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葦說歷史

    葉姓雖然在宋代《百家姓》中排名第257位,總體排名中後(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單姓444個,複姓124個),但縱觀華夏五千年曆史,葉氏後人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近代均能人輩出!

    葉姓的支派較多,但葉姓的所有支派全部是改姓葉的,刀叔來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離我們最近的改姓葉的,要追溯到唐朝唐宣宗時期的一對“憤青”兄弟。

    在晚唐時期有一位著名詩人叫許渾,潤州丹陽人,歷任當塗、太平二令,監察御史、潤州司馬、虞部員外郎、睦州刺史、郢州刺史。許渾的二兒子叫許成,官任殿中丞兼金紫光祿大夫。

    這兩個人跟葉姓有什麼關係?重點來了!許成生了兩個有出息的兒子,一個叫許延一,一個叫許延二。

    兄弟二人在唐宣宗時同朝為官,許延一任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許延二任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都是朝廷負責財政的高官,而且兄弟二人同掌皇室庫鈔,位置顯要。正在他們滿懷信心效忠朝廷的時候,一雙嫉妒的眼睛盯上了他們。御史劉姑司向當朝皇帝誣告讒害他們兄弟剋扣寶鈔,貪汙國庫,兄弟二人同時被貶。

    哥倆兒全都被氣炸了,命家人摔碎瓦片裝上幾十木箱,二人“倒騎白馬”並帶著家眷出了皇城。那位御史知道後更是樂壞了,認定兄弟二人貪汙了。等見了唐宣宗,開啟木箱後滿朝文武全愣了。

    經過幾番考慮,兄弟二人決定歸隱。他們於唐宣宗大中十年農曆四月抵達建州政和,觀其風水,就此定居在這裡。為了避免朝廷的追究,兄弟二人跟了母親的姓氏——葉。因此,不少祖籍福建的葉氏後人,他們的祖先其實是許氏兄弟。

    當然了,唐宣宗許氏兄弟透過改姓後姓葉之外,不少少數民族如滿族、蒙古族、彝族、土家族、回族,苗族等,姓葉的也基本上都是透過少數民族姓氏改姓葉的。不過,也有的少數民族中有本姓葉的,卻因為一些原因改成其他的姓氏。比如董卓部將華雄,其實人家本名姓葉。

    說了這麼多透過改姓後姓葉的故事,那麼葉姓真正的源頭在哪裡呢?

    這裡先引入一個成語——葉公好龍。沒錯,葉公就是如今葉氏後人真正的始祖!

    如果要去找最“純正”的源頭,得捋到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顓頊最小的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後來,季連的後人被周成王封在荊州山,立國為荊,定都丹陽,後遷都子郢,改國號為楚。春秋時期楚莊王有一位曾孫叫沈尹戌,楚昭王十八年他在率軍與吳國軍隊作戰時英勇戰死,楚昭王便封沈尹戌的兒子沈諸梁於葉邑史稱“葉公”。

    沈諸梁被稱為“葉公”,他便是“葉公好龍”裡的葉公。現在我們講“葉公好龍”,不是說誰誰誰假大空,就是說誰誰誰膚淺,總之不是個好詞。那真實歷史上的葉公,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葉公算是楚國曆史上空前絕後的一位人物,身兼軍政大權於一身,文治武功雙絕!

    葉公成名於楚惠王時期,楚惠王的父親是楚昭王,母親是越王勾踐的小棉襖,活躍於春秋晚期和戰國初期這個戰亂年代。

    公元前498年,葉公在葉邑為尹(就是這個地方的老大)時滿朝敬重,時年24歲。

    公元前479年,楚國發生了白公勝叛亂。葉公得知後決心在葉地起兵參與平叛,這時的葉公已經43歲的。要知道在古代,47歲即謂“晚途”,由於古人平均壽命都不是很長,一般人40歲以後就稱為老人了。杜甫《羌村三首》中的“晚歲迫偷生”和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前者46歲,後者38歲,說的就是這個事兒。

    後來叛軍見葉公的軍隊兵強馬壯,紛紛臨陣倒戈,跟著葉公將被圍堵的楚惠王解救了出來。也是因為此事,葉公被楚惠王封為令尹兼司馬,楚國軍政大權集於一身!縱觀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僅此一人!

    這是葉公的“武功”,那麼“文治”又體現在何處呢?

    葉公到了封地——葉地之後,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採取這樣的政策,葉公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因為戰亂問題,一方面是當地的水患問題。他參與制定了東西二坡的工程設計:西陂攔洪,東陂蓄水。這項工程的修建,開創了中國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東西陂遺蹟至今尚存。

    也就是在東西二坡水利工程設計中,直接引出了所謂的“葉公好龍”。

    眾所周知,葉公那個年代在繪製工程設計時條件十分艱苦,能用作繪製的載體只是竹木簡,不要提現在的CAD,就連紙都用不上。但是如此浩大的工程,用竹木簡實在不方便。因此,葉公便用家中的牆壁當做“紙”來繪製東西二坡水利工程設計圖。

    同時,葉公多少有些迷信,確切地說,那個時代的人都迷信。只不過,葉公的這次迷信是為了葉地百姓。東西二坡的水利工程設計圖還在設計之中,但葉公考慮到頭頂上主觀水利的是龍王。因此只要是出水口,葉公都畫個龍,被稱為“水龍頭”。

    已經成了葉地老大的葉公名聲在外,不少賓朋都來他家做客。有的客人看不懂葉公家的“後現代壁畫”,同時又對葉公的身份地位嫉妒,看到那些“水龍頭”更是蒙圈了。於是,他們出去後逢人便說:“人人皆知龍能騰雲駕霧,而葉公卻畫龍不畫雲,可見他並不真的喜歡龍。”

    漢哀帝時,漢皇室成員、大文豪劉向在其所編的《新序·雜事》中,寫下了“葉公見龍而走”的段子,便是“葉公好龍”的出處。劉向除了寫過《新序》之外,還寫過《說苑》、《列女傳》、《戰國策》(部分)、《列仙傳》等書,最最有名的是他和他兒子共同編校的《山海經》。

    尷尬的是劉向祖父的祖父(楚元王)就被封在葉公曾活動的楚地,只不過劉向曾在楚地因為鬥宦官而被貶為庶人。“葉公好龍”是否是在對當朝罵街,劉向的想法咱就不知道了。

    回到葉公這裡。公元前475年,這一年註定不平凡,它是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葉公在這一年47歲,成了真正的老年人。他看著楚國朝氣蓬勃的青年才俊們,深感欣慰!同時,他認為如果把楚國政壇交給年輕人,這個國家會更有希望。

    這一次,他不“迷信”了。當葉公提出辭職後,楚惠王曾透過占卜讓子良當令尹。葉公直接將楚惠王給否了,把令尹(最高文官)一職讓給公孫寧,把司馬(最高武官)一職讓給公孫寬,淡然的說了一句:未來是你的(這句是刀叔胡說八道)。這便是歷史上的“葉公讓賢”。讓賢之後的葉公回到最初的封地,安度晚年。

    葉公公元前470年於葉地去世,享年52歲。時間到了現代,每年清明前後,在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葉邑鎮舊縣村西北部北澧河南岸的葉公陵園,來自海內外的葉姓子孫紛紛回鄉祭祖,已成中原文旅的一大景觀。

    只是,世人僅知“葉公好龍”,卻不曉“葉公讓賢”。可悲,可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運動減肥成功後,早餐或者午餐可以吃油炸食品嗎?會不會反彈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