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史精蘊

    長平之戰,趙軍慘遭秦將白起屠戮,目前已無異議!主要證據有兩個。

    一是《史記》作為中國古代可信度較強的一本史書,詳細描述了長平之戰,白起認為趙軍反覆無常,如果讓他們活著恐怕出亂,所以“而盡坑殺”。另外,《戰國策》等古書也記載了長平之戰的一些情況,與《史記》記載的大致相同,因此可以斷定長平之戰一事當是屬實。

    二是長平之戰遺址的發掘,在山西省高平市長平之戰故址內,先後發現了大量的古代兵器。1995年又在永錄村發現一處屍骨填埋坑,後又陸續發現了多處屍骨坑,這些屍骨坑的發現,為歷史上關於長平之戰的爭論畫上了肯定的句號。

    隨著挖掘工作的不斷推進,這場戰爭的的疑惑點主要集中在屠殺方式及人員數量上。古書記載為坑殺,也即活埋,但挖掘出來的屍骨上均呈現出刀箭傷害的跡象,並且屍骨坑的形狀也不象人為挖掘的、而更象是自然溝壑,因此專家判斷活埋一說恐怕有誤,應屬於被殺死後掩埋於此。

    至於數量上現已無法確定了,史記記載為四十五萬,而就現在發掘的情況來看,這個數字有虛假的成分,當然,我們現在考古發現的只是冰山一角,還不能蓋棺定論,不過以當時趙華人口及秦國軍事狀況來推測,四十五萬人一次性被殺害的可能性,確實不大。

  • 2 # 逢春太郎

    趙國不可能在長平損失45萬人。 依戰後形勢分折:長平之戰後,秦軍雖為戰勝一方,但沒有力量馬上乘勝追擊,進攻趙都城邯鄲,因為在長平之戰中秦軍傷亡過半,只能算“慘勝”!。半年後才命白起為將進攻趙都邯鄲,可是白起拒絕為將,理由是“遠絕河山爭人國都必敗”!實際上是白起知道秦軍長平之戰時傷亡慘重導致戰鬥力下降,而且趙國也沒有“窮途末路”,北方邊防上還有防匈奴的幾萬重灌騎兵和十萬步兵,東邊還有防備燕國進攻的兵力。秦王只有另派王齕為將勉力進攻邯鄲,在趙國未動用防匈奴和燕國的兵力的前提下,秦國圍攻邯鄲兩年多都攻不下來,秦王又派鄭安平帶兵助戰,還是攻不下邯鄲。後來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楚國春申君也帶楚軍趕到,趙軍和魏楚聯軍內外夾擊,大敗秦軍於邯鄲城下,秦軍鄭安平部兩萬餘人降趙。信陵君率聯軍追趕秦軍一直到函谷關。三國聯軍乘勢收復河東六百里土地,秦兵死傷大半,丟失了6年以來所侵佔的全部領土。從長平大戰到邯鄲之戰,趙國先輸後贏,但都城邯鄲始終屹立;秦國先勝後敗,但超級大國獨霸天下的格局已成。隨後,戰國進入為期20年的相對和平或休戰年代。一場歷時達六年以上的秦趙之戰,前期長平之戰,之後邯鄲保衛戰到大反攻,最後結果是趙國取得勝利嘛!之後燕軍四十萬攻趙,被廉頗帥十五萬趙軍殺的大敗,燕主將粟腹、樂乘被俘。戰爭前期雖然陣亡於長平前線但大量殺傷了秦軍的趙括功不可沒,趙括在長平之戰中英勇挫殺秦軍是“夠本沒虧”的,趙括是為國捐軀為國擔當的悲劇英雄,是烈士嘛!一個“紙上談兵”的成語罵他兩千多年,豈有此理!有人問得好:“秦國用得著以舉國之力,付出重大傷亡,為了殺一個庸才趙括”?長平之戰,秦趙雙方傷亡人數差不多,連白起自己也承認“傷亡過半”,那是六十萬秦軍加後來的十多萬援軍。白起殺俘,也有報復洩怒的成份。但是趙國此戰是敗了,因為趙國主趙括戰死了,秦國主將白起活著(後來因為兩次拒絕掛帥進攻邯鄲被殺)。

