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鵜鶘心理

    因為生活中每個人的經驗認知和經歷的不一樣,可能導致大家對於心理變態的定義和評判標準不一樣。就像有人可能把強迫症看作心理變態,有的人神經過敏有點疑神疑鬼也被人看作心理變態,又有人把精神分裂患者看成心理變態,還有人把受虐狂,露陰癖等定義為心理變態。所以在此我還是統一為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吧。

    如何去甄別和評判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在心理學上還是有很多的標準或者量表之類的去檢測的,這裡作為日常生活和我們最接近和最簡單的方法就只有三個基本特徵:

    首先就是心理反應對環境失去合理性。也就是說他的行為反應是不是和環境要求的價值心理是一致的。比如說,有個親友失去家人,通常人們的反應是帶著一種憂傷去安慰這個人,可是心理不正常的人或許會無端哈哈大笑,或者對親友說什麼該死之類的話,這顯然是與我們的行為反應不一致,不協調的,自然人們就會心裡琢磨這個人會不會腦子有病呀?

    其次是心理過程失去了協調性。正常人的心理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無論是同一心理過程的各種心理現象之間還是不同心理過程之間都有著協調性和統一性。就像我們有笑容來表示愉悅,用哭泣來表達憂傷。還是用死亡來舉例吧,要是一個人在追悼會上,用洋溢著喜悅心情的聲調和表情去唸悼詞,家裡的親友一定會很詫異,甚至是憤怒萬分,心裡肯定是不是這人有精神病了。

    三是個性特徵失去穩定性。我們每個人通常都會有自己處理事務的一套行為模式和心理特點。一般性來說,成人的這種模式和心理是相對固化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了。但是如果這種性格發生變化,這大多數有可能是心理有了一定的問題。比若說親人的死亡,我們通常都會是悲傷,一般來講幾天後就能從這種情緒中擺脫出來,可是要是這個人好久都不能擺脫出來,甚至呈現木僵或者是妄想狀態,這明顯就是心理異常了。

    至於有些我們心中那種極端狀態的心理異常者,有時倒也未必真的好辨別,就像受虐狂等,因為他們只是在特定的情景下才會發生這種行為。不過要是仔細觀察的話,按照上述的三個特徵,也還是有蛛絲馬跡可尋的。

  • 2 # 鵜鶘心理陳小康

    首先我們看一下心理活動的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會成為病態。健康的心理狀態會注重兩條標準,第一條是內部標準,即心理內部過程是和諧完整的,包括人格健全,能夠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情緒穩定,思維邏輯不出現問題等等。第二條標準是外部標準,還有一條是外部的標準,就是一個人能夠很好地適應環境,和社會環境相處。

    我們的心理活動的過程與特徵由於受到個體自身所處系統的多重影響,個體心理在自身體驗和表現形式方面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點是必然的。但儘管如此,我們可以透過下面方面對是否存在心理問題進行一下判斷:

    1. 心理活動與社會環境是否相符。一個人的行為如果總是突破社會環境的限制或者需求,那麼可能是存在失調的。比如這個人總是覺得社會對他不公平,總是對他人或者對一些規章制度充滿敵意,要去突破。這種人格特點很有可能是反社會人格。

    2. 心理內部活動是否自洽。一個人的所言所言,思維和判斷力應當是符合邏輯的。怎麼想,怎麼做,有什麼情感反應,彼此都是協調的。如果這些過程彼此破裂,無法推斷這個人所言所行的邏輯,那麼這個人很可能是有問題的,甚至表現為古怪、情感淡漠、想法不切實際、荒謬等分裂樣人格障礙的特點。

    3. 心理特點是否具有穩定性。穩定性也是衡量心理功能是否協調的一個重要指標。一個人的情緒基本是穩定的,反應符合現實,偶有波動,但都可以理解。但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常常走極端,很小的刺激,就會造成非常大的波動,甚至在行為上有自傷、自殘和攻擊等行為,那麼這個人的人格就具有波動性,如果影響到了這個人的交往和生活,就很有可能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上面這三個標準,有助於我們簡單快速地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做出基本的判斷。

  • 3 # Hello範先生

    其實心理變態指的是情感冷漠,喜歡控制別人,甚至會有犯罪傾向的性格障礙者。一個人如果他是變態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會輕易被發現的,因為他們看起來跟正常人沒有區別,甚至比正常人還更具有魅力。其實我們可以透過別人的性格特徵和人際關係來分辨別人是不是心理變態者。

    1. 虛假的魅力心理變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帶上面具與大家相處,非常的討人喜歡,他們的目的就是讓別人喜歡上自己然後這樣更容易自己操控別人。

    2. 浮誇的自我心理變態的人會覺得自己跟別人相比而言更強大和聰明,他們喜歡接近那些位高權重的人,這樣就會使得自己看上去比別人享有更高的地位。在他們身邊,不允許出現對自己沒有任何 價值的人物,如果有的話他們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清除。

    3. 衝動,不負責任心理變態的人他們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並且不會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因為他們覺得不好的後果不會是自己造成的。

    4. 總是想要打破規則心理變態的人很不喜歡權威,覺得自己就是規則。只要是不符合自己規則的人都想要消滅。根據調查有 25%的服役人員都符合這樣的心理特性。

    遭遇心理變態者,如何應對?

    通常,在生活中我們幾乎遇不到功能失調的心理變態者。那些控制不住自己暴力衝動的變態殺人狂,你可能會在新聞、監獄、或者藝術作品中找到他們。

    但是,生活中的心理變態者其實並不少見。尤其是總統、CEO、律師、基金經理、媒體人、外科醫生這些職業中,精神變態者的比例遠高於其他職業。這可能是因為在這些領域,冷酷與自私讓他們更容易獲得優勢。

    如果你經過判斷,認為身邊存在心理變態者,那麼我們最好的建議是——遠離他們。

    在情感生活中,心理變態者無法真正地同情一個人、愛一個人;在工作,一個沒有職業道德的人也會不斷地製造麻煩、搶佔功勞、推卸責任。

    如果你必須和一個心理變態者日常相處,心理學家的建議是:

    1. 你必須深刻地意識到,他們的某些“惡行”是難以改變的,比如冷酷無情,你無法“感化或拯救”他們。

    2. 他們很擅長撒謊,因此關注他們做了什麼、產生了什麼結果,比說了什麼更重要。

    3. 如果你期望他們守某個規則或協議,告訴他們這樣做會帶來“雙贏”的結果,因為他們追求獎賞,不懼懲罰。

    4. 別讓他們影響你的情緒,至少憤怒、內疚、傷心時不要讓他們看出來,否則他們會更加地擅長操縱你的情緒最後,美國杜克大學一位犯罪心理學教授曾經說,喬布斯、希拉里、特朗普三人中,他確定至少有兩個人是心理變態者。你認為呢?你的身邊有沒有心理變態者?歡迎透過留言與我們分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