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熊車市
-
2 # 宅家快樂水
中國曆代隱士,大抵可分為十種:
其一,真隱、全隱。
如晉宋間的宋炳,元代的吳鎮等,從不去做官,皇帝下令徵召也不去,也不和官方打交道。
其二,先官後隱。
這種一般都是社會太黑暗,官場太腐敗,士人不堪,辭官隱居,如陶淵明,《晉書》、《宋書》、《南史》三史中均稱之為“隱逸”。明代的文徵明,只在京城當了一年翰林,便安心隱居至死。
其三,半官半隱。
如王維,開始做官,後來害怕了,但如果辭官隱居又沒有薪水,生活沒有保障,於是雖做官,卻不問政事,實際上過著隱居生活。這類人從名義上不能算做隱士,但卻大有隱逸思想。
其四,忽官忽隱。
如元末明初的王蒙,明末董其昌,做了幾年官,又去隱居,朝廷徵召,或形式有利,又出來做官,做一陣子官又回去隱居。
其五,假隱。
如明代陳繼儒,雖不做官,但好和官家打交道,有人寫詩譏笑他“翩翩一隻雲間鶴,飛來飛去宰相家”。
其六,名隱實官,如南朝齊梁時陶弘景,人稱陶隱士,雖隱居山中,朝中大事還向他請教,被稱為“山中宰相”。
這種人身為隱士,實際上不具隱士思想,他不做官只是為了更自由而已。
其七,以隱求官。
如唐代盧藏用。劉肅《大唐新語·隱逸》記載,盧藏用考中進士,先去長安南的終南山隱居,等待朝廷徵召,後果然以高官被聘,授官左拾遺。後來,另一隱士司馬承禎亦被徵召而堅持不仕,欲歸山。盧藏用送之,指終南山雲:“此中大有嘉處。”這就是後來的“終南捷徑”。
用這種隱居手段已求高官者,實非真正的隱士。
其八,無奈而隱。
此類人實際上最熱心於時局,如明末清初的顧炎武,黃宗羲等人,他們“隱居”只是為了表示不與清王朝合作,實際從事最激烈的反清鬥爭。他們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士。
其九,真隱而仕。
此類隱士在隱居時基本上都是真隱,但當時機來臨時就出山,沒有時機就隱下去。如殷商時的伊尹,商周時的姜尚,元末的劉基,名氣最大的當屬諸葛亮。
其十,所謂“隱於朝”。
這種人身為官但思想已隱,做官不問政事,“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隨波逐流,明哲保身,實際上對國家危害最大。名為“大隱”,實為大患。
中國士人隱居,多是因為社會的黑暗動亂,如魏晉之際出現了“竹林七賢”、“潯陽三隱”,均是因為當時官場的黑暗。他們的個人才能得不到統治階級的認可,遭受排擠,個人的社會價值無法實現,便憤然遠離世俗,歸隱山林。但卻因此成就了中國隱士文化,使中國歷史更具韻味。 因躲避動亂、因求取安全、因官場失意、因不滿現狀等原因而歸隱的,實際上是對社會放棄責任,尋求自我安逸的人生態度,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老子、莊子、鬼谷子、陳摶這樣的人,是真真正正的隱士,普通的失意文人隱士們,都還遠沒有達到這樣的大境界。
-
3 # 史者er
1、陶淵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其詩歌以風格自然、語言質樸、凝鍊、意境雋永而為人所稱道,尤其大量以田園生活為內容的作品,更是詩壇上一枝秀麗的奇葩。歸隱的原因:一是陶淵明本性使然,一是社會現實使然。他質性自然,帶氣負性的為人是根本不可能與世俗腐敗風氣相結合的。何況仕途充滿了機詐和險惡,歸隱對他來說是無奈之舉。
2、孟浩然(689-740)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於寒儉枯瘠。歸隱的原因:盛唐詩人孟浩然之所以終身不仕,並非“為隱居而隱居”,也並非出於無奈,或受儒家“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觀念的影響。其深層原因在於其始終堅持以“求真”、“放性”並以其作為統攝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則,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個性不見容於官場,為了保持真實的自我,選擇了歸隱。
3、王維(701-761)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的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詩人特別喜歡錶現靜謐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歸隱的原因:王維的生活的時代,佛教繁興。士大夫學佛之風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使得生活舒適的王維自然嚮往佛學中的境界,所以他一生幾度隱居,一心學佛,以求看空名利,擺脫煩惱。
4、韋應物(737-792)其山水詩景緻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韋詩以五古成就最高,風格沖淡閒遠,語言簡潔樸素。但亦有穠麗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學陶淵明為主,但在山水寫景等方面,受謝靈運、謝朓的影響。歸隱的原因: 其隱逸思想的產生與他的人生經歷、性格特點等有關。韋應物一生沉浮宦海三十多年,儒家濟世思想在其人生中起著重要作用。但仕途的坎坷,命運的偃蹇又促成了其隱逸思想的發展。並且他具有濃厚的隱逸思想,生性淡泊,不慕名利,不汲汲於入世,常以隱居為樂。
5、范成大(1126-1193)其詩題材廣泛,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晚年所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描繪了農村景物、風俗人情和農民生活,風格清新明快,優美流暢,富有韻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宋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對後世田園詩產生極大影響。歸隱的原因:范成大父母早亡,家境貧寒。此後宦海沉浮幾十年,已是疲憊不堪。人也病老體弱,葉落歸根的念頭使他想起了過去隱居療傷的日子。他喜歡清靜無憂,嚮往與世無爭的氛圍。便又回到人生的原點,在蘇州老家再次過起了隱居生活,度過十年餘生 。
-
4 # 劉布布呀
1.林逋《山園小梅》 梅妻鶴子
2.嚴子陵
3. 許由
4.范蠡
5.伯夷叔齊
6.王維
7.陶淵明
8.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9.謝 靈 運
10.王績
11.皮日休
12.陸龜蒙
回覆列表
古代歸隱的詩人很多,首推陶淵明,他是因為無法和東晉社會的貪腐黑暗官場為伍,退而隱居作詩自娛。其後文人紛紛效仿,無論官場士大夫還是落魄文人書生,皆以隱居為雅。王維、白居易、王安石、司馬光等都有過歸隱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