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集論社
-
2 # 歡喜的麵館大叔愛煲湯
乾隆爺活了88歲,傳世了43630首(肯定還有沒傳下來的),如果從生下來算起,平均每年創作了495.795首,平均每天1.358首,這皇帝老兒是有多閒,多麼喜歡寫詩。
乾先生酷愛東坡肉,啊不,東坡先生,寫東坡先生的詩也是一大堆:
《杜詩》
杜詩於我有何緣,每一見之不忍舍。
寒為衰日可宜冬,暑作雄風足消夏。
於唐拔爾軼盧駱,在漢綽然媲班馬。
清詞麗句空古今,一一皆從性中寫。
嗚呼今而有其人,磬折吾當拜風下!
《蘇軾偃松圖》
東坡先生倔強人,畫禪筆陣皆相似。
禿毫特寫老松枝,老松枝偃性不死。
譬如壯士頭可斷,古心勁節焉肯毀。
磕敲應作青銅聲,虛堂謖謖寒濤起。
乾先生對於詩歌喜愛,倒也體現在他走到哪兒看到哪兒,看到哪兒寫到哪兒,任何事務都可以成為他詩歌的題材:
《過蒙古諸部落》
小兒五歲會騎駝,乳餅為糧樂則那。
忽落輕莎翻得意,揶揄學父舞天魔。
除了騎駱駝、吃奶餅,這首詩其他的意思我這還真沒怎麼理解。
《觀採茶作歌》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
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雲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
無事迴避出採茶,相將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穀雨臨明朝;
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鑣。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
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對於勞動人民的歌頌,乾先生也是寫了挺多的,這看來也是個好皇帝。
《詠煎鹽者》
一歷篷蘆廠,載觀鹽灶民。
樵山已遙遠,釜海亦艱辛。
火候知應熟,滷漿配欲勻。
可憐終歲苦。享利是他人。
乾先生看張畫也能吟詩一首,心生佩服!
《唐寅桃花庵圖》
吳中愛看吳人畫,況是吳人畫最高。
世上只期為散木,庵前疑復綻新桃。
松風寒處安茶銚,石凍春深試酒槽。
七字志懷頗見道,寧云溪壑興堪陶。
乾先生的詩好不好,那各位看官自己說了算。那唯一一首入選課本的,就是下面這首了:(這首詩倒是不知真假)
-
3 # 春日之虎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不充高雅,只說真實。清代公認的詩詞大家而且是滿族人的不是乾隆大帝,而是納蘭性德。先看一個寫的最好的,就弄明白乾隆的詩詞在中國燦爛的詩詞創作中應有的地位了。先欣賞一首納蘭性德的代表作。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向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人都說納蘭性德詞風似南唐後主李煜,那就拿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與納蘭性德的上面的詞做個比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華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無需多言,其義自現。清朝時詩詞創作公認的水平最高者納蘭性德比不上南唐後主李煜的詩詞,那麼乾隆的詩詞創作也可見一斑了。詩詞創作在於精而不在於多,創作的再多,成不了精品,都會隨風而去。乾隆的一生寫詩41863首,只有一首選入小學課本,這恐怕主要原因他曾是乾隆帝,如是平常人,這41863首詩詞,早已付之於灰塵了。那麼,乾隆入選小學課本的這首詩,寫的如何呢?請欣賞。
《飛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飛入蘆花都不見。
這分明就是一首兒歌,而且詩眼“飛入蘆花都不見”,據說還是清大學士紀曉嵐給補上去的。
清朝歷經近三百年,為何不能創作出唐宋時期燦爛詩篇呢?
清王朝是由女真族也就是現在的滿族建立的。清王朝建立後,雖然接受了漢文化,但總體上說,漢人是長期被壓制的,漢族文人也是被長期壓制的,而詩詞創作需自由放飛精神世界,這在清朝是不容許漢人這樣做。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就引來殺身之禍,如此環境下,怎麼能創作出如盛唐時那樣燦爛的詩篇呢。當時,只有清貴族才可任意發揮,但這些人尚處於學習階段,對漢文化那能深明其義呢。
回覆列表
乾隆皇帝號稱“十全老人”。可見他的自信非常大。這樣一個皇帝自然想在各方面都做到極致,從而比過歷史上所有皇帝。所以除了文治武功他非常自豪,就是藝術創作也精力十足。乾隆一生作詩超過四萬首。這什麼概念?超過了唐代所有詩人數量總和,非常驚人。當然大家都知道乾隆的這些詩論質量就很一般了,但這份精力和喜好也算是厲害了。這也得益於他活得久,做皇帝時國家正處於最好的時期。可是乾隆作了這麼多詩,也只有一首入選了教科書中。而且仔細算起來,即使是這唯一的一首,也不能全算乾隆所創。
這首《飛雪》是不是很朗朗上口,讓我想起了漢高祖劉邦,他那首《大風歌》也是如此的白話,按當時來說就是白的不能再白的大白話。可是人家並沒有一直寫下去,不像乾隆一發不可收拾。
對比一下。我們最熟悉的詩人裡面誰寫的詩最多呢?那就是一生在為國家奔波的陸放翁。一生寫了大概9000首。和乾隆一比,也差了好幾倍。
至於為什麼說這首唯一入選的《飛雪》也不能完全算是乾隆的呢。
話說有一年冬天,乾隆帶著大臣們一起去西湖玩,看著天空中紛飛的雪花,乾隆突然來了靈感,開口道: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念著念著,還差一句,乾隆卡住了。大臣們在背後面面相覷,乾隆好面子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想好怎麼表揚皇帝英明神武了,結果最後一句竟然沒念上來。這時候,大學士沈德潛看著乾隆稍顯難看的臉色,趕緊救場:“飛入蘆花都不見”。這給乾隆下了臺階。很明顯可以看出乾隆前三句質量遠不如沈德潛最後一句。
所以嚴格算起來,這都不算是乾隆的。恐怕有很多首詩實際創作人都不是他,只是他是皇帝。又好大喜功。身邊的大臣也會滿足他的虛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