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小太史

    這個問題其實不對的,實際上在秦始皇死的時候正是匈奴人崛起興盛的時候,也曾經乘虛南下。

    當初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屯兵上郡,修建長城,卻匈奴七百餘里。匈奴本身也很鬆散,所以一直被壓制,再加上秦始皇這位千古一帝的威懾,匈奴人也不敢有小動作。然而,秦始皇死後,匈奴人也出現了一位鐵血君王——冒頓單于。

    冒頓單于繼位後,趁著中原大亂,開始整合力量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後,隨即併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等匈奴別部,並收復了蒙恬所奪的匈奴地,在楚漢相爭時期也曾多次襲擾邊地,甚至將統一中原後的劉邦圍於白登山。

    匈奴人只是想做一個獵人,他們將中原視為羊圈,每年都進行許多次掠奪,並透過這種手段逐漸增強自己的力量。至於大規模南下統治中原,他們沒有這個想法也沒這個能力,畢竟讓別人管理羊圈自己隨時享用比親自管理羊圈強多了。

  • 2 # 天命蜉蝣

    你當長城軍團是擺設啊?當時大秦帝國最精銳的軍隊都駐紮在長城,因為不滿胡亥繼位,即使大秦帝國覆滅也不曾離開長城,直到中原平定,大漢派兵接守長城,這支老秦人才離開長城,遠遁深山

  • 3 # 庭州行者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匈奴在秦始皇時期和秦始皇駕崩到漢朝統一這期間,到底處於怎樣一種情況。

    【配圖為匈奴獵人】

    首先,匈奴在秦時,並沒有向漢時那樣,居於漠北霸主的地位。秦時匈奴的單于為頭曼單于,彼時匈奴的處境是這樣:東臨東胡,西接月氏,南抵大秦,史記記載,匈奴面臨“東胡強而月氏盛”的局面。所以,匈奴此時的重點在於,如何在強敵林立中生存下去,而不是染指大秦。

    【配圖為驍勇善戰的秦軍】

    再有,秦始皇當年令蒙恬率軍北擊匈奴,奪取河南地(陰山河套地區),結果為“頭曼不勝秦,北徙”。然而秦始皇死後,中原內亂,匈奴又趁機奪回了陰山河套地區。再往南,一是有黃河阻隔,二是其生產力並不發達,無力再往南。

    【配圖為秦朝名將蒙恬】

    所以,秦始皇死後,匈奴並不是完全沒有南下,而是南下奪回了陰山河套地區。至於為什麼不繼續南下,一是由於其東西都有強敵,使之無力對中原發動攻擊;再有其實力,生產力水平制約了其繼續南下。

  • 4 # 君山話史

    秦滅六國之前,匈奴曾多次襲擾趙國北邊,後來被李牧包了餃子,損失十餘萬,不敢南下。大秦帝國一統天下後,當時流傳一個神秘預言:“亡秦者胡也。”這裡“胡”其實指後來秦二世胡亥,而秦始皇不識天機,認為是以匈奴為主的北方胡人。

    公元前215年,派蒙恬發兵三十萬,對匈奴發動雷霆一擊,將其勢力逐出河南地。次年,蒙恬又奪取河套以北的陰山地區,設四十四縣,置九原郡。之後,秦軍渡過黃河,攻取高闕等地。為防匈奴南下,秦始皇徵發大批人力,修築長城防線。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蜿蜒萬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這是秦帝國強大的寫照。蒙恬駐守北疆十餘年,威震匈奴。

    蒙恬北伐,大大削弱匈奴的力量。為了奪回河南地,頭曼單于多次反撲,均被蒙恬打敗,無奈之下,只得遷往荒涼的北地。此時的匈奴,不要說跟大秦帝國對抗,就連鄰國東胡、月氏都比它強大。

    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上臺。與此同時,匈奴的歷史迎來轉折,一位曠世梟雄橫空出世,他就是被列入世界十大梟雄的冒頓單于。此人天縱英才,英明神武,武功蓋世,冷酷無情。

    當時大家都把匈奴當作病貓,特別是東胡人非常傲慢,一會兒索要名馬,一會索要美女,冒頓單于不動聲色,你要什麼就給什麼。當東胡索要土地時,冒頓單于說:沒門!然後傾舉國之力,一下子滅掉毫無準備又狂妄自大的東胡。緊接著,冒頓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再幹掉月氏,成為北方獨一無二的霸主。

    等到匈奴兵鋒南下之時,大秦已經滅亡,大漢帝國取而代之。由於秦末戰亂,河南地(黃河河套西北)被樓煩、白羊兩個部落佔據。匈奴大軍越過陰山,渡過黃河,勢如破竹,吞下河南地,把蒙恬修建的河套長城拋在身後,將漢匈邊境,恢復到蒙恬北伐前的格局。

    直到數十年後,名將衛青發動河南戰役,大漢帝國才重新奪回這一戰略要地。

  • 5 # 西府趙王爺

    沒辦法,實力他不允許啊,當年秦始皇北擊匈奴那一下可打得不輕。

    而這就不得不提一提蒙恬蒙將軍了,也就是易小川他哥,秦始皇北擊匈奴的主將。

    當初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便著手解決匈奴問題,他派蒙恬率30萬大軍北上主動進攻匈奴。這秦軍戰力還真不是蓋的,蒙恬率軍一舉擊潰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匈奴不服又來挑釁,結果又被蒙恬擊敗,至此匈奴徹底福氣,開始向北遷徙。這便是歷史書上說的匈奴單于“頭曼不勝秦”,被迫“北徙”十餘年。

    “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賈誼

    楚漢之爭時,匈奴實在是還沒緩過勁來,同時又面臨著周邊國家東胡和月氏國的威脅,只是儘管有這個想法,也是不可行的。於是匈奴在楚漢爭霸之際先後擊敗了強悍的東胡和月氏國,這才有了漢武帝時期張騫遠走西域,尋找月氏國結盟,一同對付匈奴。所以當匈奴徹底陳霸草原,有能力來打中原的主意時,劉邦也已經打敗項羽,建立漢朝。

    當然了,匈奴在楚漢爭霸之時也不是一點事情沒做,它還是稍微動了些手腳的,比如它在這個時期趁火打劫重新佔領了河套地區,但是也就到此,並沒有率軍南下。

    講到這裡我們不如講講一個與此類似的歷史時期——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董卓入京, 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大亂,為何沒有一個北方遊牧民族趁亂入侵中原呢?

    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黃巾起義期間,幽州公孫瓚威震北方的鮮卑;涼州有董卓震懾其他的遊牧民族;至於曹魏建立後,強大的軍事實力使得這些北方遊牧民族更加不敢輕舉妄動了。曹操統一北方後,重創烏桓,多次擊敗匈奴後,一時威震南匈奴。

    其實總而言之,就是各方勢力相互牽制,加之自己本身的國力不足以來發動一場大戰。畢竟一場戰爭的產生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每個國家,每種勢力,都是想要從戰爭中獲得最大的利益。如果自己都不確定發動這場戰爭是否勝算的機率大,那又有誰會去做這種賠本買賣呢,弄不好沒有得到更多的領土,轉頭髮現自己的老家都被掀了。

    匈奴之所以沒在中原亂世之時趁虛而入反而實在西漢王朝建立後成為心腹大患,乃是因為它當時的實力正好成長到了那個地步。所以,看待歷史不能瞎比較,不同時期其面臨的環境和自身情況都是不同的,匈奴也有強弱期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惠位元什麼樣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