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湖漢山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日本的很多制度的源頭都來自中國,像日本之前多很多年號,基本都是從中國的典籍中找的片語,而且先秦時期的典籍更受日本重視。這其中的原因則是日本雖然學習中國的政治制度,可是由於自身的政治及經濟原因,它做不到中國的中央集權大一統統治。因此,日本的封建制度更為典型,容易在周王朝時期的典籍中找到共鳴點。
(日本的徵夷大將軍)
日本為什麼會出現幕府呢?
原本武士階層只是貴族僱傭的打手,可是在中央的政治鬥爭中,處於弱勢的一方效仿起東漢時“何進以外兵脅迫中央”的做法,導致武士階層崛起,天皇大權旁落。天皇的威信不斷降低,到足利義滿時,天皇的威信和威儀已經蕩然無存了。可是不管是那一個幕府掌握實權,都沒有出現中國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樣權臣換掉日本天皇的舉動。
日本的封建統治是幕藩體制,所謂的“徵夷大將軍”本質上是類似於中國“春秋霸主”性質的實力強藩,在法統和正統上並不能取代天皇的“萬世一系”,因為他們沒有絕對實力去碾壓其他諸侯。一個很簡單的解釋是,之前大家都是一樣的諸侯,憑什麼你做天皇?
(天皇的好處有很多)
如果將軍家想行廢立之事,只有像秦始皇那樣廢封建,行郡縣,中央集權,如此才能聚集足夠的資源。可是,這樣一來,就等於與所有的武士階層作對。因為武士是不事生產的,他們完全靠著分封體制存活。後來豐臣秀吉曾經想過這個方法,把很多武士都集中在大阪,得罪了很多人。豐臣秀吉發起的侵略北韓的戰爭,就有轉移國內矛盾點考量。
從將軍的權利來源上說,將軍家的正式職位是“徵夷大將軍”。這個官不是常設的,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這是在對抗外敵時才有的官職。日本蝸居海島,所謂的“夷人”難不成是北海道的“蝦夷人”?所以,這只是將軍為了掌握權力而進行的障眼法。因為國家有了外患,所以天皇把徵夷大將軍的權力讓給了將軍,開設幕府,統一事權——大家都是為天皇負責。至於什麼時候解除這種“外患”,將軍說了算。這樣一來,即使是豐臣秀吉這樣的下層武士出身,沒有貴族血統的人,也能合法合理地獲得“關白”的權力了。
(日本將軍挾天子以令諸侯)
瞭解了日本幕府出現的經歷,再來看日本的倒幕運動為什麼能夠成功呢?
幕府將軍權力來自於天皇授予的“事權”,本身沒有“君權神授”的神格基礎,沒有充分的合法性。後期的德川家康一直想改變這一點,造神運動搞了200多年,直到滅亡也沒有取代掉日本的“天皇”。所以,日本的倒幕運動以“大政奉還”的名義,合理合法,能夠站在道義制高點。
德川幕府後期的幾個將軍也是十分奇葩的,有不讓貴族吃肉的,也有愛狗如命的,更多的是巧取豪奪的,以至於中下層武士的地位惡化,農民無法承受沉重的剝削和掠奪,最終爆發了大鹽平八郎的起義,動搖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後來,隨著“黑船事件”的發生,幕府屈服於列強的軍事壓力,連續與列強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出賣了大量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這就使得幕府“徵夷大將軍”的職位名不副實,從而動搖了其政治基礎。(黑船時間弱化了幕府的統治基礎)
一般人認為是出於愛國動機,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經濟基礎的惡化,使得日本封建陣營出現分化,一些中下級武士沒有了更好的活路,就開始以“尊王攘夷”的口號,刺殺當權者。這種情況發展到後來,倒幕運動漸漸成勢,控制了幾個所謂的雄藩。倒幕派施行了一些經濟、政治改革,使得他們成為當時日本的希望,調動了農民、商人和中下層武士積極參與,同時還大力購買西方武器,增強軍事實力。
如此,倒幕勢力有了自己的理論武器,還佔據了道義制高點,又掌握了自己的武裝,有了槍桿子——最終槍桿子裡出政權,倒幕運動最終得以成功。
回覆列表
要搞清出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幕府軍隊:
幕府,是古代日本的一種由將軍來行使國家權力的一種政治體制,他的演變有幾百年之久。很多人可能不容易理解,我們不妨拿周朝來做例子,試著說明幕府。日本在公元三世紀,就有了天皇這個稱呼,這個時間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南宋年間。日本的天皇好比是周室的皇族。發展到1192年,開始出現了幕府這種可以架空天皇的權力的政治機構。可以把幕府理解為不受周室管束的諸侯國,也可以說幕府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這個比喻不大恰當,目的是希望便於讀者理解。幕府軍隊,就是維護幕府統治的軍事機構了。
日本的倒幕派:
日本幕府統治時代的後期,中下級武士,一些大的地主,商人都和幕府有很深的矛盾。也就是說幕府統治是封建社會,而社會生產力發展已經到了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特別是19世紀50年代,日本在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列強的逼迫下,被迫開啟國門。至此,日本國內憂外患,矛盾空前,隨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對幕府統治的運動。並且很快,在1868年4月11日,幕府統治徹底結束了。
在倒幕運動中,幕府軍隊遭到了連番的失敗,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社會對先進生產力的需要:
町人(商人)隨著財富的積累,間接影響了社會資本主義的初級萌芽,衝擊著更廣泛的社會基礎單元,無論是農民,武士,新興的地主都受到影響。這些在社會中佔有極大比例的中下層都有強烈的反對幕府制度的需求。這種強烈的需求很自然的轉化強大的戰鬥慾望和熱情。
二是倒幕軍得到了町人在經濟上大力的支援
在倒幕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就是町人了,他們在經濟上不遺餘力的支援倒幕運動。雖然町人的財富積累,得益於幕府制度,但町人似乎對新的資本主義的到來更加的歡欣鼓舞和期待,因為他們已經清楚的意識到,幕府制度是他們獲得更大財富和社會地位的障礙。
三是英國輸入了大量的先進武器和先進的軍事理念。
在日本抵抗英法侵略的的過程中,長州藩尊王高杉晉,是帶領日本人抵抗外族的領袖,他提出“開港討幕”的戰略。還和薩摩藩結成秘密軍事同盟,開始調轉槍頭武裝倒幕。所謂的開港討幕,就是開啟國門,和夷人合作,先推翻幕府統治,頗有點攘外先須安內的味道。這個時候,英國開始援助倒幕派,而幕府一看形式不對,立馬投靠到了法國的帳下,在這場代理人戰爭中,倒幕派打的幕府軍隊節節敗退,直至覆沒而還政於天皇。英國的介入,町人的經濟上不遺餘力的支援,直接導致西式武器得以大量輸入到倒幕軍中,而隨著英國的支援,一些新的戰爭理念也快速融入到倒幕軍中。這些原因集合,迅速導致了日本幕府軍隊的迅速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