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賈珠十四歲進學,未來會如何?
6
回覆列表
  • 1 # 直觀說

    賈家本就是皇親國戚,作為長子,肯定會被培養當官,那個年代嘛。

    但是,據原著中的幾個方面都有透露過,雖賈政嚴,但是估計賈珠習性比寶玉好不了哪裡去,為何這麼說呢?"十四進學,不到二十歲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其實,書中可暗有真相,賈珠是被他老子給打死的。你看哈,寶玉被賈政打的那一段:寶玉他媽也就是王夫人摟著寶玉心疼的大哭,她哭賈珠,“若有你活著,若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旁邊除了別人大哭,卻特別的寫了李紈也大哭,賈政聽了,淚水“更似滾瓜一樣滾下來”。王夫人的痛哭,加上聞訊趕來的賈母的痛斥,讓賈政住了手,淚水漣漣。並且還有邢夫人的那句:“人家還替老子死呢”,這句話尤其驚心,隱藏了多少欲說還休的往事。當時大查大觀園的時候,王夫人看到賈蘭的乳母甚是長相妖豔,故而趕緊打發了走。有人調侃說,是不是當年的賈珠也是因為和乳母有越過之事而遭賈政毒打,結果重症而亡吧。所以說,如今的寶玉又重蹈覆轍,賈政勾起了往事,恨極了打,打了又恨及了自己。可見賈政心裡也苦啊。

    因此,賈珠如果還活著,保不準會做個如賈政那樣的官,也保不齊和寶玉一樣的性情,甚至有過之也不一定。

  • 2 # 福榮

    一、"學而優則仕"。中國的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之後逐代完善。清代,仍沿襲前朝的做法。每個學子須經過三級考試即過三關,實現從秀才到舉人到進士的三級跳,才能入仕。

    1.秀才以上的考試分鄉試、會試兩級。鄉試每三年一次,中者為舉人;會試也是三年一次,於鄉試的第二年春季在京城舉行。各省舉人參加,中試者要再參加經皇上親自主持的殿試。殿試後分出三甲。一甲三名,賜: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三甲賜同進士。

    2.入仕檔次:一甲三人入翰林院任職(相當皇帝的秘書處);二甲進士進翰林院做編修等一般工作;三甲派到各省任知縣(七品芝麻官)。

    二、賈珠十四歲進學,即中了秀才。若不死能不能做官,則還得要過鄉試、會試兩關。文中"後來娶了妻,生了子,不到二十歲,一病就死了,"(第二回)。這樣,從十四歲到二十歲,中間有兩次鄉試,他應該都參加了,但未中舉。這種情況會有的。上次看到一個資料,李時珍也是14歲進學(中秀才),之後九年三次落榜,於是棄官從醫。范進中舉時,年齡都快花甲了。所以如果賈珠通不過鄉試、會試,就難做到七品芝麻官。

  • 3 # 蘇小妮

    關於這個問題,還真讓人動了一番腦筋。

    《紅樓夢》中關於賈珠的資訊量很少,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一些蛛絲螞跡裡看出些端倪。

    關於賈珠,作者藉助冷子興之口作了簡單介紹:政老爹的夫人王氏,頭胎生的公子,名喚賈珠,十四歲進學,不到二十歲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作者沒有介紹他是怎麼病的,讀者便很好奇。二十歲的男子正當年,應該身體好好的,也沒說他如何得病,得的什麼病,如何求醫問藥,如何治病,只說一病死了,自然令人懷疑。

    這個疑問沒有得到解釋,如果就此放過不再提他,便也罷了,可是,作者在第三十三回,寫到寶玉因為忠順王府告狀和調戲金釧兩件事湊在一起,遭至賈政毒打,王夫人在哭泣之中又說出了賈珠。

