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濟南匯文教育

    長久以來,西部牛仔躍馬揮鞭、高大勇猛的形象深入人心,在19—20世紀美國的小說、故事、音樂乃至影視作品中,牛仔身上陽剛威猛與質樸俠義的一面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他們或是除暴安良,拯救少女於險境的現代騎士,或是勇敢無畏,身手高超的俠客形象。彼時之好萊塢,和牛仔有關的西部電影占到了好萊塢總電影生產量的四分之一。無疑,牛仔已經成為美華人廣為認同的文化符號。然而,幾乎所有關於牛仔迷人的一面,都是藝術家的加工。真實的牛仔,遠沒有這般瀟灑。

    真實的牛仔:

    1860-1910年,美國城市人口急劇上升,城市人口增加了七倍,工業化使巨大的肉類市場集中到城市,加以歐洲各國的肉類進口,肉類的需求隨之大幅度增加。西部草原廣袤而豐美,自然成了肉牛的天然飼養場所,從而,西部的牧牛主開始需要大量的趕牛人,此背景下,牛仔成了盛極一時的服務性行業工人。

    真正的牛仔只是一個特殊的勞工階層,是畜牧資本的直接剝削物件。牛仔的生活既艱苦又骯髒,遠沒有大銀幕上的那般威武,他們最主要的工作是從事圍攏和長途趕運,這兩種工作都極為辛苦。

    圍攏的時間是在春天,由於西部平原地域廣闊,各牧場實行敞開放牧,牧場之間也無嚴格界限,各牧場主的牛群混在一起是常有的情況。於是,每年五月,牛仔們將各牧場的羊趕在一起,識別其歸屬。不同的牧場有著不同的烙印,藉此標誌,牛仔們根據牛身上的烙印將自己牧場的牛趕在一起。與牛羊結伴,會有不幸的牛仔從馬背上摔下來,被牛頂撞或是踩踏。

    圍攏工作完成之後,精壯成年的牛被挑選出來,準備集中趕到西部鐵路沿線的牛鎮,這便開始了長途趕運。長途趕運在西部故事中已經成為浪漫情調的篇章,但事實上,其危險性遠勝於其魅力。趕運的路程至少有數百英里,需要2-4個月不等,通常一次趕運需要牛仔六人或更多,趕牛約一千多頭。期間僅靠帳篷度夜,牛仔的飲食也極為單調,在平常大致只有豆子,咖啡和豬肉乾,在趕運時則更為粗糙。

    烈日當空或乾旱地區趕牛極為困難。不過,令牛仔們擔驚受怕的則是印第安人與偷牛賊的突然襲擊。在這種情況下,牛仔養成了隨身攜帶槍支的習慣,而槍戰是在所難免的,輕則損失一部分牛,重則危及生命。令牛仔感到頭痛的還有另一種情況,即牛的受驚,一道閃電,一束燈光或是任何一種噪音都會使牛受驚而瘋狂逃竄,牛仔們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令其平息。

    於此環境下,牛仔的打扮往往是塵垢滿臉,戴著汗跡斑斑的牛仔帽,身穿寬鬆下垂的毛織襯衣和沾有血痕的長套皮褲,腳穿長筒皮靴。他們的裝扮的目的不似現在為了打扮自己,而純粹是為了實用,高頂寬邊的帽子抵禦烈日雨水和狂沙,牛仔靴是為了踩緊馬鐙,皮護腿套褲則是為了避免腿部的擦傷。

    當長途趕運結束後,經歷了千辛萬苦的牛仔們到達牛鎮,他們的薪水在換一套新的衣服之後也所剩無幾,富起來的,是牛仔頭上的牧場主們。

    牛仔退出歷史舞臺是在19世紀80年代後期,鐵路被大規模興建,火車運牛取代牛仔趕運,養牛業被養羊業擠壓,加上種植業的拓展,最終這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時代僅不到一代人便已結束。

    牛仔的深遠影響:

