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流墨客370
-
2 # 涵虛堂書法工作室王雷
書丹是一個碑刻術語,指用硃砂直接將文字書寫在碑石上。南宋姜夔《續書譜》:“筆得墨則瘦,得朱則肥。故書丹尤以瘦力奇,而圓熟美潤常有餘,燥勁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後泛稱書墓誌銘為書丹。
一般刻碑都會把格子打好,然後在格子中進行書寫,再讓刻工去進行雕刻。現在也有書法家寫在紙上,再將紙上的字描在碑上。這樣做,有幾個情況要講一下。
一是撰寫墓誌銘的人大多是有名望的人,極少是由刻工撰寫的內容,寫成文章後,再有當地頗具書名的人進行書寫,這也體現出主人家的交際廣泛。
二是由國家定下的大型活動,比如泰山封禪等重大事情,那就更加得請著名書家來撰寫了,這相當於國家顏面了。
三是民間刻工不佳,拓片不如碑字,碑不如書丹的道理也是有的。
所以,必須要書丹後才能開始刻
-
3 # 老倪習字
書法好的不一定會去刻碑,刻碑的書法不一定好,為了更好的把碑刻好,一般都是先用硃砂寫好,工匠再刻,尤其是大家作品。
-
4 # 為龍書法
非常感謝邀請。碑刻為什麼要書丹才能刀刻?這個問題,應該說碑刻不是篆刻,篆刻是有直接入刀刻制而成。但是,也不否認碑刻也有這種現象發生。猜測應該是少字數還可以,如果成百字或是上千字,恐怕是做不到的。所以,必需書丹,打好樣稿,才能刀刻。這樣心中有數,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比較理想。當然,書家寫好底稿,至於能不能完全再現原跡的風貌,這還真是不好說。如果書家自書自刻,那是絕對沒有問題。如果是高水平的刻手,應該說,也沒有問題。但是,如果遇到低劣的手工藝人,那就隨心所欲了。就猶如現在的打字員,如果文化水平高,你所交待的文稿,不但負責打字,錯別字與標點符號的正確與否,都一一校對的準確無誤。刻手也是如此,也與自身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高低有直接的關係。甚至出現錯字連篇,丟三落四,草草了事的現象。當然,有的是時間緊迫,倉促著刀。有的是條件所限,一人難為。有的是狀態不佳,應酬了事。這都影響最終的整體效果。但有趣的是,有些低劣的刻手,所刻制的碑版,經過歲月的打磨風化,反而成了藝術精品。其稚拙情趣,妙造自然所呈現的風味。如今卻令人痴迷不已,受到眾多書人的追捧,你說奇怪不奇怪。越說越遠了,就此打住。
-
5 # 昭銘軒書畫
如題:碑刻為什麼要書丹才能雕刻?
這個問題,與碑刻的製作工藝和古代的社會條件有關係。
一個碑刻的完成,比如墓誌銘,有碑本身、有文辭、有書法、有鐫刻。
若要講究的話,這幾個方面,都需要找高手來完成,方顯墓主人的尊貴和後代的孝道。
而這些技能,很難集中在一個人手裡,便會形成自然分工:撰文的撰文,書寫的書寫,或者撰文書寫由一人完成——這兩部分內容,往往是在文人士大夫所擅長,而治碑、鐫刻,往往由“匠人”階層來完成:文人士大夫是不屑於做這個的。
撰文就不說了,歷史上若干文豪都為別人寫過墓誌。
關於書丹,那就是撰文之後,和鐫刻上石中間的工作了。大致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在碑上書寫,即為典型的“書丹”,另一種是在紙上書寫,再轉移到碑上,比如雙鉤等方法。這便是廣義的書丹了。
書丹的“丹”,一般是指硃砂,據說要加膠、加醋,想其作用,一是增加黏性、二是調和粘稠度以便於行筆,用醋的作用是其酸性會對碑石產生一定的腐蝕性,便於鐫刻時精確把握,還會降低石碑鐫刻部位的硬度,便於鐫刻。
《隸釋》:“《石經》,蔡邕書丹,使工鐫刻。”
南宋姜夔《續書譜》:“筆得墨則瘦,得朱則肥。故書丹尤以瘦力奇,而圓熟美潤常有餘,燥勁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
是否有不經書丹就直接上石的呢?千唐志齋一塊邊長0.42米正方形的六品宮女墓誌,文中未見姓名和籍貫,製作粗糙,不經書丹,可能是直接在石上湊刀,反倒樸拙憨態,自然天成。
書丹,是治碑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忽略了這一環節,很難達到精美、最大程度地再現書寫者的書法原貌和韻味,就失去了聘請高手書寫的意義了。
與直接在摩崖上鑿刻,有不同的追求。
-
6 # 王廙
首先說為什麼要書丹?
古人給我做了總結,目的就是減少失真。
第一勒石,把寫在紙上的字,在紙張背面圖上顏色,透過溼潤敲擊影印到碑上,此過程稱作勒石,所以很多筆畫會在轉移過程模糊不清,這是第一次失真。第二次失真就是篆刻,把筆法變成刀法這是第二次失真。
我們把第一步變成書丹,也就是用硃砂直接在石頭上寫,那麼只要篆刻的刀法更精確一點的話,就少了勒石影印的模糊,而變得更加清晰。
然後說書丹,一般沒有書丹的都是在石頭上直接篆刻,而有書丹的基本是名家所寫,也就是篆刻和書寫分工來做,而不只是一個匠人的工作了,因此它具有藝術性,流傳的意義。
同時需要強調不是每個名家都能趴在石頭上書寫,尤其有名位的書法家,所以有名家書丹的碑刻也十分寶貴,通常情況就是名家寫在紙上然後勒在碑上,以免書家伏碑了。
書丹常見的是用硃砂來書寫,很多時候由於風俗習慣,顏色對比是否鮮明,我們不用硃砂書寫而用墨,雖然顏色是黑的,我們仍然習慣性的叫書丹。甚至只要是這個書法家寫的,那麼不管是直接寫在石頭上還是勒石,都一樣尊稱書丹。
-
7 # 手機使用者烏龍
說二句,刻碑,碑主把所要刻的內容,交給刻碑藝術者,也叫藝術工匠。藝術好的工匠,按照碑主的要求字數,進行格式化,叫書丹。《書丹,現在很少用》需要什麼字型?確定後,有工匠直接把碑文寫好。叫書寫碑文。刻碑,刻碑工具象一把把的修腳刀。材料堅硬聽工匠說是烏鋼的。工匠根據字型選擇好工具,《也叫鋼筆》,進行敲刻。敲刻就是把筆拿好,用小錘頭敲打上端,實施筆劃淺現。好的藝術工匠敲刻很快,簡單的也就一兩天,複雜的也就一個星期左右。淺談刻碑,不足指正。
-
8 # 呂永亮
”先書丹,後刀刻” 是職業素質及重視的態度。
直接下刀刻字當然也行,秦漢時期不還有叫做”急就章”的官印嗎。(臨時應急用)
我們可以在碑刻中(古代),透過先書丹後刀刻還是直接刀刻中,能大概推斷出當時的場景與規格。
回覆列表
謝邀,回答這個問題應在兩種選擇之間,其中碑於帖的區別。古代碑刻都是先將書寫之內容寫在石上後經人刻之為碑。尚不存在直接用刻手刻在石上。兩者之間的區別是刻手和書手是各實其職。沙孟海先生曾經對二者的區分是很有道理的。那麼帖之然,如蘇東坡的寒食帖,楊瘋子的韭花帖,顏魯公的祭侄文稿等,都是作者將要書的內容寫於紙上,方為帖。請老師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