    因哭出“苦命兒”來,忽又想起賈珠來,便叫著賈珠哭道:“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

    此話啥意思?不同的人看了可能會得出兩種完全相反的結論。一種是可能賈珠是那種勤奮好學的青年,好讀書,有出息,王夫人對他寄予了深切的希望,寶玉跟他比差遠了。所以,如果賈珠活著話,死一百個寶玉也不要緊。

    當然,也可能是另一種解釋:賈珠也跟寶玉一樣是不愛讀書的,賈政會如此對寶玉下狠手,當年也有可能對賈珠下狠手,那賈珠當年就有可能是被賈政揍死的,如今寶玉不也被揍得奄奄一息了嗎,連賈母都氣得說要回南方去。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賈家凡是為人子者,大都有捱揍的經歷。寶玉捱打一回是寫入回目的,被打得特別嚴重,賈璉也遭他父親毒打過,為了石呆子那幾把扇子,賈璉被打得平兒找寶釵討藥去,再看賈珍,打起賈蓉來簡直就是家常便話,自己打了不算,還讓賈蓉的小廝啐他,搞得聳顏面盡失。

    就我個人而言,我更認同賈珠當年的人生可能就是寶玉人生的翻版,他是被打狠了,導致他的去世。果真如此,那麼賈珠活著也不會當官,當個富貴閒人多好!

  • 4 # 棲鴻看紅樓

    太陽之下,哪裡會有新鮮事?賈珠如果活著,他的命運也不會有什麼新意,無非是複製父祖們的先例。至少,他不會像賴尚榮一樣草根逆襲,因為他出身本就是貴族;他也不會像柳湘蓮一樣任性豪俠,少年病亡就決定他的身份素質的虛弱;他也不會像薛蟠一樣“沒籠頭的馬”,因為有王夫人的嚴厲管教,她可是多年以後還以此自詡的。

    據賈政說,“雖有深精學業的,也不曾發跡過一個,看來此亦賈門之數”,賈家就沒有透過科舉走入仕途的。

    不是說賈家沒有考科舉的,比如賈敬,兩次寫到他是“進士”。也不是說賈家沒有愛讀書的,賈政本人就是“酷愛讀書”,但是有祖宗的餘蔭,不用科考就直接授了官。而賈珠再愛讀書,也不過是科舉、中進士、然後當官。

    賈赦曾說:“咱們的子弟都原該讀些書,不過比別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時,就跑不了一個官的。”除了襲爵之外,賈政、賈璉、賈蓉,都是輕易作了官。賈珠縱然科舉入仕,除了榮耀之外,並沒有實質的區別。

    作了官以後,又怎麼樣呢?

    賈赦是“官兒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賈珍“只一味高樂不了”,賈璉“於世路上好機變言談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爺家住著,幫著料理些家務”,都是“不好生”作官的。唯一認真作官的是賈政,但是一樣沒有太大的升遷,以至八十回快結束時,“名利大灰”,反而欣賞起寶玉來。

    認真作官的,不認真作官的,都沒有太大成就。看來這就是“賈門之數”了。

    我們不必在官場規則、政治鬥爭上糾纏太多,實際上仕途本來就是金字塔,越上層人數越少。賈家的根基榮耀,也是沉重的束縛,不比賈雨村可以輕裝上陣、肆無忌憚、喪心病狂。

    賈府的祖宗是軍功出身,死人堆裡爬出為,幾天沒飯吃,幾天沒水渴的。如今的子弟,誰又能吃這樣的苦?即使自己願意,家人、父母、妻妾、丫鬟,誰捨得他去吃苦?《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寫“篤保被他哥哥的成就籠罩住了,不成材,學著做個小浪子,此外也沒有別的志願”,賈家子弟又何嘗不是相同的處境?

    賈珠如果活著,也逃不過這兩條路,要麼像賈赦、賈珍一樣荒淫放蕩,要麼像賈政一樣一生勞碌而碌碌無為。除非他有極強的意志力,能衝破家庭的阻礙--像賈敬一樣在某種“胡羼”中,找到心靈的歸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鮑魚山藥粥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