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窯瓷器的類別與紋樣裝飾
吉州窯瓷器種類繁多,紋樣裝飾豐富多彩。按胎釉可分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繪和綠釉等類。在裝飾技法上採用灑釉、剪紙、貼花、剔花、印花、彩繪、劃花和堆塑等,變幻無窮,在瓷器的實用性與藝術性上得到統一。
青瓷類
有青綠、米黃、醬褐等釉色。在醬褐釉瓷方面本覺寺窯床底下層和同層位的天足嶺堆積層中發現有醬褐釉豌、罐和短流注壺等一類器物。這兩處都是未經擾亂的堆積層。它的燒造方法和浙江紹興出土的三國青瓷及唐越窯燒造技法相同,使用的是高嶺土襯塊燒。此類器與豐城洪州窯晚唐間燒造的短流注壺、雙系罐,河南鶴壁集窯瓷壺、注子和雙系罐等相近似。青瓷器質粗夾細砂,胎釉間先施一"化妝土",再燒一層醬褐釉。釉不及底,碗內襯貼五六塊高嶺土,以免疊燒時搭釉。這些產品的燒造年代可提早到唐代晚期。青灰、米黃釉瓷器在尹家山嶺、上蔣嶺、茅庵嶺等均有出土,胎質灰白,較堅,數量很少,與吉州窯的胎質相同。主要器物有蓮瓣紋高足杯、刻畫纏枝暗花碗、淺腹盤、鼎爐、圈足盤、素面高足杯和碟等,有的施釉不及底,開冰裂細片。盤、碗和素面高足杯等,底露紫紅色不施釉"血底足",其中蓮瓣紋高足杯似五代期間燒造,其他器物均見於江西省南昌、清江、東鄉和新幹等地宋元墓。從胎釉分析,應是吉州窯燒造。有的如仿龍泉釉高足杯,因火候、胎土和燒造技術上的差異,釉色青中泛黃。
乳白釉瓷類
胎質灰白較細。以碗、盞、碟、缽為多。釉色白中泛青黃,釉薄不及底,近似早期影青瓷。底足切削較粗糙.底式有平底、圈足之分,有的圈足高達2.7釐米。乳白釉瓷以碗為多,窯床底下堆積層所出厚唇和折唇碗始燒於晚唐五代,至元代末期。碗內底一般多印有"吉"、"記"、"太"或醬釉書以"吉"、"記"、"福",少數器書"慧"、"太平"和"本覺"等款識。常見器型還有玉壺春瓶、器蓋、粉盒、小罐和玩具等。乳白釉瓷以印花裝飾為主,多見於碗、瓶和碟一類器。印花碗內底多飾梅花、纏枝花卉、雙魚戲水或鳳採牡丹圖案,口沿空間以回紋填補。玉壺春瓶器腹兩側壓印一組鸞鳳主題圖案,圖案以外的空間部位飾以纏枝牡丹,近底部環以凸如意首紋一週。主題突出,紋樣嚴謹精緻,佈局勻稱明麗,達到了裝飾與造型的統一,具有定窯型印花瓷的典型風格。這說明吉州窯不僅富於創新,還善於博採眾長。
白釉彩繪瓷類
彩繪瓷屬釉下彩,是直接在胎坯上彩繪,然後施加薄釉。它與磁州窯彩繪瓷先在胎壁上塗以白粉,然後施釉再著色彩不同,兩者似有承前啟後的密切關係。此類彩繪瓷的胎釉與乳白釉瓷相同。主要器物有罐、瓶、盆、爐、壺、枕、粉盒、器蓋和玩具等。紋樣裝飾多為吉祥如意等與民間習俗相關聯的寫意畫。如蛺蝶、雙魚、雙鴨戲水(成雙)、躍鹿(祿)、鵲(喜)、回紋(連續不斷)等,以及與繪畫相聯的折枝梅、蘆草、梅竹,和圖案有關的海濤、八封、六邊形和連弧紋等。畫面的各種構思都是根據不同的造型需要而設計的,遠看主題突出,近觀紋樣精細。一般來說,瓶類頸部飾弦紋、回紋,腹部飾海濤或六、四連弧開窗,內多繪躍鹿、雙鴨戲水圖案,有的則繪芍藥、飛蝶、梅花,點綴以竹葉或纏枝花草,構圖靜中有動,具有安定、和諧、新穎的美感。