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戲曲小白的自我理想

    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國粹,是一個集大成的曲種,吸收各曲目之長,之後形成了具有自己風格的劇種。京劇其實就是乾隆時期,為了給乾隆老爺子慶生,其中有一批來自江蘇、安徽一帶的由徽商資助的戲班,立足在北京城,以三慶班為首的一批班子來到北京,這一唱,算是出了名了,然後不斷地經過改良,一代一代的藝人們吸收各曲種之長處,形成了一種以西皮和二黃為主的調子,那時候京劇的班子還不知道自己叫什麼,一個北京的班子到上海來演出,當時,上海人在現場看過這些北京班子演戲,然後把戲班子演的戲定名為京戲,這就是後來我們的京劇,所以,京劇這個劇種是在北京形成,在上海定名。

    京劇的傳承是一代又代人口傳心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可是傳承到今天為什麼它從200年前的流行音樂又變成了當今小眾藝術了呢?

    首先我們要說京劇的美,京劇的大氣和它裡面蘊含的知識文化以及唱唸做打中所顯示出來的中華民族最為大的情懷。一個東西流傳了200多年,到現今還在流傳,一定是有它本身的藝術魅力所存在的。那麼多人,至今都在喜歡它,說明它本身的魅力是我們無法用言語來企及的。

    京劇講究字正腔圓,很多人覺得聽不懂。其實怎麼會聽不懂呢,京劇所用的是湖廣音中州韻,湖廣音就是湖北以及周邊一帶的音,中州韻就是今天講的陝西山西河南交界的這一帶。這個語言對京劇的形成是有非常重大的影響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代的大部分京劇藝人祖籍來自於湖北陝西安徽江蘇一帶。

    那麼今天大家為什麼覺得聽不懂呢?因為現在大家都習慣講普通話,而普通話普及是從幼兒園就開始的,小學生們從小都說普通話,長大了自然而然對這種方言有所陌生,而京劇所用的這種地方語言其實跟普通話有很大的關聯性,它相較於其他的方言,其實是最接近普通話的一種方言了。我們只要多聽就會聽懂。

    京劇的節奏也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麼慢,王珮瑜瑜在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的節目中,老闆總結京劇節奏的幾句話就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廢話不說。如果要唱很慢的節奏,或者濃重的筆墨在演這段戲,他節奏慢,便於抒發感情,這就叫二黃慢班。而西皮快板,往往長篇大論,但節奏很快地就把事說完了。而很多述說距離的劇目也可以說是兩三步就萬水千山。

    京劇之所以聽很多人聽不懂也在於現在缺乏有效的傳播,是因為現在我們沒有了過去聽京劇的大環境了,所以就很需要和依賴人的傳播與媒體網路以及各種現代手段的傳播。

    所以現在好多人應該覺得聽的懂京劇才是一件時髦又好玩的事情,如果還在糾結於聽不懂就放棄聽的人,那是因為你連聽都沒有聽,就懼怕於京劇的難而自動知難而退了。

    作為現在的我們,應該放下那些外國的藝術,不要過分崇拜於外國的藝術形式,應該多多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多多瞭解我們的國粹。

  • 2 # 魏青衣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很多人都認為,京劇不是應該用北京話演唱的嘛,不管什麼腔調,音拉的有多長,既然講究字正腔圓,那麼為什麼我們大部分人還是聽不懂呢?

    實際上,京劇並非是北京話演唱,它是在中州韻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以普通話為主體,又保留了某些古音,吸收了湖北、安徽、江蘇等省份的方言,相互融合而成的語言。京劇的唸白分為京白和韻白兩種,京白是用北京話,韻白則是中州韻,不瞭解中州韻的,可以在網上搜一下京劇老生王佩瑜在《朗讀者》這個節目中,用韻白朗誦《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影片。

