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愚記談娛樂

    隨著科技的進步,知識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廣泛,多重人格障礙這種罕見的心理疾病也被一次又一次的搬上熒幕。而《不過是分手2》這部都市情感劇正式圍繞著主角張路的多重人格障礙而展開,在經過了一些列的自我救贖之後,本以為張路在大家的合力幫助下已經成功治癒,卻沒成想在結局的時候,劇情來了一個180度的大反轉,不免讓人感到後背發涼卻引人深思。

    最初的張路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格,並且會不由自主的在兩種人格之間切換。第一種是張路的本我人格,他是一位宅男程式設計師,卻性格自卑孤僻,並且還具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即便是對待同居的女朋友小雅,都是唯命是從懦弱不堪。

    而張路的另一種人格則完全是本我人格的對立面,第二種人格代號為陳希,陳希完全就是一位性格霸道,更嚴重的說是專橫跋扈。這種張揚的性格完全不同於本我的張路,張路會在這兩種人格之間不由自主的來回切換這一問題,也總是搞的同居女友小雅苦不堪言。

    其實不止張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幾種人格之間來回的切換,有些人對待朋友乃至陌生人態度非常客氣,而一回到家總是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吵個不停。這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又何嘗不是自我人格的分裂?

    張路在小雅和好友李軍的幫助下,去教授那裡接受心理治療。沒想到治療的結果出乎意外,現在的張路已經不會在兩種人格之間切換了,而是在張路的眼裡,陳希這個人格就活生生的站在他的面前。陳希像是一個幽靈,無時無刻不在張路的身邊,彷彿張路的眼中,他、陳希以及小雅已經變成了“三角”關係。

    雖然這個“三角”關係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同居故事,但在小雅和李軍以及教授的積極開導下,張路再次接受更深層次的治療,而這一次張路需要和陳希這個人格進行融合,才能最終完成自我的救贖,才能徹底擺脫這種人格分裂的精神狀態。

    張路為了愛情,也為了自己往後餘生的美好歲月,開始一步一步的和陳希進行融合,雖然過程非常的痛苦。然而當張路快要成功時,卻出現了一個岔子,原來張路之所以會人格分裂,是因為小時候受到的嚴重心理創傷導致,懦弱的小張路和仇恨的小張路兩個人格成長成了今天這樣的兩種人格,張路要被徹底治癒,必須要正視童年的創傷。

    小張路的人格呼之欲出,所謂治病要尋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最後,張路為了阻止小張路復仇,張路同陳希和小張路兩種人格做鬥爭,最後張路決心和這兩種人格同歸於盡,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張路自我救贖的過程完全發生在自己的思維意識之中,既然陳希是存在於張路的意識世界,那麼隨著張路在意識世界和陳希同歸於盡,便表示著現實生活的張路完成人格融合,完成了自我救贖。

    重獲新生的張路,變得勇敢、Sunny、有擔當。張路和小雅擁抱在他們溫馨的小房子裡面,然而在房間的鏡子裡,張路卻是抱著一團空氣。結局出現大反轉,張路沒有被治癒,自始至終小雅到底有沒有一直陪伴著張路,而好兄弟李軍、小雅、教授是不是一直都是存在於張路的意識世界?

    這部都市短劇,雖然是圍繞著多重人格的張路自我救贖而展開,但結局的大反轉,似乎在告訴所有觀眾,張路因為孤獨而在意識世界中創造了小雅,讓小雅來陪伴自己。張路的人格分裂到底是因為童年的創傷,還是因為現實世界的孤獨造成的?

    在張路的房間裡,連白天都要拉著窗簾,一直處於陰暗環境的張路,重來沒有踏出去一步,這樣的張路又何嘗不是自卑孤獨的。而張路又何嘗不是現實生活中的你我,整日在密不見光的家裡,沉迷於網際網路上的哪些毫無養分的垃圾內容,這樣的你我又如何做到身心健康?

  • 2 # 泰和昱楓

    打著都市愛情繫列微劇頭銜的《不過是分手2》其實很有意思,不仔細看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部愛情救贖劇,陪著分裂男友走過艱難的患病求醫之旅,小雅的存在估計讓很多人感動不已。但大結局的反轉卻預示著這一切不過是觀眾自以為是的意淫,人人生而孤獨,需要被治癒的或許根本不是人格分裂者張路,而是萬萬千千的旁觀者。

    我們先來梳理下張路的病情。在這段夾雜著小雅回憶的倒敘故事中,張路是個計算機天才,本來和初戀女友小雅相約留學美國卻在臨行前主動提出分手,然後和好兄弟李軍一起創辦了愛貓APP。事業有成的張路卻被診斷出精神分裂,在李軍的請求下小雅迴歸,陪著依然愛自己也被自己所愛的張路尋求治療和改變。

    從這個劇設出發,張路需要被治療沒問題。因為在小雅的敘述中,張路被抑鬱包圍已經無法正常工作,甚至出現了暴力傾向,這也意味著從他體內分裂出的童年張路出現了,這個小時候長期遭遇霸凌導致的人格妨礙著張路的正常生活。後期在教授和小雅的幫助下,小張路的人格被控制也理所應當。

    另外一個困擾張路正常生活的是有暴力和強勢性格的陳希,陳希就像個不定時炸彈,毫無規律可言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張路的生活。但陳希的存在不是毫無意義,他幫助小時候的張路勇敢起來,還在和小雅的愛情中起到了推動和改進作用,甚至在兩個人格試圖融合的路上還幫助成年張路完成了向勇敢、果斷、Sunny方向的轉變。

    劇中有個畫面很動人,在儀器和教授及小雅的幫助下,張路和陳希同時出現並能尋到最佳的相處模式,但這美好是短暫的,當得知兩個人格要開始融合時,張路甚至有點不捨地問難道這樣不好麼?

    這個問題其實很發人深思,這樣難道真的不好麼?從劇中的呈現來看,作為對立人格存在的陳希雖然強勢也略有暴力傾向,但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他和張路最大共同點在於善良,這份商量在於為下棋老人受傷害的暴怒,在於從未想過替代本我張路,反而一直用各種方式在幫助本我實現轉變,哪怕為此要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

    有這樣一個如孿生兄弟般存在的人格真的不好麼?從迴歸正常人生活的軌道而言這或許並不恰當,但張路是個天才程式設計師,他的生活圈子原本就相對封閉和狹窄,已經能與其和平共處的陳希存在損害基本可控。更重要的是,人人生而孤獨,既然小雅都是張路假想出來的,那麼保留一個勇敢的自己又有什麼不好呢?與其孤獨地做一個被他人認為的正常人,何不保留更多友善的自己呢?

    換言之,我們正在構建的所謂正常生活無非是大多數的選擇,求同存異從來就不該是句空話,在本我張路和對立人格陳希已經找到合適的共處方式時,即使偶爾會有類似奇怪對談的舉動又何妨呢?

    再退而言之,治癒原本就是相對的。張路在已經嘗試變得勇敢和堅強來消滅小時候的自己並試圖與對立的自己融合,又幻化出愛人的途中其實也是在不斷尋求自我的過程,沒有誰是一定對的。與其苛責正在一點點變好的張路,不如我們都試圖寬容一點,給這些試圖尋找本我的人更多空間,或許這樣才是治癒他們最好的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育特別調皮的小男孩該用什麼方法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