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涯看點歷史號
-
2 # 戰爭史
西晉滅亡後,中原政權核心相繼南遷,司馬睿以正統的身份即位,東晉建立。此時的司馬家族已經破碎不堪,八王之亂已經消耗了其絕大部分力量,對此司馬睿只能聯合世家大族來一同統治國家,這就是東晉的門閥統治。
首先輔佐司馬家族的是琅琊王氏家族,接著就是陳郡謝氏、恆氏家族,正是這些世家大族的幫助,東晉才的統治才趨於穩定。公元376年,前秦首領苻堅先後平滅前涼、代國,基本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多年的割據政權,苻堅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東晉。
(永嘉之亂)
公元383年前後,東晉由謝安、謝石等謝氏家族成員為中堅力量,孝武帝還令謝玄建立北府兵,軍事力量得以加強。面對北方的敵人,東晉多次北伐仍沒有什麼成果,而在公元383年,面臨空前危機。
(謝安)
苻堅統一北方後,一心要統一全國,只不過前秦不同於東晉,根基不穩,且是新型政權。如果沒有王猛的幫助,進行了大力漢化改革,是絕對不可能統一北方的。王猛在死前曾對苻堅說過:“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
王猛可謂牛人也,他分析的局勢十分明智,他奉勸苻堅不要進攻東晉,因為東晉是漢族正統,且有名臣在朝,而鮮卑、羌人才是我們的敵人,應該逐步攻克。但苻堅一心想要一統天下,並沒聽從苻堅的建議。
此次苻堅動員了全國力量,帶領80萬軍隊,號稱百萬,而西晉只有8萬北府兵,數量差距頗大。雙方在淮水一代對峙,此時戰雲密佈,雙方劍拔弩張,苻堅看到晉軍停止不前,想要不戰而屈人之兵,派人去勸降。
只不過苻堅派去的是前些年被俘的將領朱序,朱序雖是降將,但一心想回歸東晉,於是他成就了雙面間諜。朱序偷偷告訴了晉將謝玄苻堅的戰略部署,前秦雖然兵多,但也是其劣勢,數量多自然很難展開,如果以精兵擊潰對方前鋒,便可取得勝利。
最終主帥謝石採納了朱序的建議,並讓其作為軍中內應。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晉軍的優勢就在於情報,而苻堅對北府兵一無所知。謝玄派出大將劉牢之率5000精兵進攻秦軍,看似強大的秦軍在洛澗被擊敗,淹死秦軍1萬多人。
晉軍勝利後繼續前進到淝水岸邊,謝玄不虧一代名將,機智聰敏,謝玄看到秦兵後沒有急於渡河進攻。他派使者前去談判,希望苻堅能後退一箭之地,讓晉軍登岸後再決戰。苻堅就這麼糊里糊塗地答應了。
秦兵不同於北府兵,很多士兵都是臨時拼湊,還有很多百姓和奴隸,戰鬥力和戰鬥意識比不了北府兵,且還不能全部展開,在淝水對峙的秦軍大致只有20萬人。秦兵後撤讓軍兵以為打了敗仗,軍心不穩士兵望風而逃,加上朱序在其中煽風點火,士兵便跑得更快。
謝玄就這樣渡江發動總攻,一舉擊敗的前秦80萬大軍。事實上秦軍數量優勢根本沒有發揮出來,被踩踏而死士兵的比被殺的還多,百萬大軍就此全軍覆沒。此戰中,謝石、謝玄等將領發揮出色,北府兵也是指哪打哪,軍容整齊,戰鬥力極強。
當然這其中苻堅的指揮失誤也有很大關係,秦軍的數量太多,以至於指揮系統失靈,加上軍兵素質比較差,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淝水之戰是極少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一方面此戰鞏固了東晉的統治,其次因為戰敗,前秦的統治也宣告瓦解,北方再次淪入割據混戰局面。可以說淝水之戰保住了我們中原政權的核心根基。參考資料:《晉書·卷一百一十四·載記第十四》
八十萬騎兵對八萬步兵,你告訴人家打敗了,一般沒人會信,除非人家本身不想打,而這只是統一北方的精髓部隊,作戰意志還可以。
八十萬騎兵就算站著讓八萬步兵砍,也要半天能砍完,如果逃跑的話移動速度不成比例,而且晉軍還在水裡,被砍死的應該沒幾個。
被自己人踩死的正常比例應該在10-20%之間,縱觀上下五千年,踩踏的事情不是沒發生過,隊伍有陣形,五個人一小隊,無論那種建制瘋狂踩死自己人肯定要軍法處置,而且騎兵列隊時兵與兵的距離本身就很大,上下五千年慘烈的戰事見多了,沒見過踩的全軍覆沒的。
當時記載的慕容垂率三萬人作為邊軍守糧道沒參與戰鬥,符堅隻身逃到慕容垂的軍營,地方督撫叛亂也是因為八十萬軍隊全軍覆沒,再怎麼踩剩個八萬要有吧,這是發生了什麼恐怖事情?
