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德教育學歷提升郭老師

    我經常聽媽媽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懂事了,沒大沒小的,對長輩一點也不尊敬。不可否認這的確是一種社會現象,現在的小孩子都被慣壞了。那應該怎樣教育呢?

    通常孩子出現沒大沒小或不尊重長輩的原因大約有三種:

    1、當自己的意見和他人相左時。

    2、孩子想故意挑釁,讓高高在上的大人們感受到侵犯,在頂撞反抗的背後傳達的不只是“己之所欲”,而是有強烈的不滿與不順從。

    3、心直口快,不清楚什麼是不禮貌的表達方式,也不知道對方聽了心裡可能不舒服或受傷。

    當意見相左時孩子的本能就是以自己的立場為主,要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於是他們就會以命令的口氣和對方說話,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孩子可能會說:我就是不想這樣嘛,把東西給我啦。或在家看著電視,孩子突然轉到他想看的節目,忘了大家正在收看某個頻道;

    再者爸爸媽媽可能正在看書或報紙,孩子就搶過去說我也要看。挑戰大人的權威當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時,若你是用較嚴肅及命令的口氣,孩子可能就會出現極力反抗,甚至口出不禮貌的話語。

    這時的孩子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表達他的不高興,用此不禮貌的動作反抗你的權威。孩子不是不懂得應該尊重大人,而是他在尋找那一個可以同時擁有你的關注,卻也不失去自己的平衡點。屬於心直口快為什麼孩子會不知自己的表現及說出的話,是沒有禮貌並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呢?

    除了個性外,也許在孩子生活的周圍,他常看到大人的對話是很直接且大聲的,忽略周圍人的感受,所以長久下來耳濡目染,行為表現出來方式也是直接、理所當然,也不覺得會有什麼不妥。所以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生活中糾正孩子的行為當孩子出現沒大沒小時該如何教導他呢?

    1、 告訴孩子正確表達方式。當孩子表現不禮貌態度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何用較有禮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例如:孩子也許因為不從而說出:“你不要管我啦,我就是還想再看電視嘛。”這時家長可以先暫停孩子看電視的動作,並清楚告訴他原因。建議他可以換個方式說:“爸爸媽媽,現在這節目還沒結束耶,可以再給我一些時間嗎?”婉轉的表達減少親子間情緒衝突。當然也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的建議,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理由。

    2、 先隔離冷靜一下。對於正在生氣而口不擇言的孩子,可以讓他獨處一下,等他的情緒平穩時,再透過故事或角色扮演方式,讓他了解他說話的方式是不正確的,會讓對方感覺很不舒服。而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自己先發一頓脾氣,然後等大家都氣消了就不了了之,這樣孩子不清楚錯在哪裡,也不知怎麼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模範。

    成人學歷提升可以私聊我哦,不要再讓學歷成為以後工作的硬傷!

  • 2 # 道門守衛者

    《孝經》,以孝為中心,主張把孝貫穿於人的一切行為之中,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

    "立身行道,揚名於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道教必讀的倫理著作

    今天的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孩子非常不尊重媽媽,該如何教育他(她)?

    首先來看為什麼會不尊重呢?角色有兩個,孩子和母親,問題有一個,怎麼解決不尊重。

    題主用上了非常兩個字,可見問題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對於問題我舉個例子,前一段時間網路瘋傳的一起影片,發生在廣州某醫院,一個男孩飛踹!注意是飛踹,先解釋這個動作,在什麼情況下會飛踹而不是動手?非常氣憤,情緒激動,滿腔的憤怒,不飛踹不足以平息。這樣的情況下用腳更能發洩自己的情緒。

    過程中男孩飛踹了自己母親5腳,而一邊的奶奶卻阻攔不住。是5腳,為什麼要這麼做?

    僅僅是因為母親阻止孩子玩手機,那我們來反思這個問題,如果發生在你身上的話對於這5腳的感覺是什麼?我想這位母親在孩子踹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心裡也是五味雜陳吧?這種後果是怎麼造成的?一個半大的孩子為什麼會有勇氣向自己的母親動腳?因為他知道,他這麼做的後果是沒有後果,他可以承擔的起,無所畏懼,如果在深入分析一下,這件事的背後折射出了什麼?是孩子的生長環境導致的,他聽的太多也見的太多以自主意志為改變的結果。我可以為所欲為,我所有的事情都會有人出面處理,我所有的要求都會得到滿足。我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總結一句話,我爽大過天,不需要有人來阻止,不需要有人來反駁,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造成孩子有這樣的思想一定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偏差,而導致這樣的後果。我在上幾個問題裡回答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行為反應了家長的教育,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站,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是每一位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家長-孩子,孩子的價值觀確立是首先來源於家庭,其次是學校,最後是社會,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沒有接受到來自任何孝順的資訊,在他的心裡就會認為這件事不重要,導致的後果就如影片裡這樣。

    接著說說尊重,什麼是尊重,是一種態度,一種建立在平等關係上的互相認可,尤其是家庭成員間的相互尊重,呵斥、謾罵都會深深傷害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要學會尊重,首先要學會自重,《彈痕》“人要學會自重,哪怕未得尊重”你看你自己和別人看你是兩種不同的形態,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別人,這兒就要涉及到更多關於哲學的思考了。

    最後說說如何解決,問別人之前先問自己,用自己舉例子,如果你有孩子你會怎麼樣教育他?我首先教孝順,這是我的奶奶教的,然後要有禮貌,也是奶奶教的,還有不偷搶,做個正直的人,不得不說我的奶奶很偉大。把這些美好的東西傳給了我,我再傳給我的下一代,不求你高官顯位,但求你無愧於心。

    其實教育中的環境很重要,方式也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作為一個榜樣,作為一個最直接傳輸資訊的主體,你的做法和方式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行為準則。

    孩子非常不尊重母親,要思考是哪裡出了問題,然後著手解決,孩子暴躁,焦慮,易怒,先問為什麼?是否家庭成員也有這樣的問題?是哪裡出了問題?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後解決他,我給一個大概的方向,先和孩子成為朋友,建立一種平等的對話關係,這樣你才能知道孩子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想法。然後在陪伴孩子的同時多於孩子溝通,讓他願意和你交流和分享他的世界。

    還是那句話“孩子雖然是你生的,但是更要用心養”用心,用心,用心。

    祝順利

    福生無量天尊

  • 3 # 李爾老師

    愛孩子是哺乳動物的本能,懂得教育孩子卻需要智慧。如果孩子不尊重你,青蔥以下內容找原因!

    我總結出以下三種類型的父母,看看你是哪一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子宮偏小的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