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穿梭機

    其實姜維是三國裡爭議比較大的人物,除了他出身就是後期執掌蜀漢軍權時作為與諸葛丞相的對比使得後人對他評價不一,但是因為記載不多尤其早年包括降蜀經歷所以各家各言。想來大部分從小聽三國評書的華人來講都不自覺將蜀漢以正統居,所以對蜀漢人物作為有包容,更何況這位棄暗投明的丞相接班人。

    關於姜維的評價

    1.為何降漢

    227年諸葛亮初次北伐,曹魏自劉備去世後一直未把西線當回事,所以長安西的雍州地區一下子被衝出山溝的漢軍震驚,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一齊叛魏應亮。姜維就是當時天水郡屬官,只是正跟隨郡守巡視不在屬地,在不同的記載中都是郡守馬遵驚嚇中拋棄屬官逃跑,姜維等人在時局逼迫下降蜀。不曾想戰局突變,馬謖街亭失守,諸葛亮僅遷走祁山附近千戶居民和降將,姜維連母親都沒來得及帶走。

    (竊以為)姜維如此選擇與所在雍涼之地有關。

    晉時太原人孫盛寫雜記說,姜維跟隨諸葛亮與母失散,後來收到母書,

    “令求當歸”,

    姜維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有說法說姜維粗知學術,應該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意思是姜維不至於對母親不孝。但我覺得這樣的推論都是想當然爾,因為“粗知學術”就推出“不出此言”?這句話很能解釋姜維留在蜀漢的原因,“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2.文才武略

    陳壽在最後評價姜維時說他粗有文武,與諸葛亮對這位接班人的高度評價截然不同。如果真要評價的話,恐怕要在陳壽與丞相之間打個對摺,姜維沒有那麼不堪但也並非高才。

    249年高平陵之變,夏侯霸投蜀,姜維二次北進,築城被郭淮、陳泰、鄧艾擊敗,句安、李歆降魏。250年姜維假節三次北進,西繞涼州攻西平不下,虜郭修。

    3.領軍治國

    253年春節,費禕在漢壽同僚聚會時被降人郭修刺殺。有陰謀論文章說郭修實則與姜維有莫大關係,史料太少,這樣的聯想純屬臆斷。但的確這次事件讓姜維少了保守制約,接掌蜀漢外圍軍隊,成都的政事完全迴歸於皇帝劉禪(諸葛亮逝後不置丞相蔣琬後不置大司馬)。

    但246年底董允病逝後,黃皓頓時解放,251年陳祗升任尚書令,黃皓上下逢源,任黃門令,到258年陳祗死,黃皓一躍成為中常侍兼奉車都尉。所謂常侍,就是在皇帝身邊應對的顧問,太監被稱為中人,所以任的官叫中常侍,以前東漢末掌管文書和傳達詔令,權力極大。兩漢時的皇帝並非日日早朝,很少朝會和群臣議事,劉禪這樣的皇帝估計一個月能有一次就不錯了。而黃皓在蜀漢的任職估計和東漢也相同,從他日後的行為來看,他的中常侍就是負責傳宣旨意,並向劉禪通報外部訊息的職能。而奉車都尉是執掌皇帝車馬的內官,這樣一來,黃皓成了劉禪的耳舌和四肢:皇帝在哪裡,說些什麼,知道些什麼——都得捉摸這位黃公公的意思了。

    4.為人

    作為一個敵國降將,這麼多年的征戰已經讓所有人疲憊不堪,沒有人相信孱弱的蜀地能夠復興漢室,姜維就像一個在從不屬於自己的目標下賣力奔跑,旁人看的辛苦,也扼腕嘆息,但終歸是個悲劇。但這不妨礙所有人對姜維個人品性的褒獎,蜀漢學者郤正後來著文評論姜維說,

