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翁說
-
2 # 洛籽
消極社會文化形態形成的條件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傳統文化中的消極部分對人們生活的深層次影響。例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極端利己主義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義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綱常思想;“羊不合狼爭、民不和官鬥”的小民主義思想;“樹活一張皮,人爭一口氣”的面子思想;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功利主義思想。
這些流傳久遠的傳統消極文化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地影響著華人的意識形態,是華人產生自私、虛榮、窩裡鬥、忌妒、浮躁、保守、自我壓抑等心理狀態的重大根源。
第二,改開後由西方傳入的消極文化因素。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方的科學技術、思想文化和經濟管理和運作模式進入中國,西方的消極文化思想也隨之滲透進來。例如:性解放;精緻的利己主義;弱肉強食生態主義;拜金和功利主義;庸俗的實用主義;等等,隨著西方黃色文化潮水般的湧入,青少年犯罪率巨升,賣淫、嫖娼、吸毒及其相關的觀念形態,象開啟籠子的猛獸,成為現實生活中見怪不怪的現象。
第三,社會轉型帶來的消極文化因素。在這個中國社會大轉型時期,隨著舊有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被不同程度的否定,而新的社會價值觀念系統又沒有真正確立,經濟主導型社會取代政治主導型社會,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各方面、各階層的利益不可避免地發生衝突和碰撞。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使得一些人的社會心理定位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些人在改革中撈取了不同程度的好處,其原有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發生畸變,拜金主義、以權謀私、陰陽兩面人、官場文化等等,都成了新形勢下的典型消極文化形態。
第四,大眾文化素質差產生的社會消極文化因素。由於中國的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和特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華人的文化素質很不平衡。處於社會基層的人,絕大多數的文化能力徘徊於較低的水平。而且缺乏學習與訓練的條件。再加上大學教育重理工、重經濟、輕人文、輕倫理的傾向和社會文化導向的失誤,使得人們的精神世界被“一切向錢看”所主導,使得很多華人為了金錢,置道德、法律、情感於不顧。素質差的人用欺詐的手段發了跡,發跡之後大肆揮霍,講排場擺闊氣、嫖娼賭博、養狗鬥雞、信神信鬼;未發跡的為了不斷不斷膨脹的物質需要偷盜、搶刧、造假,用各種卑劣的手段犯罪,等等現象氾濫成災。這些社會現象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全體公民的意識形態。
-
3 # 學林金喜鵲
消極文化是害人的精神“鴉片”,是引入地獄的“淫賊”“邪魔”,是毀才華的“剔骨刀”。如果你不要幸福了,不要家人了,不要良心了,不要尊嚴了,不要做人了,建議你最有效的辦法是看邪書淫書黑書,最好是創作消極文化,建議你自覺接受消極文化。
一、是人必須有精神,必須有能量。但精神有神魔正邪之分,能量有正負之分,他們分別來自於積極文化與消極文化,文化就是主宰一切的命運。文化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你我他共同建設的,有社會文化、家庭文化、個人文化之分,他們相互影響又可分客觀文化和主觀文化。宇宙是客觀文化,那麼社會就是主觀文化。社會是客觀文化,那麼家庭就是主觀文化。家庭是客觀文化,那麼個人是主觀文化。文化難就難在客觀不可避免性,易就易在主觀可塑可雕性。
二、文化建議既要人人自覺參與,又要國家力量的強力引導,更要社會風尚的建設。而國家強力引導是關鍵,個人自覺性是決定力量。個人必須要自覺建設正確的“三觀”,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只有這樣,你才有強大的正能量文化的吸收能力,才有負能量文化的抵禦能力。
(蔣榮清,2019.10.13)
回覆列表
文化的範疇本市包羅永珍的,人類的一切情緒都可能是文化表達的內容。喜怒哀樂愁。。。這其中,就出現了所謂的"消極"與"積極"之分.
文化的表現形式林林總總,五花八門,尤其是現代社會更是多的不勝列舉。
消極文化,主要是指內容與表達方式的消極,對人的情緒,思想乃至行為產生有違於當代社會價值觀,由位於傳統道德觀,對人的思想意識行為有不良影響的一切東西。
消極文化,如果佔據了文化傳播的比例越大,對社會與人的行為影響就越多,長此以往,對社會及青少年的成長與思想將帶來可怕的危害,甚至導致社會的混亂與暴力。對一個國家與民族的命運多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首消極低迷的個可以讓人意志消沉,情緒低落,一直瘋狂無節操的說唱音樂,可以讓一個青少年的行為思想都發生改變。
網際網路時代,一切加速的變化呈現,一切好的壞的都在突變,如果不能認識消極文化的各種表現,尤其是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將產生不可想象的影響。
80年代,風靡一時的港臺武打片,或許讓剛剛改革開放的華人耳目一新,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正值此段的青少年結幫拉派,打架鬥毆,幾乎成了許多人崇拜模仿的一切。甚至對當時的社會治安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好多青少年應次耳鋃鐺入獄,一生的命運也隨之淪落。消極不良文化的影響可見一斑。
消極文化其實是一種文化貧乏的表現,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消極文化也依然會隨之而出現。文化是無意識的,而人是有意識的,消極文化,歲白了是人類消極思想的體現。
當代人類,面對自然與社會的快速變遷,環境,發展,生活,事業的巨大壓力,都會給消極情緒的產生製造提供條件,有的人在此情形面對困境,選擇了消極逃避,仇視社會,變成了一個冷漠,甚至變態,暴戾,殘酷。雖然可能是生存壓力造成的,但所有消極文化的因素都是其中重要的推手,可見消極文化的危害有多麼可怕。
怎樣抵制消極文化,是一個綜合複雜的課題,它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需要國家政府強有力的支援與施為,甚至是全民族共同的鑄造。
首先,抵制消極文化,需要全社會人們的一種共識,一個統一穩定的價值體系與道德體系的營造,倡導積極向上,不怕困難,勇敢面對的社會氛圍。
新聞,教育,各種媒體多因以正能量的傳播為己任,打造一個文明,法制,和平,公正的社會大環境,讓所有的人們感受大希望與光明。
其次,加強傳統道德文化修養的宣傳,將優良的道德理念傳承延續。
對消極文化實行全社會的監督抵制,發現苗頭,馬上打掉,樹正氣,表彰弘揚正能量行為。
對個人來講,要加強自己的思想見地,學習素養,能力培訓,增加識別能力,自覺抵制一切消極思想行為。
綜上所述,抵制消極文化是一個需長期建樹的問題,無論對國家社會,還是個人,都應該自覺抵制,遠離消極文化,持之以恆方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