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臨知

    我個人是從28歲才開始比較系統的學習國學,目前學習了6年。但是也並不是全部。國學的體系太龐大了,我只是從周易、資治通鑑、道德經、論語、中庸、大學、孟子、孫子兵法、鬼谷子、王陽明心學等學習。有一些如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是每天都會重複讀的,有一些是會購買課程每天花兩個小時在上班途中聽的。還是有一些心得的。但是學習國學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

    1.非自我認知到一定的境界無法學習

    學習國學之前首先對自己要有一定的認知。而人對自我的認知程度是與個人的挫折經歷很相關的。非受到一定的挫折,從個人的過往經驗中找不到答案了,才有可能去尋找一個根,這個根就是國學。這種自主學習的慾望很難被激起,所以造成當前很多人都不會學習國學。

    2.門檻極高,短時間無法成學。

    說門檻高,還是要從幾個方面。一個方面,國學的文字都是文言文,年代比較老,讀起來很是枯燥。並且文言文較白話文簡潔,往往 一句話有好幾種理解的方式,如果一個人沒有自我的的認知,沒有自己的一個方向,讀起來會很痛苦。還有一個方面,歷史還好,但是涉及到方法學、哲學,如周易、道德經、孫子兵法,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八卦、陰陽、形勢、虛實、轉換、因果、迴圈等等概念。否則讀到後面是越來越讀不懂的,讓人感覺很抽象,很玄乎。

    3.對國學有一定的偏見

    國學中有部分詞彙,句子,會讓人感覺說得過於直白。或者是有些句子會讓人誤解,這樣造成華人對國學有一定的誤解。我在讀道德經之前,聽說道家講的是無為,我就不想讀。覺得無為有什麼用,遇事就推、躲,肯定不好。但是讀了之後,才知道道家哪裡講的是無為,講的全是有為,道家講的是無為而無不為。還有中庸,很多人以為講的是中不偏 ,就是不偏向於哪一方,庸不易。講的是不變化。而在中庸中對中的解釋是,“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講的是一種情緒控制。“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謂之中和之道。讀之後發現很多人對一些詞語皆有誤讀之意。如:有很人說要“率性而為”,都覺得是要遵從自己的本心而為,發揚個性。但是中庸之中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為道”,這個說明所謂率性是指要做合乎自然稟性的事。所以誤解與偏見太多。

    給您一個建議,如果真的要讓學生學習國學,我建議你整理一分我剛說的,被現在的人普遍誤解的原文,與學生講解。再找一下當前我們用的詞語,是從哪裡來的。給學生講解。如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乾卦中的詞:潛龍勿用、龍現於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群龍無首;坤卦中的詞:如履薄冰(履霜堅冰,至)。透過這樣激發一下學生的興趣。

    路漫漫其修遠兮,願您上下求索,做好國學的啟蒙。

  • 2 # 周俊民

    要讓學生學好國學,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中華厚重的文明史,以激發學生學國學愛國學的興趣。其二是讓學生知道國學的重要性,她是中華文明滋生和傳承,有了國學的深根厚基,才有現代文化的發展。其三是注意教學方法,不要死板地灌學生感到枯躁,要結合典故以故事的方式教學一些相關內容,讓學生熱愛國學,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還要過古漢語語言文字關。老師對國學要有堅實的基礎。能隨時解答學生的凝難問題。

    不成熟的看法,拋磚引玉,以供參考。

  • 3 # 石老師談中小學教育

    作為一名國學老師,怎麼能讓學生學好國學國學雖好,扔需理智對待。時下,國學熱是一浪高過一浪,誠然,傳統文化裡面有很多值得我們汲取的營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盲目的跟風,要選對方式方法。良好行為準則及習慣的建立,則需要家長及老師首先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告訴孩子,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讀經圈子裡流行一句話,“讀經的孩子是有福的”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應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我們以《弟子規》來說。01適用於年齡2--8週歲的孩子,相信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在家裡時一般都會有看繪本等書的習慣,老師可以藉助此類書籍來進行教育。比如繪本類,某一頁上可能就會對應有某一道理,老師就可以在給孩子講繪本故事的時候,把《弟子規》裡的這一道理一併講出來,也可以在孩子理解了《弟子規》的道理後,與孩子一起以遊戲的方式,在繪本故事裡比賽找對應的道理。02適用於年齡3--12週歲的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喜歡作遊戲,老師可以利用孩子這種心理設計情景模擬遊戲,比如弟子規式的過家家,讓孩子一起玩。可以大人與孩子一起玩,也可以多找幾個孩子分組比賽著玩。至於遊戲的情景內容等不用設定太多的限定,讓孩子自由發揮表演。這種遊戲方式也適用於各類的學校等機構。03適用於年齡6週歲以上的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一般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對《弟子規》基本都可以理解,所以可以選擇以觀看電影的方式來學習《弟子規》道理。首先選擇一部合適題材的電影,然後與孩子一起觀看,在觀看的過程中去尋找電影裡面所包含的《弟子規》的道理。為了更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也可以與孩子以比賽的遊戲形式進行。這種方法好用,適用範圍也廣,比較好操作,需要注意的是電影題材的選擇。另外要注意的是,去挑出電影人物符合弟子規內容的行為,而不是挑刺,避免讓孩子養成到處挑刺,不懂欣賞他人優點的毛病。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過程中,老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以及氛圍的平和積極,老師只是平等的參與者,所以建議以遊戲的形式,最好遊戲的勝利者能再給予一些鼓勵或獎勵,以便更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以精神上的肯定激勵式為主的獎勵更佳。總結老師在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得注意以身作則。讀經的方式只能算是家庭教育之外的一種輔助的影響方式,不可替代家庭教育之根本作用,其實不管是讀經教育,還是體制內教育,都不過是一種外因的手段,要想孩子能學好國學,孩子的內因基礎的鋪墊,是很重要的。要不然縱使讀萬卷書,也難有什麼意義。

  • 4 # 彭興文1949

    漢字是國風文化的符號,蘊藏著小人文化和君子文化,由於君子文化深奧抽象,老子就用《道德經》作為君子文化的詞典。一千多年來,掌握國家文化教育的高官都讀不懂《道德經》,所以他們倡導的文化都是虛偽、自私、貪婪、外強中乾的小人文化。所以,今天才會出現這麼多滿口仁義道德,實則是男盜女娼的老虎和蒼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小時候聽不進去戲曲,而隨著年齡漸長,卻是越聽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