    姜維是孤獨的。

    263年八月,魏司馬昭三路伐蜀,姜維孤掌難鳴,鍾會破漢中進逼劍閣,鄧艾突破陰平進逼成都,劉禪投降。在劍閣守備的姜維聽到這個訊息時居然沒有放棄,暫降鍾會,靜待鍾會進成都後與鄧艾翻臉,得知鍾會徹底叛變的姜維激動不已,在他心底有了一個復國大計。他給劉禪密書寫道,“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寫魏氏春秋的東晉人孫盛在80多年後到蜀地,還見到了當年姜維給劉禪的密書。聽蜀地人說姜維當年想假降鍾會,再找機會殺之以復蜀土,可惜沒能成功,遂至泯滅。

    264年正月十八,鍾會反叛失敗被亂軍所殺,63歲的姜維也死在亂軍中。

    一句話,姜維是個悲劇人物。

  • 2 # 八弓塬

    公元二二八年春,諸葛亮首次北伐時,意外收穫了二十七歲的姜維。諸葛亮對姜維做過調查後,大感興奮,寫信給在成都的蔣琬和張裔,稱讚姜維的能力在馬良之上,這可是極高的讚譽。

    公元234年,諸葛亮進行最後一次北伐,病死於五丈原。雖然諸葛亮很器重姜維,他臨終前做了許多交代,但卻沒有把姜維擺在重要的位置上,反而是看中了蔣琬和費禕的治國守成的能力,把今後國家大權都交給了這兩位穩重的大臣,實在令人困惑。

    從結果論來看,蔣琬和費禕兩人,守成固然有餘,但進取不足,幾十年窩在老巢裡,完全不思“北伐”,有負諸葛亮的厚望。更要命的是,兩人不思“北伐”也就算了,他們還拼命阻攔姜維“北伐”,這就更對不住諸葛亮了。

    諸葛亮死的時候,姜維三十三歲,能力雖然已經得到了肯定,但只要有蔣、費兩位蜀國元老在位,他就不可能有發揮的機會。

    姜維等了十九年,蔣琬、費禕兩人先後都“掛了”。自費禕死後,姜維連年出征,一方面顯示了他的抗魏決心,但一方面也因敗多勝少,民怨開始出現。迫於情勢,他只好休兵幾年。四年後,六十一歲的姜維再度出兵“北伐”,結果這次又敗了。

    公元二六三年八月,魏滅蜀戰爭打響後,劉禪開門投降,要姜維也歸順魏國,但姜維是個永不放棄的人,不搞自殺、殉國這一套的傳統把戲。他知道鄧艾、鍾會兩人不合,其中鍾會不只有政治野心,還對他言聽計從,他不妨將計就計。於是,姜維詐降了鍾會。他準備借鍾會之手殺掉鄧艾,再煽動鍾會自立為王,最後他再伺機殺掉鍾會,復興蜀漢,這是姜維的如意算盤!

    果然,鄧艾被鍾會汙陷而死了,鍾會也準備獨立為王了。但令人意外的是,當時有一股風聲說,姜維準備活埋鍾會帶來的十萬大軍,弄得人心煌煌。於是,士兵們先法制人,把姜維、鍾會都殺了。

    姜維失算了!

    綜觀姜維的一生,二十七歲得到諸葛亮的賞識,好運得令人眼紅。三十三歲開始受制了蔣、費,無法一展長才。他等蔣、費兩人一一死去,他已經五十二歲,老了。但一個半百之人,能夠不甘老驥伏櫪,能想盡辦法,非得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並在蜀漢亡國後,弄死了兩位敵國大將。姜維生當此時,卻要逆流而上,“雖千萬人,吾往矣”,即使當人民公敵也不在乎,這種勇氣,這種精神,連奸雄曹操,也會自嘆不如吧。

    可以說,後諸葛亮時期的蜀國,最能繼承諸葛亮遺志,最能發揮諸葛亮精神的,非姜維莫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認為哪種美食可以稱霸夏天的夜市?是小龍蝦、羊肉串還是其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