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沐茗

    首先了解一下白馬之盟

    東周是分封制,結果諸侯並起,滅了。秦朝是郡縣制,結果農民起義,天下大亂,滅了。劉邦咋辦呢,分封也不行,郡縣也不行,那我搞個分封郡縣共存吧!

    所以,漢之初基本沿襲了秦朝的體制,但在中央集權的郡縣體制下,又採用了周朝的分封制,楚漢戰爭期間,劉邦為了打敗項羽,曾經分封了一批異姓諸王,比較有名的是韓信,瓊布,彭越等,這些異姓諸王的後果大家都知道了,打敗了項王以後,這些人被一一剿除。掃除完異姓王之後,劉邦發現問題來了,漢王朝的實際控制力其實只限關中地區,很多邊疆區域他根本就管不到,那怎麼辦呢,於是他就大封同姓王諸侯,為他守護邊疆。再加上劉邦有個多事的女人呂雉,擔心漢室江山被姓呂的搞黃,所以劉邦晚年和劉姓諸王定下白馬之盟,以策萬全。

    第一,國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我老劉家當皇帝,你們就有吃有喝)。

    第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你不是姓劉的不得封王,沒有軍功的人不得封侯)。

    那白馬之盟又是怎樣形同虛設呢?

    話說漢這個王朝很奇葩,有個特點一直在延續,那就是外戚亂政,先是那個好事的女人,呂雉,劉邦死後,呂雉要立諸呂為王,雖遭到陳平,周勃反對,但是仍有一批呂姓諸王被立,直到呂雉死後,才被剷除。

    王莽篡漢,這個王莽,是孝元皇后的侄子,也是外戚亂政,這個王莽更牛逼了,甚至把白馬之盟給撕了。

    後來,位面之子劉秀搞死了疑似穿越者王莽,中興大漢,此盟才被重新提起,可是東漢末年曹老闆曹操,又打破了這個約定,稱魏王,直至後來曹丕篡權,白馬之盟最終被真正撕毀。

    總得來看,除了上述三個時期,白馬之盟其實算是被嚴格遵守了,起到了鞏固漢室江山的意義,不能完全說只是擺設,只是這三件事在歷史上比較突出,所以被提及的時候難免聯想到白馬之盟,所以在大家眼裡,白馬之盟就跟擺設一樣了!

  • 2 # 輪迴人間經年

    呂后能力很強,得到功臣集團與沛縣老班底支援。在惠帝二年就找藉口把劉姓諸王中勢力最大的劉肥扣在長安,治得劉肥卑服卑服,其他諸王更是噤若寒蟬。

    在封呂姓為王之前,呂后就找功臣集體進行了協調通氣,王陵立即炸毛:“當年我們可是立過盟約發過誓,你現在這樣搞,還有法律嗎?還有王法嗎?” 呂后當然不高興,陳平與周勃趕緊表態:“我們舉雙手雙腳同意,此一時彼一時嘛!”

    呂后手腕高明:公元前187年右丞相王陵升太傅。

    所謂盟約就是用來違反的,實力強大到一定地步,是不會受盟約約束,盟約就是擺設。古今中外蓋莫例外。朱元璋立個牌子不準宦官干政,後來還是被太監抬扔了。美國在國際上什麼時候遵守過約定?盟約就是它捆綁其它國家的工具,一旦不好使了,立即公開耍流氓。

    呂后所封呂姓王:公元前187年封呂臺為呂王,呂臺第二年就吹燈拔蠟,兒子呂嘉繼位。前182年因生活作風等問題被廢,封呂產為呂王,前181年改封為梁王。同年逼死趙王劉恢,封呂祿為趙王。9月燕王劉建病死,呂后殺死劉建兒子,前180年封呂通為燕王。

  • 3 # 伊耆角木

    其實,白馬之盟真的存在嗎?我個人認為,白馬之盟可能根本從來沒有過,只是大臣們推翻呂氏之後給自己找的一個藉口,就像說惠帝劉盈的六個兒子都是假的一樣,死無對證。

    先看看白馬之盟是什麼。《史記·呂太后本紀》中記載:高祖已定天下,與大臣約日:“非劉天王者,天下共擊之。”另外,《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中記載“高帝末年,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意思就是非劉姓而封王,無軍功而封侯的人,是可以全天下一起討伐他的。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裡面疑點真的很多。

    疑點一:為什麼記載於《呂太后本紀》卻沒有記載在《高祖本紀》?

