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幻影千度
-
2 # 嚁月
潮汕文化是屬於古潮洲府八邑或十二邑共同組成的文化。它隸屬於嶺南文化,是漢文化的子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遺存,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代傳承過程中不斷髮展而形成的漢文化的一分支。潮汕文化是潮汕人共同所創造的文化,特徵是以海洋文化為主。潮汕文化以潮汕功夫茶、潮汕飲食、潮汕商幫文化、潮汕善堂、潮汕祠堂,潮汕方言、潮汕刺繡、潮汕戲劇、潮汕音樂、潮汕工藝、潮汕木雕、潮汕大鑼鼓、潮汕民居等為代表的潮汕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香港潮汕盂蘭勝會、潮汕英歌舞、潮汕僑批文化等多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些都是潮汕文化的優秀代表,它非代表汕揭潮哪座城市的。更多地是代表三市共同所擁有的東西,這就是潮汕文化(其實潮汕文化離不開三地人民所創造,包括近代在海外的潮汕人所發揚光大的)。
潮汕文化的代表是汕揭潮哪座城市呢?只能說古代以潮州府為代表,近代以原汕頭市為代表。因為該地區的管轄權是先有潮,後有汕的。因此近代潮汕文化看原汕頭市。眾所周知,該地區古為潮州府所管轄,自鴉片戰爭後,該地區的中心向沿海的汕頭逐漸轉移。那麼汕頭在政治文化中心逐步取而代之了潮州府的地位。而現潮州市是由原汕頭市的基礎上分拆出的。因而潮汕文化的代表是原汕頭市,不過由於分拆為三市。那麼三市分別是潮汕文化的各一個組成部分罷了,三市合一才是完整的潮汕文化(從該地區的分拆關係看,三地各是潮汕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罷了,它們隸屬原汕頭市,而原汕頭市的前身才是古潮州府。這樣才是承上啟下的關係的,因此潮汕文化是繼承古潮州文化的。那麼現潮州由於轄區關係,它並不代表潮汕文化的。只能說,現潮州文化只是潮汕文化的一分支)。準確地說,現在的潮汕文化狹義之稱為汕揭潮三市共同的組成文化,其代表當然是汕頭、揭陽、潮州,缺一不可了。
-
3 # 書生俠氣
潮汕文化不以地區為載體,潮汕文化個人感覺的是一種自我的認同於肯定!是中華儒道的延續!潮汕就是個微型的古代中國!崇敬祖先,敬畏神明!如果真的要說出潮汕文化的載體個人覺得以下幾種!
一宗祠
在潮汕地區,聚族而居的自然村落,隨處可見一種供奉祖先家神木主的處所——祠堂。在解放前,一些宗族只要有百幾十丁(即男子)以上,便要建祠堂來追祖德,報宗功,敦睦族誼,加強宗族凝聚力。倡議建祠堂者的主要思想是:有了祠堂,子孫後代便不會去旁依他族,合族便能在該地居住,繁衍生息,可以說每個村落都會有宗祠,每當到族群大祭奠,不管你在哪裡都得回來參加!現在的宗祠以形成教育,文化象徵!如果說沒有宗祠的村落也不能算潮汕人二潮汕話
俗話說有三個潮汕,一個在本土,一個在大陸各大城市,另一在海外!有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潮汕人去了其他地方,可能會容入當地的生活,但是第二代,三代基本都會說潮汕話,像深圳的東門,泰國的曼谷……你依然可以說潮汕話,不管你是來自東南亞的小國家的,還是國內深圳北京的,只要會說潮汕話都是自己人,來了深圳不一定成為深圳人,都會說潮汕話我們就是膠己人!潮汕人對於語言的認可是根生地固的!
