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民眾關注

    魯迅為人很計較,但睚眥必報的程度卻到不了。

    他當時身為全中國稿費收入最高、超過民國政府中高層幹部的作家,經常在文章裡辛辣諷刺拖欠他稿費的出版商,他明明知道肯定會給,仍然給人家扣上“走狗”一類的帽子。這些出版人當時並沒有怎麼樣,但文革期間因為魯迅文章裡的一些話而受到更不公正的對待,甚至被虐致死。由於整個時代是扭曲的,魯迅的話在中間起了多大作用不好說,但他作為被立起來的神,總還是有一點責任。

    我個人覺得魯迅是瞭解自己手裡拿著什麼樣的文字武器的。

    北大的錢理群先生,對魯迅深有研究,他有一書《與魯迅相遇》,也談到了這方面的問題,依他的看法,有關和他人的論爭,總和魯迅的徹底性和不虛偽性有關,非個人恩怨使然,實在皆為是非問題。按照他的說法,“魯迅終其一生(甚至包括他身後,甚至直至今日)也沒有遇到過真正的對手。怪不得我讀當年那些與魯迅論戰的文章,覺得魯迅是入木三分,讓人無處躲藏,而他人卻總是小心翼翼的。

    當年那場著名的“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與“國防文學”即“兩個口號”之爭,其間有很複雜的因素,徐懋庸要算受傷最重的之一了,他後來也有長文回憶與魯迅的關係,其中說到:“魯迅一生愛憎分明,對所愛的人,關心起來是無微不至的。”並講了種種細節。其中是不是有誤傷,我沒有深入研究,即使有,那也不屬睚眥必報,也是兩回事。

    魯迅有一文叫《學界的三魂》,在對當上了教育總長的章士釗的批評中就說到,學界裡就官氣瀰漫,所謂學界,是一種發生較新的階級,本該可以有將舊魂靈略加湔洗之望了,但聽到“學官”的官話,和“學匪”的新名,則似乎還走著舊道路。“所以貌似‘民魂’的,有時仍不免為‘官魂’”,是在深刻諷刺學界那些動輒宣佈自己為人民的代言人者。在此文中,魯迅還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就是魯迅的立場,凡在這一點上虛情假意的,均是他的諷刺物件。

    就說這麼點吧,也到此為止,不想再為這一問題說什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豬時,要補充鈣和磷嗎,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