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03705303391

    一般都是叫“肆”或者“鋪”。古代的是沒有像現在這種啥都有賣的大型超市的,古代的商鋪都是有錢人家開一個鋪子,專門只做某一種生意,例如裁縫鋪只做衣裳賣衣裳,糧食鋪只賣糧食,不會像現在這樣基本上生活百貨都有。古代的商店一般都是叫什麼鋪,做什麼的叫什麼鋪,還有的會叫做肆,例如賣紙墨筆硯的地方一般會叫書肆,也是古代對商店的一種叫法。

    古代還有租不起房子的平民會做點小生意,這一般是街上的流動攤販,他們這種稱不上是商鋪或者酒肆之類的,只能被稱為小攤子。但是市面上小攤子是最能證明一個朝代的興盛與否,只有太平盛世的人們才能吃飽穿暖甚至有點閒錢來街上做點小生意。像這種小攤子也不用像商鋪那樣給朝廷交租金和稅賦的,他們其實是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又出現了雜貨鋪,這類似於我們之前的百貨商店,雜貨鋪裡面商品的種類比傳統商鋪的多,但是由於社會環境的限制當然是不如現代的豐富。但是雜貨鋪的出現已經是市場經濟的一大進步了,說明人們在生意中變得更加靈活,需要透過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來增加自己的收入,這和現代的“顧客是上帝”的經營理念很相似。

    其實古代對於商店的叫法有很多,因為地區和方言什麼的不同也會有不一樣的叫法,“肆”和“鋪”是其中兩個比較常見的叫法,也是流傳的比較久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音標字母體系用的是什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