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39559113706

    1、容易衝動、暴躁

    容易衝動、暴躁的人,從心理學上來說,有一部分遺傳因素,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後天的習得。通常這樣的人比較難相處,難以與他人建立長期的普通人際或親密關係,甚至會給對方造成心理方面的困擾。

    同事小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容易衝動,有時候很暴躁,剛開始與之交往,關係很普通,相處的時間不是太長,不以為然,有一次在一起吃飯,他接家裡人的電話,在電話裡就開始責罵,大有掀桌子的氣勢,此後慢慢了解,才知道他的衝動、暴躁與他的家庭環境息息相關。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朋友小朱的脾氣來自於他的家庭環境,因為他的父母也這樣,一家人遇事不是解決問題,先是發洩情緒,暴露自己的脾氣,後來小朱辭職了,我想更多的是他的脾氣導致的,此後就沒有聯絡過。所以我想說盡管從心理學上來說,這種脾氣與成長環境有關,但社會關係中不會過多的包容和考慮這些東西,所以還是得靠自己改變。

    2、遇事先責怪別人,發洩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講道理,而是在講情緒,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講“情”,只談“理”,而是我們意識不到自己自己側重哪方面,導致不講理或沒有情。比如,遇到事情本能的責怪別人,開始發洩情緒,而忘了這時候應該做什麼,能做什麼。

    莫不要讓脾氣控制了事情的走勢,分不清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作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我不否認情緒的發洩,但那是透過正常、合理的渠道,並非是在遇事的時候彰顯自己的“暴脾氣”,更何況是帶著“暴脾氣”責怪別人。

    3、嘴下不留情,喜歡說別人,心直口快

    其實這種脾氣的人有很好的一面,但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太容易得罪人,因為他看不慣的事情也許會很多,所以他口裡的批判就會很多,導致遭到別人的嫌棄或記恨。

    從心理學上來說,人性對於批評、嫌棄、汙衊等不中聽的負面性語言會有本能的拒絕,對於屬於自己的誇讚等資訊會本能的擁護和喜歡,所以如果你不是權威性的人,在各種人際交往中儘量不要說別人,更別揭短、懟別人,因為這更多的是本能性的發洩,是一種沒有出息的行為。

    相反地,一個人應該儘可能不說、少說別人,說話之前多思考一下,儘量不因為說話得罪人,導致屬於自己的人脈和各種前途遭到損失,當然也更多的是修煉自己的性格,讓脾氣變得溫和。

    結語:心理學的學習讓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脾氣和性格是遺傳與環境造就的,但是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別人是不會理解與包容一個人的“暴脾氣”、“壞脾氣”的,更多的時候,一個人會因為自己的脾氣被貼上沒有出息的標籤,導致人生不順。所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牙齒太黃了,怎樣才能有一口亮白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