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igerData
-
2 # 拿鐵不加糖L
有誤導,更多的是毒害
記得讀書時老師提問談論夢想,大家總說長大後要當科學家、老師、醫生、警察、作家等等。那是天真想法也簡單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當問及現今少年時,更多的會說我要當明星、演員、歌手,是什麼原因讓不同時期的少年對理想有了變化?
到底娛樂圈對青少年有哪些誤導
一:思想誤導
青少年思想處於不穩定狀態,對周邊事物是非對錯缺少本質認知。娛樂節目紛亂複雜,並非所有內容都是健康積極的。(比如:快樂大本營這種快餐式垃圾,各種帶社會性質影音節目)
二:消費觀念誤導
娛樂圈推存、明星代言以及各種“知名人士”穿衣打扮充斥著青少年要求。穿什麼用什麼價效比高,自己適合什麼心裡並不清楚(比如:某某明星同款、某某對穿衣打扮有獨特品味、某件化妝品是某知名人士推存)
三:價值取向誤導
娛樂圈來錢快,歌手明星收入高,生活滋潤富足。對此許多年輕人或多或少有明星夢,對不勞而獲的生活很嚮往(報考藝術類學校的人逐年增多,比靠公務員還壯觀)
四:婚姻觀念誤導
還有非誠勿擾等等相親節目,是真實為單身者服務,還是傳達出一種物慾橫流的腐味?
娛樂圈的人難道真的和我們普通人有所不同?
是社會本質變了?
還是人的本質變了?
-
3 # 嘮點磕
碼字不易,大家記得給個贊,耶!
香港,“九龍城區反青少年吸毒社群計劃巴士巡遊宣傳活動”在九龍舉行。一些香港知名歌手也身體力行乘坐巴士,呼籲青少年潔身自愛、遠離毒品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新近的資料顯示,合成毒品(相對於鴉片、海洛因等傳統毒品而言,合成毒品又稱新型毒品,包括冰毒、K粉、搖頭丸等——編者注)濫用的低齡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在新查獲的濫用合成毒品人員中,平均年齡為29.8歲,25歲以下的人近一半;娛樂場所是合成毒品濫用的“主陣地”。
為何娛樂圈負面事件不斷?
82.2%的人認為是“娛樂圈風氣不正”
“現在社會對犯了錯的明星太寬容,這對孩子們的影響太惡劣。有的明星吸毒,孩子會誤認為吸毒沒什麼,就是一種休閒娛樂,從而盲目嘗試。”武漢某事業單位職工劉麗很擔心,明星接二連三的負面新聞會讓心智還不成熟的青少年誤入歧途。她的兒子正在讀初一,孩子們在一起經常談論娛樂圈的事情。
公眾怎麼看明星涉毒?調查中,78.0%的人認為這些明星缺乏社會責任感;64.4%的人認為明星的法律意識淡漠;42.5%的人建議封殺不道歉、不悔改的人。
北京171中學心理老師孫冬君,在心理課堂上和學生探討過偶像崇拜的話題,她發現在有偶像的初中生中,大概有80%的人以明星為偶像。當談到明星吸毒時,有人就提到,即使偶像做錯了還是會支援他。還有人覺得,偶像吸毒和平時的形象反差太大,自己想不通,學習、心情就會受影響。
“這麼多青少年關注明星,如果對吸毒等負面事件沒有很好地引導,很容易出大問題。”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任寶菊認為,現在青少年的業餘生活太貧乏,缺乏健康遊戲和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導致他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到網路、電視上,花大量時間去看娛樂八卦新聞。
在劉麗看來,以明星為主的娛樂新聞很容易吸引眼球,所以很多媒體跟風炒作,也有一些明星甚至利用負面新聞搏出位,形成惡性迴圈。有的明星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修養,財富來得太容易,暴富之後就尋求不良寄託。這樣的人怎麼能當青少年的偶像呢?
為什麼娛樂圈涉毒、酒駕等負面事件屢見不鮮?調查中,82.2%的人認為原因是“娛樂圈風氣不正”,74.5%的人認為“娛樂圈人員素質良莠不齊”,63.9%的人認為是“精神空虛所致”,還有36.6%的人認為明星“綁架公權力,容易逃脫懲罰”。
公眾希望孩子把什麼人視為偶像?
63%的人選擇“職業成就突出的人”
他認為,這說明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提供給青少年深刻思考的東西太少。信仰的迷失、學校教育的功利化、家庭教育的片面化,都會造成青少年崇拜娛樂和明星,獲得發洩、滿足甚至自我麻醉。
人們怎麼看當今娛樂文化的現狀?調查顯示,59.7%的人認為當今社會娛樂文化氾濫成災;52.4%的人認為在“娛樂至死”的時代,人們獨立思考能力普遍下降。
任寶菊覺得,目前青少年的文化活動仍然比較形式化,“博物館日到了,就組織孩子去看博物館;‘六一’來了,就舉辦晚會。”她提出,多形式、多渠道地組織健康的文化活動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調查還顯示,75.8%的人認為應該培育積極、健康、高尚的文化產品,64.1%的人認為應在全社會倡導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也有40.8%的人認為,應該尊重受眾對娛樂文化的選擇權。可以發現,支援干預文化的人明顯比支援放任現狀的人更多。
“在當前娛樂文化席捲全社會的情況下,明星的責任更加重要。”孫抱弘說,既然成為明星,就要考慮自己的社會責任,為青少年做出榜樣。不過,青少年的偶像不應全是明星,青少年也不應該把娛樂當做生活的追求。媒體要有社會良心,鼓勵引導和培養青少年的獨立思考能力。我們需要提倡更多元化的偶像,不僅有藝人,還要有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運動員等。
公眾希望孩子把什麼人視為偶像?調查中,63.0%的人選擇“職業成就突出的人”, 62.7%的人選擇“家庭幸福的人”,59.2%的人選擇“幫助別人、奉獻社會的普通人”。接下來還有勞動模範、傑出青年等獲得榮譽稱號的人(39.6%)、有錢人(13.5%)、官員(9.7%),僅6.3%的人選擇“明星”。
-
4 # 幹耿倔
現在的青少年除了打遊戲玩兒手機,再就是要當演員,還要當名星,還可以掙大錢,偷睡漏稅,還可以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
回覆列表
這種事情要辯證的來看待,沒有絕對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僅就目前來說,各家影片平臺激烈爭奪佔有率,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類節目應接不暇,整個就是娛樂至上,未成年人沉入其中,樂此不疲,朋友交談也是明星八卦,此處必定佔用時間。這也是時代特點之一,00後關鍵詞之一,就是出道,可見娛樂深入生活的水平更甚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