罐類器亦多飾連弧開光、躍鹿、海濤、花蝶、蘆草和蓮瓣紋;盤多繪雙魚戲水,與器物的形制配合得十分協調。壺類器多飾花蝶、纏枝蔓草、梅花、蘆草紋樣。杯形器多飾弦紋、梅蝶紋。粉盒蓋面多為弦紋、葵花、梅花、蘆草、蘆雁、蓮瓣和乳釘紋樣。瓷枕邊沿多為寬頻弦紋,內為三弧、八弧開窗,窗內繪以梅竹、松枝、海濤紋,有的為四邊或六邊連續"山"字形構圖。鼎爐頸部多飾回紋,腹為連弧開窗,內繪梅竹、蓮花、躍鹿、八卦、鴛鴦戲水、窗外襯托以蓮瓣、四邊或六邊幾何紋樣,裝飾和造型十分統一。
黑釉瓷類
黑釉瓷是吉州窯開放"異彩的山花",又稱之為"天目瓷"。它利用廉價的天然黑色塗料,透過獨特的製作技巧,產生變化多端的釉面與紋樣,達到清新雅緻的效果,表現出民間的"實用藝術和樸素風格"。常見器物有碗、盤、碟、缽、瓶、壺、杯、高足杯、鼎爐、罐、器蓋和玩具等。胎質夾細砂。
黑釉瓷紋樣裝飾大體有剪紙貼花、彩繪、灑釉、剔花、刻花.劃花、木葉貼花和素天目等。其中剪紙貼花和木葉貼花裝飾僅見於吉州窯,是風格獨具的裝飾。而"油滴"、"兔毫"、"灑釉"等窯變色斑更是黑釉瓷中的名貴品種。據史書記載,宋人鬥茶品茶專尚兔毫盞。宋徽宗說過:"盞色以青黑為貴,兔毫為上。"新近出土的黑釉瓷紋飾有木葉紋、鸞鳳紋、鹿樹兔毫紋、月梅紋、月竹紋、灑釉蘆荻紋、散綴梅花、虎皮斑、剔花填釉折枝梅等。各種窯變色斑猶如雲霧、細雨、蘆花、玳瑁的甲殼、虎皮的紋斑或青、藍、綠、紫的火焰,這些異彩繽紛的釉面裝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大自然美好的記憶。剪紙貼花多運用在碗盞內壁,採用同一樣式的剪紙,三點或四點均齊排列,口沿襯以二方連續的帶狀花邊,使畫面整體與盞碗輪廓勻稱協調。木葉紋裝飾和剪紙貼花一樣是吉州窯裝飾藝術中的兩朵奇範。這種木葉紋多裝飾在黑釉碗(盞)內,有單片的木葉,有半葉掛於盞邊的,也有雙葉萱落或三葉散點的。吉州窯黑釉彩繪瓷多為月光底下的梅樹、竹枝、飛蝶或風雪中的蘆花,有含蓄的風味和濃厚的國畫意境,開創了釉上彩繪的先河。在文字裝飾上,有壓印、彩書"吉""記"、"福"、"慧"、"太平"、"粉合十分"、"尹家個"、"本覺"、"舒家記"或剪紙"金玉滿堂"、"長命富貴"和"福壽康寧"等,表達了民間習俗和嚮往美好康樂的願望。黑釉剔花填釉折枝梅裝飾,迎雪盛開,別具雅趣。簡練的刀法,剔畫得形神兼備。
瓷塑技藝也頗具盛名。各種瓷塑包括有人像、牧童騎牛、雞鴨、牛、虎、象棋、瓷珠等。其個牧童騎牛與南北韓海域中國元代沉船中的景德鎮窯牧童騎牛瓷塑極相近似。其中有一彩繪瓷片,上繪人像,側置一酒罈,極似宋畫。這些優秀的裝飾藝術對研究宋代窯業、地方歷史和服飾是重要借鑑,至今仍是我們陶瓷工藝上值得繼承和發揚的珍貴遺產。
綠釉瓷類
綠釉瓷屬於低溫鉛釉。主要器型有盆、枕、碗、盞、碟、長頸瓶、壺、三足爐、器蓋和建築飾物等,以枕為多。胎質粗松。主要紋樣有弦紋、蕉葉、乳釘、纏枝牡丹和水波紋等,均系釉下刻畫或壓印。瓷枕以北部各窯堆積發現最多,這類瓷枕在江西修水、臨川和豐城等地均有發現。
吉州窯還燒造黃釉瓷。主要器型是三乳足鼎爐、爐壁壓印有凸瓣牡丹或水波紋樣。搞收藏一般是從瓷片開始的,有了瓷片標本才會做到心中有數。看天下藏友都有收藏瓷片這個愛好。