可以確定當時發生了恐怖的事情,讓符堅的軍隊大量死亡,剩下的人四處逃串,會是什麼事情人?
八十萬軍隊應該是實數,因為符堅德行和威望很高,八十萬軍隊是整合了十幾個少數民族,整個北方,很多民族是幾萬軍隊被符堅收服的。
回覆列表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讓中原元氣大傷,內附的少數民族趁機作亂,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五胡亂華最終以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在公元439年統一北方而終結,其實在六十多年前另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曾經短暫的統一過北方,而且準備南下統一全國,不料功虧一簣,北方重新陷入分裂,這就是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權。
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佔據關中,因為此地是故秦之地,所以自稱三秦王,建立的政權被稱作前秦。到了孫子輩時,苻洪的孫子苻堅殺了他的堂哥篡奪了皇位,苻堅憑藉著自己的雄才大略,任用漢人王猛,掃清了北方其他政權,於公元376年統一了北方,然而苻堅並沒有滿足,他想要的是同一全國。
苻堅
公元383年,經過幾年的準備,苻堅率領大軍進攻東晉,號稱八十萬,東晉為之震動,以當時東晉的軍力,只能動員八萬軍隊對前秦作戰,以八十萬對八萬,苻堅在戰前信心滿滿,覺得穩操勝券。
然而結果讓人大吃一驚,雙方在淝水相遇,前秦的八十萬軍隊一觸即潰,四散逃竄,苻堅準備了幾年的南侵戰爭就這樣輕易的結束了,八十萬大軍幾乎損失殆盡,自己只能倉皇北逃,給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風聲鶴唳”和“草木皆兵”兩個著名的成語。
為什麼剛剛統一北方的苻堅,率領了絕對優勢的兵力卻未能取得對東晉的勝利呢?即使不能取勝,也不至於八十萬大軍損失殆盡,這又是為什麼呢?
第一,苻堅的八十萬大軍並非都是自己的嫡系,而是一個多民族的鬆散部隊。苻堅統一了北方,同時他也吸納了其他少數民族的軍隊。據統計,這次出征的八十萬軍隊中,屬於苻堅的嫡系部隊只有三十萬,其他五十萬都是各個少數民族聯軍,比如鮮卑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這些人都是英雄豪傑,他們效忠於苻堅,只不過是形勢所迫而已。一旦戰事對苻堅不利,這些聯軍馬上逃散。事實也是如此,苻堅潰敗後,慕容垂的三萬人馬儲存完整,苻堅回到北方後不久,慕容垂和姚萇等人就發動內亂,前秦因此而亡。
第二,北方軍隊被中原生活腐化,無意南征,無心戀戰。經過多年的戰爭,北方的軍隊已經產生了厭戰心理,而且少數民族的軍隊到了中國北方之後被中原的花花世界腐化了,他們只想貪圖享樂,而不願再去征服當時尚不發達的南方。苻堅為了實現自身的夢想,而不顧臣屬與軍隊的反對,從軍心角度來說,已經失敗了一半。
第三,北方軍隊出現了內奸。在雙方在淝水兩岸對峙時,苻堅曾派遣原東晉降將朱序到晉營勸降,沒想到朱序仍然心懷晉朝,將秦軍的底細告知了晉軍,並且與晉軍商議作為內應。結果在作戰時,朱序部就散播秦軍戰敗、苻堅已死的訊息,導致秦軍大亂,最終潰敗。
第四,東晉軍隊戰鬥力較強,前線將領指揮得當。東晉的軍隊雖然數量不多,但是都是戰鬥力較強的北府兵,凝聚力較強,而且前方指揮的將領謝玄、謝石等人指揮得當,善用計謀,最終以弱勝強。
淝水之戰是中國古代史上重要的一戰,這一戰阻止了少數民族的進一步南下,使得華夏衣冠能夠在江南一隅得以儲存,華夏文明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