    牛仔真正活躍的時間僅三十年有餘,卻催生了無數的派生文化。時隔一個多世紀,我們依然能感覺到它的深遠影響和恆久魅力。

    (一)、西部電影

    西部電影是電影史中濃墨重彩的一個篇章,被認為是最能體現美國民族精神和性格的影片。以荒涼壯美的美國西部為背景,以不羈的牛仔豪情為主題。影片中硬朗的牛仔形象充滿神秘色彩,善惡分明,隨時準備伸張正義,成為觀眾心目中英雄和男子漢的最佳形象。

    1903年影片《火車大劫案》是為西部影片之濫觴,而1939年影片《關山飛渡》,則一舉奠定了西部影片的發展基礎,定義了西部片中諸如牛仔帽馬刺的所有經典元素,被認定為西部片里程碑之作。經過數十年輝煌,西部片式微之際,1969年,義大利導演萊昂內拍出了《西部往事》,再一次集齊了西部片的經典元素,使西部片又一次綻出光彩。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漸漸忘卻狂沙撲面,傳統西部片基本衰落,1992年《不可饒恕》橫空出世,繼承了西部片的經典元素,又顛覆了西部片的大部分敘事模式,令傳統西部片發出了夕陽中最後一道光芒。

    但是西部片並未就此消失,如被稱為城市牛仔系列的《骯髒的哈里》,華人導演李安影響全球的作品《斷背山》,又如2007年橫掃奧斯卡的《老無所依》,皆有繼承西部片的元素。西部片的財富,仍為當代電影人之寶庫。

    西部電影中的牛仔形象並不真實,但卻寄託了人們對自由精神之嚮往,正是牛仔文化風靡全球之原因。

    (二)、牛仔服飾

    最廣為人知的牛仔服飾莫過於牛仔褲,這種服飾當年以實用著稱,而今則站在時尚的前沿,這種服裝源於西部淘金者身上的厚帆布,這種褲子深受牛仔喜愛。牛仔穿上牛它們能更好的適應西部氣候和工作環境,後來人們稱之為“牛仔褲”。

    包括從牛仔身上拿下來的牛仔領巾,格子襯衫和寬邊帽,依然活躍在時尚的前沿。人們賦予之“自由獨立”、“性感迷人”、“敢於冒險”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其原始服裝的意義。

    (三)、牛仔對美國精神的影響

    無疑,真正的牛仔對美國精神的影響並不多,更多的則是經過加工的牛仔形象,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最終都要歸到“牛仔”這個群體上。

    在美國文化中,牛仔是具有自己選擇命運的自由,帶有鮮明個性特徵的英雄人物,這種張揚著拓荒者為生存而奮鬥的精神氣質,正是美國精神的核心之所在。

    牛仔彰顯了美國的個人主義精神,牛仔是西進運動的典型代表,他們勇敢而孤獨,在荒涼的西部草原上獨來獨往,披荊斬棘,為自己思考,為自己決策,正是美國個人主義最充分的張揚。

    遼闊的草原,艱難的牛道旅程,造就了牛仔開朗的性格和樂觀的精神,他們以苦為伴,樂觀的面對旅途中的曲折和苦難,靠自己造就美好的生活,並樂於展望充滿Sunny的明天。

    時至今日,這些牛仔精神依然深深的影響著現代美華人。

    牛仔的時代早已遠去,但由那個時代孕育而生的牛仔精神和牛仔文化延續下來。牛仔不僅為美國的發展作出貢獻,更在美國文化中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牛仔這一形象在音樂、戲劇、電影、書籍中廣泛出現,平地而起的牛仔文化,成為美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融入世界文化之中,成為一個國際文化現象。牛仔的質樸性格,無畏精神和不朽業績,使他們成為美國的傳奇英雄,其神秘和強大,正如中國之俠客,雖然未必真實,依然有無數人心甘情願為之傾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判斷糖尿病確診時,是否已經有了併發症?糖尿病併發症不可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