    不要說我這個是挑刺,這段很重要。因為《呂太后本紀》裡的這段記錄只是說呂后將這件事轉述給呂祿、呂產他們,告訴他們要小心。卻不是直接描寫這件事。而高祖本紀才是記載劉邦生前言行的傳記,這麼重要的一個盟約,在《高祖本紀》里居然沒有,這個本身就不合邏輯。於是引出了第二個疑點。

    疑點二:白馬之盟究竟訂立於什麼時間?

    《呂太后本紀》裡面寫“高祖已定天下”。那就是劉邦得天下之後,可劉邦封了八個異姓王啊。《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寫高祖末年。那末年又是哪一年?這麼重要的盟約,這麼模糊的嗎?不說具體哪一天,連哪年都不知道。這就引出了最重要的疑點三。

    疑點三:至劉邦死,仍有異姓諸侯王在,劉邦難道自己打臉?

    如果訂立白馬之盟時,異姓諸侯王已經全部除掉,那沒問題,往事不咎。但事實上,直到劉邦死都有一個諸侯王沒有獲罪,雖然楚王韓信被貶後被殺,趙王張敖被降為侯,梁王彭越被殺,韓王信、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造反戰敗,燕王盧綰逃亡匈奴。但還有一個人好好的繼續做著他的王,那就是長沙王吳芮之子吳臣。吳芮病故後吳臣承襲長沙王爵位。那即使吳臣沒有犯罪,劉邦也應該將他的爵位降為侯才對。因為你不姓劉就不能做王啊。可是沒有。飛彈劉邦沒有降吳臣的爵位,後來惠帝劉盈、呂后都沒有這麼做,甚至吳臣死後他兒子吳回還繼續繼承爵位成了第三代長沙王。長沙王是異姓諸侯王忠最弱的一個,何況已經到了第二代,劉邦不存在忌憚他的事情,如果真的有白馬之盟,劉邦作為皇帝,為了樹立規矩,更應該廢掉他,哪怕封地不變少,至少不能保留王號,可是劉邦沒這麼做。是不是說明當時可能根本沒有白馬之盟?

    那如果沒有白馬之盟,為什麼《史記》會記載呢?

    呂后死後,眾大臣聯合劉氏宗親,發動政變,剷除諸呂。宣稱包括前後少帝在內的六個惠帝的兒子的生母是在呂氏府中有孕後再送入宮中。夏侯嬰將他們秘密處死,眾臣擁立代王劉恆繼位,是為漢文帝。所以,呂氏是政治鬥爭失敗的一方,既然失敗了,自古以來就是要被潑髒水的。但實際上,誰又能說的清事實究竟是怎麼樣呢?

    想想發動政變的是誰?劉氏宗親只是在外面起兵配合,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朝中的老臣們:周勃、灌嬰、陳平、王陵、夏侯嬰等等。他們因為呂后掌權時被打壓,所以鬱郁不得志。而所謂白馬之盟中籤訂盟約的也是這批人,故而,如果他們自導自演一出,那真相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既然要滅呂氏,當然羅織得罪名越多越大越好。如果他們說好,編了一個白馬之盟,以此說明呂氏非劉而王,他們就可以奉劉邦遺命“共誅之”了。而繼位後的文帝劉恆,作為既得利益者,也自然順水推舟承認了這一點。故而,沒有準確時間,司馬遷也記不出來。這就是比較合理的解釋了。

    當然,以上只是一種推測,見仁見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即刻電音》裡,你如何評價大張偉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