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孩子的天空
-
2 # zj素錦流年
孩子沒有成人那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經常有懶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現象發生,這就需要父母能夠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以便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挑戰。
方法一: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對於4歲的寶Bora說,時間是一個懵懂的概念,他並不知道時間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要怎麼去珍惜。爸爸媽媽可以透過講故事、或者給孩子的臥室貼上名言警句、與他玩一些有趣的計時性活動的方式,來讓孩子意識到時間的彌足珍貴。
方法二、:故事引導法
小孩子往往對故事書很著迷,不如找一些有關名人守時的兒童讀物,讓他自己看,或者親自給他講一講;有時也可以講一些因為不遵守時間而造成重大損失的故事。生動的故事能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
方法三:配合“生物鐘”法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規律,也就是“生物鐘”。不妨和孩子商量著一起制定適合他“生物鐘”的作息時間。比如早晨6點到8點,頭腦清醒,體力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間;晚上6點到10點,不利於記憶,可安排完成複雜計算的作業。一旦定下來就嚴格執行。
方法四:簽訂“合同”法
籤合同也是一種好辦法,合同由自我訓練專案和每日意志力訓練表兩個部分組成。父母的職責是監督,如果自我訓練專案做得比較好,就打一個鉤,如果做得不好,就按合同懲罰。
-
3 # 小情緒96578
首先,要給孩子立規矩,且訊號要明確。
三四歲的孩子開始明白事理,也正是淘氣和經歷無限的時候。給孩子立規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我想最好這個後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例如:孩子吃飯磨時間,媽媽一起床就要告訴她:30分鐘吃完,否則端走。吃飯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訴還有多長時間。還可以新增一些額外的條件,比如按時吃完,給點獎勵;不按時吃完,取消某個活動等。
給孩子樹立規矩,一定要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麼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強,樹立十分複雜艱難的規矩,非但不能夠讓他遵守,反而會讓他糊塗。要把道理講清楚,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擺出強權嘴臉——“你聽我的!我說了算!”應該和藹地告訴孩子:“這是這裡的規定”或者“這是咱們家規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
第二,立下的規矩,所有人都要遵守。
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在外邊也不許。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無所適從。所有的規矩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例如:要讓孩子規律進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飯桌上舉止規範,不挑食,不浪費;要讓孩子懂禮貌,父母自己就要對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語。
第三,要就事論事,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如果我們說“你從生下來就給我找麻煩”這樣的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既然我生下來就這樣,那我也就只能這樣了,那還要改嗎?”所以和孩子說話時不要把一件事擴大化。
第四,懲罰要及時,對孩子的懲罰要切實可行。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早上吃飯慢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家長實際上也沒必要再說。如果父母的話對孩子是個不切實際的“威脅”,這個威脅對孩子不起什麼警告作用。
第五,和孩子溝通用平和的語氣和尊重的態度。用平和、尊重的心態融入孩子的世界,讓他信任你的判斷,順從你的要求。有些事情,規勸不管用,就換一種辦法,不一定正面要求。例如:寶寶愛吃肉,不愛吃青菜。我們告訴他吃青菜的好處,他就是咽不下去,我們也不要求他一定吃。經常做一些帶青菜餡兒的食品,比如包子、餃子等,以此種方式讓寶寶進食青菜。每頓飯的青菜,我們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讓他看著眼饞。有時他會主動要求吃一些,還對我們講道理:“吃了這個菜,我就身體就健康了,沒病了,還長高了”。
第六,不要以成年人的行為準則來規範約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統統斥責為“犯錯誤”。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會到在他看來,向你身上潑水或是什麼的,是非常好玩兒的事情。這樣你就不會惱火,而是和緩地告訴他,“我知道這樣挺好玩兒的,但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衣服溼了會讓我不舒服,請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潑水了。”
我想,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不要時時處處緊繃著階級鬥爭的弦,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生怕有什麼差池。大的規矩有了,小處不妨寬鬆一些。苛求完美只會把你變成碎嘴婆子,嘮嘮叨叨,沒完沒了,讓孩子心煩意亂,你說什麼他們都聽不進去。你對他的規範越精簡,起的作用越大。
回覆列表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應予以理解和正確看待,吃飯、做事拖拉也必須糾正,避免成為陋習,閱讀也該抓,讓閱讀成為孩子的習慣。
這些問題,對孩子說教,他不一定懂,懂了也不一定有動力改正,我對孩子實行積分管理,我分享給你,看能否在你孩子身上有用。
積分管理就是對其表現好的地方進行積分獎勵,犯錯地方進行積分扣罰。孩子想要買玩具、買蛋糕,全憑積分換,積分不夠什麼也別想買。
我的積分管理分兩類:學習積分和生活積分。
學習積分:每天完成了閱讀、數學遊戲、讀英語等給予一定的積分獎勵,如果學習中開小差將被扣積分。
生活積分:做家務、生活自理、待人禮貌等得積分,生活犯錯,做事拖延等被扣積分。
我家的積分規則我拍了個照片附在後面,你可以參考一下。
但積分管理也要注意一些的問題:
一、積分管理的目的,是作為糾正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的一種手段,如果孩子出現不給積分不學習、不給積分不分擔家務情況,要立即終止。
孩子稍長後也應該終止積分管理。
二、嚴格執行積分管理制度。當孩子違反規定需要扣分的時候必須扣分,不管他如何哭鬧,他受不到懲罰將不會接受教訓,積分管理制度也會淪為一張白紙,毫無意義。
吃飯拖拉問題,我家孩子也存在,我給他買了個計時器,每頓飯30分鐘,吃不完就收碗,第一次收碗還會哭鬧,第二次就非常愉快地把碗給我,執行失敗。後來我又改,吃不完先罰站十分鐘,然後再重新計時,吃不完又繼續先前的懲罰,這樣操作後,吃飯拖拉問題才稍有好轉。
最後,請你根據你孩子情況考慮是否實行積分管理和吃飯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