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朝史暮想
-
2 # 噼裡啪啦嘞
而古往今來,漢化改革最激烈的要數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了。他本是鮮卑人,為了推行漢化改革,命令所有人穿漢服,而且帶頭改了鮮卑姓(拓跋)為漢姓(元),甚至不惜處死了帶頭反抗的親兒子(太子拓跋恂)。
但是孝文帝從遷都洛陽僅41年後,北魏就滅亡了,而這與他一系列激烈的漢化改革有著直接關係。
拓跋燾
西晉末年,由八王之亂引發的五胡亂華,鮮卑族也在混亂中建立了一方勢力。公元398年,拓跋珪在平成(今山西大同)正式稱帝,建立北魏政權。
後來出了個偉大的拓跋燾,花了20年時間,收服柔然,滅了胡夏、北燕、北涼等,逐漸統一了北方,與南方的劉宋形成南北朝對立的局面。
從魏晉時期,中原的世家大族在所有政權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作為外來戶的北魏政權,必須要有效平衡皇權貴族與漢人世家大族之間的關係,畢竟跟漢人士族合作才能在中原站穩腳跟,而世家大族也想在鮮卑貴族這裡尋求庇護。
孝文帝遷都洛陽
在此期間,北魏的經濟依然有一部分依靠的是畜牧業。所以說北魏初期,是一個兼有農業和畜牧業兩種經濟型別的帝國。拓跋燾的漢化改革相對就比較緩和一些,一為平衡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之間的關係,二是農耕受天氣影響,立足未穩的北魏還需要畜牧業的支撐。
馮太后
但他的後繼之君拓跋宏卻是在漢文化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他年僅5歲便登基了,但朝政後來被一個漢族女人來把控的,那就是著名的馮太后。
她大刀闊斧實行了漢人的俸祿制,原先鮮卑貴族的財富大多靠搶,現在再搶他人財物就是犯法了,需要跟朝廷領俸祿。她還實行了一套均田制,來改善經濟。總之在馮太后掌權期間,可以說讓北魏的漢化改革前進了一大步。
但馮太后死後,孝文帝23歲親政,年輕氣盛的他,根本不滿意現在的進度,而他從小飽讀漢人詩書,認為應當遷都到漢人的文化中心洛陽。
把洛陽對於孝文帝文化上的意義拋開不看,僅從地理位置上就接近南朝,也更方便他蕩平南朝,統一天下。再者,平成(大同)的鮮卑貴族眾多,孝文帝漢化改革阻力太大,他必須脫離鮮卑貴族的勢力中心才能順利漢化改革。
於是,遷都洛陽就成了孝文帝改革的第一步。公元493年,拓跋宏假借南下征伐的名義,率領眾臣和20萬大軍南下。
而到了洛陽卻下起了瓢潑大雨,孝文帝心想天助我也,各大臣都來勸阻拓跋宏不再繼續南下,而孝文帝也順勢丟擲了兩個選擇,要麼繼續南下,要麼乾脆遷都洛陽。眾大臣一路上苦不堪言,自然同意了遷都洛陽的決定。
但是留守平成的鮮卑貴族就不樂意了,這也加深了皇權和漢人士族與鮮卑貴族之間的矛盾。按理說孝文帝遷都洛陽已經邁出一大步了,應該修養磨合幾年再說。
但僅兩年後,他又提倡都說漢語、寫漢字,還禁止穿鮮卑服裝,而且鼓勵鮮卑族和漢族之間通婚,把北魏的制度和法律都改了,尊崇孔子。
孝文帝拓跋宏
甚至帶頭改姓,把拓跋氏改為元姓,所以孝文帝就有了兩個名字,一個是拓跋宏,一個是元宏。他的一些列激進的漢化改革,激起了鮮卑貴族的反彈,他們私下裡聯絡,還把太子元恂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來反對改革。
當時太子才15歲,只是為了平成比洛陽更涼快一些,就被當成了出頭鳥,最終被他狠心的老子一刀給砍了。
孝文帝如此激進的改革,最終激起了鮮卑貴族的叛亂,畢竟他們戰功赫赫,卻進不了北魏徵服的高層政治舞臺。
著名的六鎮之亂就是起點,再之後10年中,中國北方叛亂不斷,最終導致北魏分裂,高歡在鄴城建立了東魏,宇文泰在長安建立了西魏。
-
3 # 時間中的歷史
可以說孝文帝為了漢化制度,經過的時間很長,道路也很曲折,在鮮卑貴族中,始終有人反對,落後的保守勢力一直阻礙改革的進行。孝文帝排除各種干擾,於四九五年,下令禁止穿戴鮮卑服裝,一律穿漢服;禁止說鮮卑語。
孝文帝又透過婚姻的方式來加強鮮卑族和漢族大姓的關係,把漢族四大姓的女子嫁與他的五個弟弟,在政治上,進一步把鮮卑族和漢族高門結合起來,構成漢化的核心,使北魏的國家機器隨著封建化逐漸完成而更加完備。
孝文帝對北魏的改革是積極進步的,他適應了歷史發展的需要,促進了北魏生產、經濟、文化、軍事、政治、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發展,對鞏固北方的統一。
-
4 # 雨夜v風聲
五胡亂華的局面下那會。五胡員匈奴、鮮卑、羯、氐、羌,這都是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統治,奴役人數比他們多得多的漢人,前面幾個少數民族統治漢族方式幾個版本都試過,都行不通。
歷史執行到這個階段,就是既然我們少數民族我們搞不過你漢人,雖然我們暫時握有刀槍,但是人口占少數,北魏帝國是少數民族鮮卑族政權,是從草原上來的,現在統治中原的漢人。在文化上距離中原的漢民族差距很大。所以拓跋宏看來,向先進文化學習,改自己的落後面貌,我們就全盤漢化好了,我搞不過你,我加入你唄。
所以北魏的孝文帝就主持了一場堅定的漢化改革,這個人算是四有青年,又年輕,有道德、有理想。堅持到什麼程度?就是他的親兒子反對這場改革也殺掉。
-
5 # 文龍25229
為了保住政治遺產。說起來,孝文是真的苦命人兒啊,爹媽早死,後媽養大,貴為天子,媳婦戴綠帽,太子作對,不得處死兒子,各種家庭苦難嚐個遍。
回覆列表
北魏孝文帝,為了漢化,的確是做出了很多的犧牲,甚至不惜殺了太子。
孝文帝為什麼要如此執著地漢化?
為了奪權。
當時北魏的都城是在大同。孝文帝剛剛上臺的時候,其實只是一個傀儡皇帝。以馮太后為首的鮮卑族守舊派貴族把持著朝局。
孝文帝自然要奪權。但是鮮卑貴族的勢力非常強大,且大同地處農耕和遊牧的自然分界線,離鮮卑族的發源地不遠。孝文帝怎麼辦?開始引入大量漢人進入朝廷,去稀釋鮮卑貴族的權力,用漢人去對抗鮮卑守舊勢力。
這麼一來,孝文帝自然就是堅定的漢化派。而在鮮卑族內推行“漢化”,也就成了孝文帝奪權的工具。
鮮卑守舊勢力自然要牴觸。就慫恿太子去對抗孝文帝,拒絕穿漢服,學漢話,遷都。孝文帝為了顯示決心,也從推行漢化政策的長遠性考慮,不得不放棄這個太子,殺了他。
這就是孝文帝為了漢化,如此激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