    我們會發現,京劇的韻白跟普通話那是差遠了,就連我們熟知的詩詞,到了韻白那裡,也顯得很陌生,有時候不看字幕都不知道朗誦到哪了,更何況在唱段中。所以我們才會聽不懂京劇,聽不懂戲詞。其實戲曲界有不少劇種的語言都是採用中州韻,原因無他,中州韻是明朝的官方語言,也就是明朝的普通話,許多在那個時候產生的劇種,都用中州韻作為基礎,再結合地方方言當作戲曲語言。

    而京劇是由徽劇、漢劇、梆子、崑曲等許多劇種相互碰撞而成的,其主要載體是徽劇和漢劇,在清代湖北和安徽雖然不是同一區域,但在地理位置上離得很近,因此徽劇漢劇也都是用中州韻演唱。尤其是徽劇,京劇形成後,很多唱腔、程式、板式等都是照搬徽劇的,四大徽班很多知名藝人也成了京劇起源的創始人。他們也大都沿襲著徽劇的特色,而中州韻作為徽劇的語言也被保留了下來。

    所以京劇雖然講究字正腔圓,但它的字和腔指的是中州韻,如果大家對於中州韻不熟悉的話,聽起來還是很吃力的。如果大家想聽普通話版本的劇種,不妨聽聽黃梅戲,近些年黃梅戲改革,有不少劇目已經改成了普通話版本,還是可以聽聽看的。

  • 3 # 夢丹草堂

    京劇不是原來就發源於北京。目前所說的京劇起源,是從乾隆皇帝過80大壽的時候,江南的四大徽班:三慶,四喜,春臺,和春,進京賀壽,後來就留在了北京開始的,以後結合其他的一些劇種,形成了今天的京劇前身。

    大家想,作為南方戲的徽劇。它的演唱語言,北京人怎麼能聽習慣呢?因為戲臺上的唱唸,也是一種接近方言的語言。

    京劇是由徽劇和漢劇以及崑曲組成,過去俗稱亂彈皮黃,那麼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京劇講究字正腔圓。既然這樣,為什麼很多人說聽不懂呢?因為今天這個社會流行的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普通話。而舞臺上的京劇,他說的是韻白,基本上是湖光音中州韻。

    湖廣音就是以今天武漢地區範圍為語言版本的一種戲曲用方言。那麼中州韻呢,實際就是過去的河南官話。也就是宋代的普通話。他接近河南話,但又不是,戲臺上的語言是保留了很多方言古音以及地方語音的一種新語言。在今天人們普遍說普通話,對這種介於方言的戲曲語言,如果不去學習,也比較難懂。

    戲曲裡所要求的字正腔圓,是要求演唱者在熟悉和運用湖廣音中州韻的基礎上的字正腔圓,只要是符合那就是字正,不符合那就是不正,不正腔也不會圓。當然隨著京劇的發展,流派出現以後,還出現了很多的現象,比如說有的時候唱腔中,也會根據唱腔的優美程度會把北京音,運用到唱腔裡。

    還有一種就是京白,比如說《坐宮》這齣戲,鐵鏡公主唸的就是京白,京白的基礎就是北京話,當然不是現在的普通話是老北京音。這也是京劇的一種白口。

    所以說,一般戲臺上所謂的字正腔圓,就是隻要你符合湖廣音,中州韻和京音的規範,就算字正腔圓。所以他所說的字正腔圓,並不要求聽著的人一定能懂,因為它不是普通話。他只是戲曲類的一種方言。

  • 4 # 趙日金141

    現代京劇好懂。古裝京劇,夾雜文言文,地方方言,還有些讀音怪的字,如日,念裡,臉,念鹼,的確難聽懂,多聽幾遍就懂了。

  • 5 # 隨緣194775874

    京劇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唱詞難聽懂,傳統戲裡的有些字處於京韻的要求還的變聲,所以更增加了聽覺的難度。這一點在現代戲裡有重大改進,希望京劇界的專家藝人對此應引起足夠重視,克服此頑疾,使京劇更進一步接近大眾生活,讓更多人喜歡熱愛我們的國粹藝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中被上司的朋友挖走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