吉州窯瓷器的類別與紋樣裝飾
吉州窯瓷器種類繁多,紋樣裝飾豐富多彩。按胎釉可分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繪和綠釉等類。在裝飾技法上採用灑釉、剪紙、貼花、剔花、印花、彩繪、劃花和堆塑等,變幻無窮,在瓷器的實用性與藝術性上得到統一。
青瓷類
有青綠、米黃、醬褐等釉色。在醬褐釉瓷方面本覺寺窯床底下層和同層位的天足嶺堆積層中發現有醬褐釉豌、罐和短流注壺等一類器物。這兩處都是未經擾亂的堆積層。它的燒造方法和浙江紹興出土的三國青瓷及唐越窯燒造技法相同,使用的是高嶺土襯塊燒。此類器與豐城洪州窯晚唐間燒造的短流注壺、雙系罐,河南鶴壁集窯瓷壺、注子和雙系罐等相近似。青瓷器質粗夾細砂,胎釉間先施一"化妝土",再燒一層醬褐釉。釉不及底,碗內襯貼五六塊高嶺土,以免疊燒時搭釉。這些產品的燒造年代可提早到唐代晚期。青灰、米黃釉瓷器在尹家山嶺、上蔣嶺、茅庵嶺等均有出土,胎質灰白,較堅,數量很少,與吉州窯的胎質相同。主要器物有蓮瓣紋高足杯、刻畫纏枝暗花碗、淺腹盤、鼎爐、圈足盤、素面高足杯和碟等,有的施釉不及底,開冰裂細片。盤、碗和素面高足杯等,底露紫紅色不施釉"血底足",其中蓮瓣紋高足杯似五代期間燒造,其他器物均見於江西省南昌、清江、東鄉和新幹等地宋元墓。從胎釉分析,應是吉州窯燒造。有的如仿龍泉釉高足杯,因火候、胎土和燒造技術上的差異,釉色青中泛黃。
乳白釉瓷類
胎質灰白較細。以碗、盞、碟、缽為多。釉色白中泛青黃,釉薄不及底,近似早期影青瓷。底足切削較粗糙.底式有平底、圈足之分,有的圈足高達2.7釐米。乳白釉瓷以碗為多,窯床底下堆積層所出厚唇和折唇碗始燒於晚唐五代,至元代末期。碗內底一般多印有"吉"、"記"、"太"或醬釉書以"吉"、"記"、"福",少數器書"慧"、"太平"和"本覺"等款識。常見器型還有玉壺春瓶、器蓋、粉盒、小罐和玩具等。乳白釉瓷以印花裝飾為主,多見於碗、瓶和碟一類器。印花碗內底多飾梅花、纏枝花卉、雙魚戲水或鳳採牡丹圖案,口沿空間以回紋填補。玉壺春瓶器腹兩側壓印一組鸞鳳主題圖案,圖案以外的空間部位飾以纏枝牡丹,近底部環以凸如意首紋一週。主題突出,紋樣嚴謹精緻,佈局勻稱明麗,達到了裝飾與造型的統一,具有定窯型印花瓷的典型風格。這說明吉州窯不僅富於創新,還善於博採眾長。
白釉彩繪瓷類
彩繪瓷屬釉下彩,是直接在胎坯上彩繪,然後施加薄釉。它與磁州窯彩繪瓷先在胎壁上塗以白粉,然後施釉再著色彩不同,兩者似有承前啟後的密切關係。此類彩繪瓷的胎釉與乳白釉瓷相同。主要器物有罐、瓶、盆、爐、壺、枕、粉盒、器蓋和玩具等。紋樣裝飾多為吉祥如意等與民間習俗相關聯的寫意畫。如蛺蝶、雙魚、雙鴨戲水(成雙)、躍鹿(祿)、鵲(喜)、回紋(連續不斷)等,以及與繪畫相聯的折枝梅、蘆草、梅竹,和圖案有關的海濤、八封、六邊形和連弧紋等。畫面的各種構思都是根據不同的造型需要而設計的,遠看主題突出,近觀紋樣精細。一般來說,瓶類頸部飾弦紋、回紋,腹部飾海濤或六、四連弧開窗,內多繪躍鹿、雙鴨戲水圖案,有的則繪芍藥、飛蝶、梅花,點綴以竹葉或纏枝花草,構圖靜中有動,具有安定、和諧、新穎的美感。罐類器亦多飾連弧開光、躍鹿、海濤、花蝶、蘆草和蓮瓣紋;盤多繪雙魚戲水,與器物的形制配合得十分協調。壺類器多飾花蝶、纏枝蔓草、梅花、蘆草紋樣。杯形器多飾弦紋、梅蝶紋。粉盒蓋面多為弦紋、葵花、梅花、蘆草、蘆雁、蓮瓣和乳釘紋樣。瓷枕邊沿多為寬頻弦紋,內為三弧、八弧開窗,窗內繪以梅竹、松枝、海濤紋,有的為四邊或六邊連續"山"字形構圖。鼎爐頸部多飾回紋,腹為連弧開窗,內繪梅竹、蓮花、躍鹿、八卦、鴛鴦戲水、窗外襯托以蓮瓣、四邊或六邊幾何紋樣,裝飾和造型十分統一。
