的判斷:正確的事情才做,不對的事不能做!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會去摘果農的水果吃!即使好玩也不行!但如是學生去摘了,我不會上綱上線,但也不會放任自流,我會讓他們知道自己行為的性質,要讓孩子,真正意識到,有些事情鬧著玩的也不行。作為老師,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小,有時會頑劣,因此,一定要讓他們一次就長記性,認識問題的嚴重性,帶著孩子向果農道歉!賠償!並保證永不再犯類同錯誤:沒有他人允許不能私自拿他人東西!(圖片:手機隨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