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畫玉文化吳兆國
-
2 # 方睿十年閱讀
並不是說這是中文的優勢,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河洛周易道家文化在幾千年來默默地影響著華人的思想與行為選擇。每有次潮流,中華特有的文化思想都給時代帶來新的變革新的活力新的機遇!
-
3 # 七巧舌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中文的,不僅是文字,還有文化和哲學的部分,最初學學笠翁對韻就可看對照,再加仁,義,等等,都很多,深入的表現在文學作品中
-
4 # 弘揚道儒釋傳統文化
說到中文,首先,要說漢字的構成。漢字的構成有六種構成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古人稱這漢字的六種構成方法為“六書”。
“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六書”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後世學者定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東漢學者許慎給“六書”下定義是:象形者,畫成其事,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實際上,古人並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系統,那時還未有關於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大約周代到漢代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為依據。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 “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這些字。也由於形聲字在創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以及有一些本來是會意字但被逐漸“讀”成形聲字,甲骨文時代約僅有15%左右的字是形聲,但到了近代,有 50%的漢字是形聲字。
有一個宇宙的真理叫做:“大道至簡,深蘊其中”。而中文(語言、文字)非常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只有簡潔明瞭、稍思即懂、深蘊完整的語言文字才能培養人的邏輯思維和整體思維能力。假如某一種語言文字繁瑣模糊、複雜難懂,別人要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讀懂它的意思,這就會造成人的頭腦混沌、甚至頭暈眼花,人的身心都變成這種疲憊的狀態,又哪有什麼精力又思考別的東西呢?因此,繁瑣模糊、複雜難懂的語言文字不益於培養人的邏輯思維和整體思維能力。
中國的漢字經過幾千年的演化已經變得非常簡潔明瞭、稍思即懂,但是,它包含的意思卻是深蘊、廣博和完整的。
舉一個例子說明一下:比如,以英文字母、單詞為例:英文字母就比漢字筆劃複雜,因為它分大小寫;英文單詞所包含的意思沒有漢字那麼簡潔明瞭、稍思即懂、深蘊、廣博和完整。以象形字——“山”為例,一般人看一眼之後,稍加思考就能理解這是山——這個字就崇山峻嶺的樣子;但是英文中“山”的單詞mountain,一般人看一眼之後,稍加思考是無法理解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如果沒有人給你啟示,別說是稍加思考,就算你想一輩子也想不出來這個英文單詞mountain是什麼意思。
再舉一個例子,以會意字“林”為例,一般人看一眼之後,稍加思考就能理解這是由很多樹木形成的樹林,但是,Forest這個單詞,一般人看一眼之後,稍加思考同樣是無法理解這個單詞的意思。
因此,這說明了英文單詞是繁瑣模糊、不夠深蘊、廣博、完整的。同時,這也說明了絕大多數英文單詞無法透過邏輯思維進行理解和認識,這是英文的一大缺陷!
由漢字組成的中文語句也同樣具備簡潔明瞭、深蘊、廣博、完整的特點。中文語句在語法上沒有“分詞”,統一用“過去”、“現在”、“未來”來表明時態,簡潔明瞭、通俗易懂。而英文單片語成的英文語句卻同樣是繁瑣模糊、複雜難懂。英文語句在語法上有“分詞”,以及由“分詞”構成的十六種時態,使用英文的人,他們自己都覺得麻煩,所以,他們常用的只有八種時態。因此,英文語句的繁瑣模糊、複雜難懂造成了英文語句限制了人的邏輯思維,使用英文的人只能靠死記硬背、死套語法來掌握英文、來了解別人話語中所表達的意思。這是英文的另一大缺陷。這也正是造成使用英文的人(西方人)在為人處事方面非常呆板、固執的原因,他們不像華人那樣在為人處事方面非常活絡、圓融。
哲學是最講究邏輯思維和整體思維的。在哲學方面,中國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哲學史上達到了至今無人企及的高度。中國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已經非常深刻、全面地詮釋人與宇宙的關係。中國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非常深刻、全面地詮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5 # 天觀易3階控制論創新
中文是漢民族喝有的文化符號,從而造就了這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然,問題是什麼邏輯?因為顯然不是西方人的形式邏輯。這個邏輯是西方科學七十年代才找到的分形邏輯。屬於至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的宏觀思維,同科學家們用的從下而上,或從資料到模型的方法完全不一樣,此思維方式造就了古代中國傳統的易經文化,形成完善的道家無極而太極,太極生陰陽的形而上學體系和眾多犮明創造,如三分損益音樂律學,針灸推拿,經絡系統,並且全方位的,系統的影響到社會系統的各個方面而成功地用一個思維框架結構上,透過集體智慧實現知識控制論
中國傳統思維得力於中文的優勢,有
1,分形邏輯發生器,如三分損益律
2,頂層設計,如一帶一路
3,至上而下宏觀管理系統,天地君親師
4,宏觀與微觀全息
5,漢字的比喻系統和數字的邏輯系統
6,無限可分的觀念層次結結
7,漢語詞彙的觀念適合於人工智慧運作
道人在本欄目有過很多論述。
參考文獻
f
回覆列表
是的,中文可以更加培養邏輯思維和整體思維能力。特別是體現在寫作上,我是從小學三年級天天寫日記,直到初中三年級。從最早的語文,到後來的古龍,金鏞小說,我總是天天摘抄其文章中描寫山水風景,人物內心語言等優美詞句。到初中時,我的作文每次都登上學校的牆刊上。也對我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文章的佈局,大框,主體,分段,亮點,讓我培養了更好更嚴謹的邏輯思維,提高了我的整體思緒,讓文章更加真實,感人。續事優美,景物迷人,人物細膩。因此,我相信並充分理解:中文是可以更加培養邏輯思維和整體思維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