黑釉瓷類
黑釉瓷是吉州窯開放"異彩的山花",又稱之為"天目瓷"。它利用廉價的天然黑色塗料,透過獨特的製作技巧,產生變化多端的釉面與紋樣,達到清新雅緻的效果,表現出民間的"實用藝術和樸素風格"。常見器物有碗、盤、碟、缽、瓶、壺、杯、高足杯、鼎爐、罐、器蓋和玩具等。胎質夾細砂。
黑釉瓷紋樣裝飾大體有剪紙貼花、彩繪、灑釉、剔花、刻花.劃花、木葉貼花和素天目等。其中剪紙貼花和木葉貼花裝飾僅見於吉州窯,是風格獨具的裝飾。而"油滴"、"兔毫"、"灑釉"等窯變色斑更是黑釉瓷中的名貴品種。據史書記載,宋人鬥茶品茶專尚兔毫盞。宋徽宗說過:"盞色以青黑為貴,兔毫為上。"新近出土的黑釉瓷紋飾有木葉紋、鸞鳳紋、鹿樹兔毫紋、月梅紋、月竹紋、灑釉蘆荻紋、散綴梅花、虎皮斑、剔花填釉折枝梅等。各種窯變色斑猶如雲霧、細雨、蘆花、玳瑁的甲殼、虎皮的紋斑或青、藍、綠、紫的火焰,這些異彩繽紛的釉面裝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大自然美好的記憶。剪紙貼花多運用在碗盞內壁,採用同一樣式的剪紙,三點或四點均齊排列,口沿襯以二方連續的帶狀花邊,使畫面整體與盞碗輪廓勻稱協調。木葉紋裝飾和剪紙貼花一樣是吉州窯裝飾藝術中的兩朵奇範。這種木葉紋多裝飾在黑釉碗(盞)內,有單片的木葉,有半葉掛於盞邊的,也有雙葉萱落或三葉散點的。吉州窯黑釉彩繪瓷多為月光底下的梅樹、竹枝、飛蝶或風雪中的蘆花,有含蓄的風味和濃厚的國畫意境,開創了釉上彩繪的先河。在文字裝飾上,有壓印、彩書"吉""記"、"福"、"慧"、"太平"、"粉合十分"、"尹家個"、"本覺"、"舒家記"或剪紙"金玉滿堂"、"長命富貴"和"福壽康寧"等,表達了民間習俗和嚮往美好康樂的願望。黑釉剔花填釉折枝梅裝飾,迎雪盛開,別具雅趣。簡練的刀法,剔畫得形神兼備。
瓷塑技藝也頗具盛名。各種瓷塑包括有人像、牧童騎牛、雞鴨、牛、虎、象棋、瓷珠等。其個牧童騎牛與南北韓海域中國元代沉船中的景德鎮窯牧童騎牛瓷塑極相近似。其中有一彩繪瓷片,上繪人像,側置一酒罈,極似宋畫。這些優秀的裝飾藝術對研究宋代窯業、地方歷史和服飾是重要借鑑,至今仍是我們陶瓷工藝上值得繼承和發揚的珍貴遺產。
綠釉瓷類
綠釉瓷屬於低溫鉛釉。主要器型有盆、枕、碗、盞、碟、長頸瓶、壺、三足爐、器蓋和建築飾物等,以枕為多。胎質粗松。主要紋樣有弦紋、蕉葉、乳釘、纏枝牡丹和水波紋等,均系釉下刻畫或壓印。瓷枕以北部各窯堆積發現最多,這類瓷枕在江西修水、臨川和豐城等地均有發現。
吉州窯還燒造黃釉瓷。主要器型是三乳足鼎爐、爐壁壓印有凸瓣牡丹或水波紋樣。搞收藏一般是從瓷片開始的,有了瓷片標本才會做到心中有數。看天下藏友都有收藏瓷片這個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