    從數字上分析,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敗雖然敗了,但也不會被坑殺什麼四十五萬人。為什麼呢?當時趙國全華人口頂天三百來萬人,最多養五十萬軍隊(後來秦滅六國最大極限也才可用六十萬軍隊伐楚嘛),趙國周邊環境險惡,三面作戰,北方有匈奴人隨時入侵,東北方是世仇燕國,西方是強秦,趙國不可能在長平之戰被殺四十五萬軍隊,還有能力進行三年邯鄲保衛戰,同時還在北方和東方保留相當規模的防禦軍隊。之後還以廉頗為將帥十五萬趙軍大敗燕華人。而且趙華人尚武,多慷慨俠義之士,四十五萬人不是說活埋就可以活埋的。

    還有一種說法:從以前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考古隊挖到一個士兵的家書,書中寫的正好是長平之戰,書中提到白起可謂是運氣好,趙括運氣差,趙軍在即將包圍秦軍時,突然天下大雨嚴重影響趙騎兵推進速度,後被秦軍利用大雨快速突圍,這個是第一次,第二次是趙軍在即將突出重圍時,秦軍運輸的糧草和一起來的十幾萬援軍(當時秦王在國內發總動員令,要求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丁全部入伍增援長平),提前3天到達而且到達時正好是趙軍要突出重圍的時候,由於這十幾萬援軍的突然參戰,趙軍突出重圍被徹底粉碎,而在這個時候,秦軍的還在不停的增兵而趙軍則固守!!! 秦軍又久攻不下,原因就是趙軍已經建立起大量防守要塞,秦軍猛攻死傷慘重,最後演變為持久戰,趙軍斷糧秦軍也快斷糧,最終還是秦軍勝趙軍敗,但也讓秦軍付出巨大代價! 從歷史資料來看,趙括和白起一個是名在外身經百戰,一個是沒有獨立領軍,所以後世一些人就說趙括紙上談兵而已,要知道真是紙上談兵而已的話,秦軍還能用白起,秦國還要舉國之力殺一個庸才,還要付出巨大代價的! 這些歷史資料有些是被改寫了,有的史官才真的是“紙上談兵”寫歷史! 所以要多推敲一下。

    如果李牧早生幾十年,由李牧擔任趙國長平主將。李牧肯定會抓住戰機進攻取勝,而不是象廉頗那恐懼秦國,雙方對崎耗了三年,耗窮了趙國,趙國在當時軍力不亞於秦國但國力弱於秦國,持久戰耗不起。白起和李牧的軍事才能在伯仲之間 ,但李牧抓住最佳攻擊時機的能力整個戰國無人出其右,長平之戰趙國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假如是李牧為將趙國必勝 。李牧是中國古代抗擊匈奴的大英雄,曾把後來漢劉邦三代不敢惹的匈奴殺的十多年不敢“南下牧馬”,曾一戰斬首匈奴人十多萬。李牧殺匈奴之戰用兵規模:精選戰車1300輛,戰馬13000匹,勇於衝鋒陷陣的步兵5萬人,善射的弓兵10萬人。王翦不是李牧的菜只有用“間”害死李牧。可惜是歷史沒給李牧和白起較量的機會。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唯一能與秦軍抗衡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作戰中屢次重創敵軍而未遭失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分別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和圍殲戰的典型戰例。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也使後人無不扼腕嘆恨,其經歷與秦國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趙王遷三年(前233年),李牧率軍在宜安重創秦軍,取得重大軍事勝利,奪回了被秦國佔領的土地,受封為“武安君”。此後,秦國不斷的派出軍隊攻擊趙國,均被李牧擊退,李牧在趙國聲望大振,深受軍民擁戴受趙王忌。

    我們都應該敬重各為其國,英勇無畏,不怕死的軍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和你老婆(老公)的關係好不好?怎麼維持很好的夫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