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明哥251

    如果你曾經在海里衝浪或者游泳,那麼你可能會了解海洋最顯著的特性之一:它是鹹的。

    平均而言,海洋中鹽的濃度在千分之三十五左右。如果去除海洋中所有的鹽並將其平鋪在地球的陸地上,厚度約為500英尺(約152.4米)(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稱,相當於兩個泰姬陵疊在一起)。吞一口鹹鹹的海水非常令人噁心,但是所有這些鹽起初是如何到那裡的呢?

    你可以感謝陸地上的岩石。

    雨水含有少量來自大氣的溶解二氧化碳。這種微酸的雨會侵蝕陸上的岩石,並將礦物質和溶解的離子(包括氯離子和鈉離子)透過河流和溪流送入海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這些離子構成了海洋中所有溶解離子的90%以上,是造成鹹味的原因。

    儘管世界上的河流中確實含有鹽分,但它們不像海洋那麼鹹。那是因為海洋是所有這些礦物的儲存庫。它們在海洋中的濃度更高。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資料,河流在將鹽和其他礦物質輸送到海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每年會將大約2.25億噸溶解固體注入海洋——但它們並不是唯一的來源。

    鹽還可以透過深海熱泉滲入海洋。這些噴口將溶解的礦物質注入大海。隨著海水滲入海底岩石並靠近地球核心,海水開始升溫。然後,它又返回表層以深海熱泉的形式湧出。奇怪的是,在某些情況下,從這些噴口中噴出的鹽實際上會與海底的玄武石發生反應,並從水中去除。

    在水下火山活動的區域,鹽也可能沉積到海洋中。當新鮮的熔岩從海底的火山中湧出時,熱的岩石與鹹海水發生反應,溶解了其中的一些礦物質。

    但海洋並不都是一樣鹹。海洋的某些部分會比其他部分更鹹。例如,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稱,墨西哥灣的海底佈滿了很鹹的鹽田,這是古代鹽層的溶解而造成的。這些超鹹汙泥池甚至可以在海床底部成為奇怪的細菌的宿主,科學家懷疑這種細菌可以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找到。

  • 2 # 奇聞先知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相信大家都喜歡大海寬闊的海面是一種自由的象徵這麼美好的事物為什麼不是甜的而是鹹的呢?

    海鹽

    鹽分又是從何而來呢?

    這要從地球的起源、

    海洋的形成及演變講起了

    很多年以前

    海水以結構水結晶水的形式存在

    隨著地殼運動

    這些水從礦物質中釋放出來

    形成海水最初的源頭

    地殼經過冷卻定形

    形成了高山、平原、海盆

    由於地殼冷卻不均

    形成劇烈的對流空氣

    導致暴雨頻發

    洪水匯聚成一體

    便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

    海水中有很多常量元素,它們是海水鹽分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水之所以是鹹的,這些元素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海洋化學23、24)海水中含量大於1mg/kg的成分為海水主要成分,除組成水分子的氫和氧以及非保守的溶解矽酸外,共11種。含量最高的6種成分從高到低依次為氯、鈉、硫酸根、鎂、鈣和鉀,佔海水總鹽量的 99%。

    Q

    海水是一種化學成分非常複雜的混合溶液,

    為什麼海中能有大量動植物生存?

    海水的成分是關鍵!

    (海洋化學22)1772年法華人拉瓦錫首先測定海水成分,成為第一個對海水成分進行分析的人。

    大氣壓力越大、水溫越低、鹽度越小,則溶解氧含量越高,反之則越低。在浮游生物生長繁殖的海域,表層海水的溶解氧含量不但晝夜不同,而且因季節而異,加上海流等因素的影響,使海洋中的溶解氧具有明顯的垂直分佈和區域分佈特徵。

    海水按照溶解氧垂直分佈的特徵,

    大體上分為四個區

    01

    表層由風浪的攪拌作用和垂直對流作用,氧在表層水和大氣之間的交換較快趨於平衡,表層水中溶解氧基本上處於飽和狀態。

    02

    光合帶,既有來自大氣的氧,又有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因此出現氧含量的極大值。

    03

    光合帶下的深水層由於光線微弱,光合作用減弱,有機物在分解過程中消耗氧,使氧含量急劇降低,甚至可能出現最小值。

    04

    極深海區雖然可能是無氧無生命區,但是由於高緯度下沉的冷水團向深層水中補充氧,這裡的氧含量可能隨深度而增加。

    溶解氧的區域分佈與海洋環流密切相關,同時還與海洋生物分佈和大陸徑流有關,變換複雜。三大洋中,溶解氧平均含量以大西洋最高,印度洋次之,太平洋最低。

    海水中除常量元素、營養元素、溶解氣體以外,其餘的元素統稱為海水微量元素,它們的含量很低,廣泛地參加海洋的生物化學迴圈和地球化學迴圈。

    小實驗

    取一杯海水倒入鍋裡煮沸至海水完全蒸發

    得到白色結晶——固體海鹽

    所有的海都一樣鹹嗎?

    (海洋化學25)海水的鹽度為海水中含鹽量的一個標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特性之一。海水絕對鹽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體與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鹽分的克數表示。海水的平均鹽度約為35。

    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國際海洋考察理事會(ICES)、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SCOR)和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LAPSO)成立的海洋用表與標準聯合專家小組(JPOTS)於1978年建立了的實用鹽度標度(PSS-78)。

    國際專家組提出的以在15 ℃、一個標準大氣壓下,電導率與鹽度為35的標準海水精確相等、質量比為 32.435 6³10-3的高純氯化鉀溶液作為實用鹽度標度的參考標準。

    (海洋化學26)海水的鹽度與沿岸徑流量、降水及海面蒸發密切相關。影響表層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如下: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係,即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則鹽度較低;有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較高,有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較低;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區鹽度偏低;海區形狀越封閉,鹽度就會越趨向於更高或更低。

    極地等高緯度海區水分不易蒸發,也沒有多少降水,但表層有夏季融冰水輸入,鹽度較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評價宋太祖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