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吉大利207146961
-
2 # 雨後新苗欣欣向榮
汙染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產生放射性氣溶膠等放射性汙染物,對呼吸系統及人體體表產生危害;另一種是隨風向擴散產生的汙染。但無論哪種,其汙染程度都要視核洩漏嚴重程度而定。切爾諾貝利事故中,核燃料在爆炸中形成煙塵飄揚空中,危害面積非常廣泛。
核爆炸不會引起明顯的氣候變化,但會在事故發生地及一定距離範圍內存留放射性。
核電站受損後,設施會釋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其中一些“壽命短”的放射性物質相對來說危害不大,另一些半衰期長的放射性物質則要危險得多。 即放射性物質的原子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
利用高溫分裂鈾的過程會產生一百多種新的化學物質。核反應堆完全熔解後,會釋放一些較低毒性的放射性氣體,包括氮-16、氚和氪。這些氣體比較輕,會快速消散,對人類的危害不大。氮-16迅速轉變為穩定的氧。氪氣很輕,進入大氣後迅速消散。氚氣能量很低,半衰期為12年。當它衰變時,會以穩定的氦氣形式存在。
衰變也是核反應,也產生輻射。據瞭解,核反應堆完全熔解後,會釋放出另一種危險物質銫-137。銫-137有劇毒。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人會透過食物和水將其攝入,或類似灰塵被人吸入。與其接觸,會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
3 # 過情放不下
當人體攝入過量的核汙染物,它們不但具有生物化學毒性,而且透過輻射產生的能量轉移,能使人患上腫瘤、白血病及遺傳障礙,如此雙管齊下,直接要了人的命。
核汙染的為什麼難以清除?
簡單的說我們可以把核汙染對人類和其他生物有機體的破壞過程,看作是核反應的繼續。而人類現在的科技手段很難直接阻止核汙染物的衰變過程。對於清除核汙染,主要是透過各種手段將人與核汙染物進行隔離,顯然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如果發生大規模的核戰爭,按照這樣的邏輯,最終會將所有的核汙染物都衝進大海,可想而知這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所謂的核汙染,實際上就是排放的廢水廢渣廢氣廢料中含有放射性的元素,放射性的元素在自然界中會釋放出射線,該射線對人體,生物都會有著較大的危害,一人引起人體細胞的癌變。而且這種射線在發出的時候你是無法感覺到的,所以對人類的潛在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