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完全算作歷史問題,而是個地理問題。

    我們知道,東吳的統治根基主要就在金陵一帶,而這個地區的長江在從蕪湖至南京一段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

    歷史變遷,古以中原為中心,長江以南為外,外即表,故稱江南為“江表”。

    又因古人以東為左,位於長江之東,故又稱“江左”。

    所以無論是江東、江左還是江表,其實說的都是江南。著名的“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說的也是這裡。霸王死在烏江,而長江在烏江這裡正處於南北走向。江對岸的子弟,不正是江東子弟麼?

  • 2 # 應作如是觀

    記得去年《大軍師司馬懿之軍事聯盟》,曹操洛陽舞干戈。舉杯問群臣,眾將士,“孤當飲不當飲”時,一段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二十年來,孤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四海之內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

    曹操洛陽去世,曹丕篡漢稱帝,魏,蜀,吳三國相繼建立,中國歷史進入三國時期。中國史學界,稱三國之吳國為孫吳,三國之蜀國為蜀漢,少有稱東吳,西蜀。

    地處長江以南的孫吳,為何又被人們稱之為東吳呢!?

    記得當年上學時,地理老師說過一句話,方向是相對的。東北人把長城以南的地方統稱為南方。上海人,則把長江以北的地方稱呼為北方。以東北人來看,山東人是南方人;以上海人來看,山東人是北方人!那麼問題來了,山東人,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在三國時期,以魏國來看,蜀國和吳國都是南方,應該稱呼為南蜀,南吳。但是以蜀國的位置來看,吳國則在東方,應該稱為東吳,相對應的,蜀國則是西蜀。整體看三國的地圖,吳國整體位於東南方向,蜀國位於西南方向。

    由此可見,東吳名稱的由來,是以魏國和蜀國作為相對位置,來確定的,同時也與西蜀的名稱相對應。中國自古以來便講究對稱,以東吳,對西蜀,不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兩國關係,都是相得益彰。

    除了外接方向的對應,孫吳之所以稱之為東吳,還與孫家發家與江左之地有關。

    唐代詩人杜牧,曾有詩:“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北宋女詞人李清照也有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赤壁之戰》:"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

    這裡的江東,指的是長江以東。說到這裡,你就會說我胡扯了。長江明明是東西走向,哪裡來的長江以東。其實,長江東西走向,是長江整體的走向,但在部分河段,由於受到地形的影響,長江呈現出南北走向。蕪湖至南京一段的長江,便是向東北方向斜流,呈現出南北走向之勢。所以便有了江東之說。

    江東所指區域便是長江下游江南一帶。孫策在東漢末年率領父親孫堅殘部,渡過長江,逐漸穩定江南地區,才有了後來孫權三國爭霸的基礎和局面。

    況且以現在的地理位置而言,吳國的疆域,大多位於現在的東南地區。後世以東吳稱之,並無不可。

  • 3 # 始於二十五

    吳國,三國時期孫權建立的政權,歷經兩代人打下的基業,與曹魏、蜀漢三足鼎立。其實大家的普遍稱呼還是“東吳”、“孫吳”。

    關於江東我認為在於吳國剛開始的時候地盤並沒有那麼大。孫堅參加黃巾之亂以後被任命長沙太守,後來孫堅死後,他的兒子孫策才開始向“江東”發展,並迅速佔領了大片區域。

    大家可以看上圖,長江在九江到南京這一段是向東北傾斜而流的,如果以這為標準分東西南北的話,孫策的地盤位於江東。(古人以東為左,也叫“江左”)。

    孫策之後孫權建立政權,建都武昌,後遷到建業(今南京)。雖然後來吳國發展壯大,佔領長江以南,但當時吳國的重心還是在江東六郡(吳郡、會稽郡、丹陽郡、豫章郡、廬陵郡、廬江郡),所以稱呼為江東孫權感覺也沒什麼問題。

  • 4 # 四川達州人

    看到了紅色圓圈嗎?

    長江自柴桑開始(就是今天大約九江市這個地方)向東北方向流動,所以在很長時間裡都稱呼這一片地方為江東。

    江南應該是唐代之後的稱呼。

  • 5 # 歷史有知社

    按現今的地理,三國時期的孫吳政權位於江南,那為何在歷史上卻被稱為江東政權呢?如魯肅在與孫權的《榻上對》中說道:..(魯)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孫權)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而遠在漢末三國之前,就有吳越之地被稱之為江東的記載,最為著名的則是《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垓下之戰,潰敗至烏江,烏江亭長對項羽說道: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而項羽則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項羽,名籍字羽)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作詩詠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而吳、越之地被稱之為江南,則大致要到隋唐時期。隋煬帝下江南的故事,在後世廣為流傳。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有《憶江南》(詞牌名)三首。而杜牧在《寄揚州韓綽判官》中亦詩道: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那為何江南的地理名稱會發生變化呢?這要歸於古人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與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漸漸轉移。在南北朝之前,中國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關中與中原一帶,故亦以此為中心,故以中原(洛陽)的正南方向的洞庭湖流域為江南。吳、越之地於關中與中原,則要更偏東方,而長江在今蕪湖至南京一段向東北方向斜流,故以此分東西,此亦《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的原因所在。

    在南北朝之前,江南指今洞庭湖流域(湖南),江東指吳、越(現今江南)。而江西也並非指今江西省,而是現今的江淮地區。晉《地理志》中記載,以廬江、九江自合肥以北至壽春,皆謂之江西。顧炎武在《日知錄》中亦寫道:江西之名殆不可曉,全司之地並在江南,不得言西。

    古人又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故江東也被稱之為江左,江西被稱之為江右。而看過影視劇中《琅琊榜》的,也肯定對“江左梅郎”的稱號比較熟悉。而隨著歷代中原戰亂,士族與百姓屢屢南渡,就使得廣大的江南地區漸漸得到了開發,故使江南也成為了華夏核心區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在漸漸東移、南移。而這也是同為南渡政權,晉被稱為東晉,宋卻被稱為南宋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

    參考資料:《三國志》、《史記》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傷萬事隨緣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