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漫讀

    《史記》:“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之谷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能征善戰,叱吒風雲的一代霸王項羽烏江自刎,長達四年多的楚漢也相爭宣告結束。

    在起兵反秦和長達四年多的楚漢戰爭中,項羽一開始憑藉自己的優勢,讓劉邦吃了不少虧,多次至劉邦於死地。項羽和劉邦是一對老冤家,有我沒你,是一對你死我活的對手,那麼劉邦楚漢相爭勝利後,是如何處理項羽的後事的呢? 為何魯國看到項羽的首級才投降呢?

    項羽烏江自刎後,周圍的的漢營將領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分得項羽身體的一部分,王翳割下的首級,事後,劉邦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項羽去世後,楚國各部落看到大勢已去,紛紛向劉邦投降,只有魯地拒絕接受招撫,因此漢營將領們均主張發兵以殲滅之。但劉邦卻極力反對,項羽早年曾被楚懷王封為魯公,這是他第一個封地,第一個正式文職官職,他認為天下已平定,像魯地百姓思念項羽,為主死節、遵守禮儀的情操,決不投降的氣節是值得推崇的,因此派遣特使持項羽首級,按照隆重的禮節到魯地舉行祭祀,並進行招撫行動,魯國父兄本想抗爭到底,卻見劉邦通情達理,見到項羽首級後,開門投降。

    於是劉邦下令以魯公之禮葬項羽於穀城,並親自前往墓地祭掃。他感嘆兩人曾經都在楚懷王手下共事,項羽還是自己的上級,都是為了權力,為爭霸天下而至決生死,項羽是他心中最尊重的敵人。見此結局而念及故人,劉邦也不禁悲從中來、內心充滿痛苦。

    項氏的族人全數被赦免,並保留原來地位。張良之至交項伯、當年在鴻門宴上救了劉邦,在廣武戰場上救了劉邦老爹,也有恩情的項伯被封為射陽侯。項襄在楚漢戰爭中有功於漢,項襄被封為了桃侯。賜姓劉,公元前196年,淮南王黥布反叛,劉襄才以大謁者的身份跟從劉邦平叛。叛亂平定後,劉襄擔任淮南太守。項他,彭城為劉邦部下灌嬰所俘,被劉邦封為了平皋侯。

    在處理魯地百姓不投降的事情上,劉邦以大的格局,善待魯地百姓,善待項羽族人,充分顯示自己不是楚國的敵人,這樣也得到原先楚國百姓的支援,這也是劉邦的高明之處,也或許是劉邦最終勝利的原因之一。

    參考書籍:《史記》《資治通鑑》

  • 2 # 葉子寫實

    鴻門宴後,劉邦逃往霸上。項羽進入咸陽後對已經投降了劉邦的秦王子嬰已經秦國原來的貴族以及朝臣,進行了瘋狂的屠殺,並讓自己的部下屠戮了整個咸陽城然後付之一炬。

    項羽在咸陽曾經分封了十八路諸侯。這十八個王是: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邛、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項羽號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劉邦消除項羽的戒心,在進川后就燒燬了,巴蜀通往關中的棧道以表明自己永不出巴蜀。

    項羽在分封諸侯後不久。齊國和和趙國先後叛亂,各個諸侯國之間就開始相互征伐兼併。劉邦也採用了韓信的計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如天降奇兵一樣,迅速的就把原來秦國的舊部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的地盤奪了過來,並繼續東進。項羽則陷入了不斷地奔波了征戰中。

    劉邦趁項羽平叛齊地聯合各路諸侯趁機攻取了彭城,項羽回師後諸侯聯盟迅速瓦解,劉邦全軍覆沒。

    經過多次的拉鋸戰爭,劉邦和項羽商議以鴻溝為界,結束戰爭分割槽而治。當項羽回師的時候,劉邦撕毀合約趁機追擊項羽。在韓信、彭越等多路諸侯的聯合下,在垓下終於“四面楚歌”,項羽戰敗而死。

    起初楚懷王熊心曾封項羽為魯公,封地為魯地。而魯地又是春秋戰國是魯國的地方,這裡曾經是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故里,儒家講究忠、義、孝、悌,如果舊主不死就投降,就違背了儒家的思想的主旨。而劉邦又是仁義之主,不忍心濫殺無辜,就拿出了項羽的首級給魯國的百姓,讓他們看到項羽真的已經死了,這樣也就不屬於背叛舊主了。魯國的老百姓才向劉邦投降。

  • 3 # 大秦鐵鷹劍士

    楚懷王當了國王后封項羽為魯公,因此魯地百姓成為項羽的臣民;項羽擊滅大秦,為魯地儒生報了焚書坑儒之仇,故魯地百姓想以魯公之禮厚葬項羽,以示魯人懂禮儀,知大義。《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故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

    魯人有一個聖人祖先,也就是匡扶西周、制定周禮的周公旦。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在周武王死後輔周成王理政,平定管蔡之亂、營造了雒邑(洛陽),制定了一系列的禮儀道德,成為後世的人倫規範與治國大道。周公旦長期在鎬京代王執政,因此他的封國由長子伯禽代任,最初魯國很小,他滅了極、項、須句、根牟等小國,並奪佔了曹、邾、莒、宋等國部分土地,成了"方百里者五"的大國。春秋時期魯國也是一個大諸侯國,長期跟齊國、楚國相抗;戰國時代魯國亡於楚國。

    魯人學習先祖周公旦,因此禮儀文化十分厚重,懂禮儀,知大義,是儒學的誕生之地。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召天下博學之士入朝為官,不少鴻儒都去秦國當博士,當時秦宮有七十二博士,以儒家居多。後來因為博士齊人淳于越要求復辟分封制,導致秦始皇焚書,不少儒者為了保護私學而藏書被殺;後因侯生、盧生兩名方士欺騙秦始皇而逃匿,秦始皇坑殺詆譭秦國的儒生、方士460人。魯華人認為秦始皇殘暴好殺,用法治國而不用德治國,因此十分仇恨秦朝;項羽攻入咸陽,焚秦宮室,殺秦宗室,掠秦財物美女,魯人視之為大英雄。

    垓下之戰,項羽被漢軍層層圍困,最終不得不自刎而死;項羽死後,屍體被秦人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五分瓜分,各得一體,劉邦分別封五人為侯。韓信領兵攻掠楚地,楚國各地皆望風而降,唯獨魯地不降,他們據城堅守。韓大將軍對魯地父老說:本將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楚國百萬大軍皆敗於本將軍之手,爾等何必螳螂擋車?一旦城池攻破,玉石俱毀,老幼不留,何不獻城而降,安享和平?魯地父老答曰:將軍神武,世之罕見;項王吾主,死不得全屍,魯人不忍;非厚葬項王不降也。韓信感魯地父老守禮義,為主死節,於是將項羽之頭拿出來給他們看,然後將項王屍體交給魯地。魯地百姓開城納降,厚葬項羽,漢王劉邦親來祭奠,泣之而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真的沒有昏君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