3工夫茶
有句戲言,在潮汕你不會喝茶就交不到朋友,潮汕人的日常怎麼可能少了茶!行走在美國華人街,東南亞各國你會發現個很奇怪的現象,華人開的店面前都會排放著一套工夫茶具,不用懷疑他就是正宗的潮汕人!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 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儲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 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潮汕人遍佈世界各地!我們維續潮汕文化的方式,不是你來自哪裡,而是我們的都吃的潮汕菜,喝著工夫茶!說著同樣的話,一樣的信仰!
-
4 # 使用者9169790809
歷史上揭陽的別稱叫“潮州”,現在的揭陽別稱叫“榕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名揭陽並駐軍鎮守統轄嶺南粵東地區及漳浦一帶。公元前111年漢武帝任命“史定”為揭陽首位行政長官承接統轄秦朝時的管轄地域。揭陽隸屬南海郡。
當時揭陽別稱叫“潮州”是取自潮水返復之偶意而成的。秦漢晉時揭陽治所於“留隍”,隋唐時揭陽移治所於“歸湖”,宋時揭陽移治於“榕城”至今。揭陽移治“榕城”取其榕江水域和榕樹而將揭陽的別稱叫“榕城”。
潮州≠潮州府≠潮州市。潮州是揭陽先古時的別稱。潮州市是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在潮安縣縣城新設立的城市名稱。現在的潮州市管轄饒平縣和潮安縣這兩個縣。潮州市戶籍總人口200多萬人。潮安縣縣城遷移“庵埠鎮”。原潮安縣縣城“鳳城”改名叫“湘橋”。原潮安縣開元寺改名叫潮州市開元寺,原潮安縣百貨大樓改名叫潮州市百貨大樓,原潮安縣縣城太平路改名叫潮州市牌坊街,原潮安縣縣城東門樓改名叫潮州市廣濟樓,原潮安縣縣城東門外湘子橋改名叫潮州市廣濟橋……等等原潮安縣縣城的所有歷史古蹟全部被改名。
現在的揭陽就是“潮汕”。潮汕的前身一切就是揭陽!
回覆列表
首先,所謂的潮汕文化是虛構的,也就是宣傳出來,說出來的,而不是歷史積澱的文化名稱。歷史文化、傳統文化與新地名並沒有必然聯絡,不能虛構新地名繼承歷史行政域實名,這還沒考慮這這名是洋關的外華人首先說出來的!是古今、府埠合稱的,在中華文化傳統裡,還沒有用古今結構詞表述歷史文化的先例。也沒有用新名錶述民系、民系文化、民俗文化的先例。
因為“潮汕地區”這個虛構的新名,會誘導人們去否定自己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所以不宜提倡虛構潮汕地區,也不能將就說“潮汕”的傳統文化是潮州文化。因為潮汕地區虛構可以成立,潮州先賢積澱下來的歷代文化就會被否認或被肢解,換名只是形式,變成中西結合的中華傳統文化才是天大的笑話。
不可否認,民國時期確實還時髦這地名,但民國繼續保留洋關,繼續還賠款,照樣受洋關的掠奪和影響,華人那裡有機會談什麼傳統文化,能有什麼約定俗成?難道是約定俗成給洋關英華人納稅?
潮汕,那是上門設關討債索賠的“債主”給潮州的別名,別愚昧無知還自以為弘揚了奴性是傳統文化!
所以說,中國近代史不屬傳統文化範疇,整個中國近代史,都是強盜砸開大門,入室盜搶,再逼你簽訂賠款條約,還迫不及待,親自設關設卡,徵收條約賠款。這那裡還有中華文化的影子?
商埠受益城市難道還能代表中華傳統文化?因為汕頭商埠洋關的洋人的一手推銷,潮州府和汕頭埠平行並稱“潮汕”,顛覆了本地行政域名,由此洋關的徵收範圍得到擴大,受洋關影響的本地社會,自然也樂於接受洋關恩賜的時髦稱謂。這就是“潮汕”一名產生的歷史背景,實際就是洋奴文化和挾洋自重意識接受了洋關的潮汕並稱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