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體裡行
-
2 # 帶你聊世界
鄭觀應自小受身為讀書人的父親所教育,惜童子試未中。咸豐八年(1858年)他16歲時奉父命從香山到上海學習經商。17歲在上海外商洋行工作的時候,他入英華書館夜課班學習英文兩年。1860年成為英國寶順洋行的買辦,並勤修英語,對西方的政治和經濟等有更深之認識。同治七年(1868年)起,他同別人合夥經營茶棧以及輪船公司等。同治十二年(1873年)他受聘為英商太古輪船公司總理。1880年他編訂《易言》一書,在自強運動期間,他提出“商戰”(即在商業上學習西方),並建議採取君主立憲制。同年,他離開太古,並受直隸總督李鴻章之託出任上海機器織布局及上海電報局總辦。光緒七年四月(1881年),他任上海電報局總辦。任內,他建設了津滬電線,並組織翻譯出版了《萬國電報通例》和《測量淺說》,供各地電報局使用。他還因為大北電報公司所用電碼本字碼過少,而對電碼本進行擴編,出版《四碼電報新編》。[2]1883年他升任輪船招商局總辦。
1884年,他因輪船招商局與太古輪船公司經營不善以及員工中飽私囊等所累,身心俱疲,遂退居澳門,居住於其鄭家大屋中,潛心修訂《易言》,亦即後來的名著《盛世危言》。1891年,他出任開平煤礦局總辦,翌年調任招商局幫辦。1894年,《盛世危言》完成。
武昌起義後中華民國建立,鄭觀應則專注於發展教育事業,歷任招商局公學駐校董事、上海商務中學名譽董事等職。
鄭氏世居澳門,自幼受歐風薰陶,“究心政治、實業之學”,平生經驗鑄為不朽名句:“欲攘外,亟須自強;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鄭氏於澳門的故居──鄭家大屋撰寫的《盛世危言》堪稱中國近代社會極具震撼力與影響力之鉅著,自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刊行後,在思想界、學術界乃至政治、經濟、軍事各界,都引起強烈反響。《盛世危言》甫問世即啟惕光緒皇帝,喚醒千百萬仁人志士,更深深影響數代偉人──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毛澤東等,為中國近代思想史寫下光輝一頁。
-
3 # 朱八戒CC
鄭觀應,中國近代最早提出完整的維新理論家,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家。文學家,教育家,慈善家,熱忱的愛華人士。
鄭觀應一生任過很多重要職務,在遭受人生挫折的時候,隱居澳門六年,寫出《盛世危言》一書。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書中提倡建議院,習商戰,興學校。對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教育,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是一部以富強救國的變法大典。這本書對康有為,孫中山帶來很大的影響。毛澤東在年輕的時候,曾多次讀過這本書。
鄭觀應一生從事工商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始終提出保護關稅措施,以促進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和對外貿易。他的商戰思想獨樹一幟,標新立異,對後來工商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習兵戰不如習商戰”,以及問道商戰的各種理論,在當時風靡一時。他向全體工商企業提出倡議,徹底改變傳統商業模式,接受西方國家先進的工商發展理念,做到洋為中用,中西給合。
鄭觀應的教育思想,始終提倡全民接受教育,反對科舉制度帶來的亂象。多次抨擊八股文對人才的壓抑,指出教育必須注重自然科學的進步和發展,才是民族未來的希望。必須廢除一些陳腐的儒學觀念,讓教育有所改革,有所創新。
鄭觀應的外交思想是打破陳舊的“天朝上國”傳統,交往一切可以交往的國家。重在強大自己的國家,才不被西方列強所排擠。他的國防方面,始終認為“兵在精不在於多,將在謀不在勇”。高素質的精兵強將,才是保衛國家的堅強力量。
鄭觀應的哲學思想,借鑑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管理先進的一面,提出當時的維新變法,一定要學以致用,行而後知。他許多創新的哲學理論,在中國近代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鄭觀應的文學思想,不拘格調,文章康慨激昂,豪情萬丈。他的學術觀點,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他的代表作《盛世危言》始終堅守他的富強救國,措詞準確得當。作為近代一位文化名人,他的文化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
4 # 漫漫史路
鄭觀應屬於一個名氣和才能不匹配的人,他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民族資本家。但他的名氣卻遠遠不及他在中國近代史的成就,我們就來具體看看他都有哪些貢獻。
鄭觀應是一個時代先行者,他的著作《盛世危言》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除此之外,鄭觀應的主張很全面,涉及政治、經濟、思想、教育等方方面面。政治方面,鄭觀應主張在中國設議會,走君主立憲的道路,這一思想比梁啟超的維新派早了二三十年,因此鄭觀應通常被稱為中國早期的維新派。在經濟方面,鄭觀應的思想更為超前,主張在中國實行“商戰”。
鄭觀應是買辦出身,經常跟外華人打交道,而且會講英語。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在中國興起以後,鄭觀應先後投資了很多洋務派的企業,如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礦務局。後來,李鴻章還任命鄭觀應為輪船招商局總辦,張之洞任命他為漢陽鐵廠總辦。鄭觀應主張中國進口西方機器,鼓勵民間資本開辦造船廠、造鐵路以及開礦。鄭觀應晚年的時候,把自己的重心從經濟領域轉到了教育,成為了很多中學的董事。
鄭觀應還認為外國入侵中國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最直接的軍事侵略,一種是較為隱蔽的經濟侵略。而且比起軍事侵略,經濟侵略更為嚴重。中國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技術和軍事,鄭觀能看到經濟層面,實屬難得。外交方面,鄭觀應主張清政府放棄“天朝上國”的觀念,以一個主權平等的姿態去應對國際事務。
看鄭觀應的這些思想主張,再聯絡中國歷史後來的演變,只有兩個字“超前”他的眼界和做法已經超出了同時代的人。甲午中日戰爭以後,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宛若一貼良藥治癒了整個晚清。光緒皇帝曾經把此書印了2000多本,分發給各省的高階官員作為必讀書目。鄭觀應昔日的老搭檔張之洞評價此書:“上而以輔世,可為良藥之方”。毛主席也評價這本書:“這本書我非常喜歡。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義者,以為中國之所以弱,在於缺乏西洋的器械。”
所以說,鄭觀應在中國近代史上屬於一位“超前”的思想家,他的眼界已經超越了時代本身的限制,實為不可多得的神人。
回覆列表
睜眼看世界的人,是個實幹家。
臨於世生而為人,何必好勇鬥狠,也不該有受迫害的忤逆心態,更別提暴力主導的社會變革,暴力會迴圈報復,毀滅破壞,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
對於癢得實在熬不住的,爭強好勝的心理行為,切望拜託諸君,於商貿運轉依照規則框架而來,或小試虛幌,不要搞得大家生存艱難無以維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