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睿淵13317766

    前不久在一則新聞中報道說,有一位女孩在大街上拉著一位保潔員的頭髮,索要錢財。開始,還以為是惡劣性質的強盜行為,沒想到,這位保潔員竟然就是這個女孩的親生母親,女孩為了買最新款手機,連著幾天打電話給母親要錢,可是這位母親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錢來。於是,就出現了新聞中報道的這一幕情景。在我看來,這樣的行徑簡直比強盜行為還要感到無恥和可惡。為什麼一個女孩會為了一款手機而對生養自己二十幾年的母親大打出手呢?!

    在小區的業主群裡看到這樣一條訊息,問家裡有上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們,兒子在幼兒園裡的好朋友過生日應該送些什麼禮物?回覆的資訊一下子炸開了鍋,有提議送最新款豪華賽車的,並附上了相關連結;還有提議說送智慧電話手錶的;更有家長說包個紅包最實際的。這些禮物動輒就需要幾百上千的。

    逆天了,幼兒園同學過個生日至於嗎?

    這不由地讓我想起了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講的也是關於送生日禮物的事情。這位媽媽去參加兒子朋友的生日聚會,根本沒怎麼在意,於是就挑了個普通的禮物去參加派對,沒想到這次的派對,腔調十足,每個人都盛裝出席。再看一眼別人家父母送的禮物,不是從國外帶回來的好幾千的禮物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弄的這位媽媽也很是尷尬。

    我在想,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幾千塊錢已經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月工資了。為了一個生日禮物,父母為什麼要卯足了勁,來攀比到底誰的禮物送的體面呢?!當然,會有經濟條件相對好一些的家庭能夠承受這部分開支,可是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父母花了大價錢買了昂貴的禮物,只是為了孩子有面子,為了孩子能夠合群不會被其他同學看不起。其實,這麼虛榮的想法只是父母自己賦予的,也是父母面子在作祟。

    越是經濟條件普通的家庭,父母們越是覺得不能富甲一方,就得護著孩子一輩子,就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這樣一味地嬌慣寵溺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感到快樂,反而是孩子、乃至整個家庭的的不幸。

    做父母的都希望把最好的都給孩子,特別是越普通的家庭,對孩子的要求,越會來者不拒,以為這樣就能使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幸福快樂,眼界開闊。

    但遺憾的是,幸福的真相併不是這樣的。與孩子幸福感緊密相關的 ,是對愉悅感的節制和對慾望的控制。

    無節制無目的地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就會使他們養成不給就大哭大鬧,甚至大打出手的壞習慣。也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大、自我的缺陷。在家裡父母可以寵著她,慣著她。可是一旦進入社會,吃了虧,就會經受不住打擊。甚至會採取最極端的做法,這才是真正害了孩子啊!

    ▌想讓孩子獲得長久的幸福,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

    比如說看電視,不能無節制地慣著孩子一直看下去,看多久就是多久,沒有討價還價,這個可以參考之前寫一篇關於看電視的文章,透過《羅伯特議事規則 Robert"s Rules of Order》來給孩子建立規則)。

    睡覺前要把玩具收拾好,把作業放好,還要把第二天要穿的衣物準備好,放在床頭……透過一些好習慣的“約束”來給孩子定規矩。家長們首先要做到有原則性,不嬌寵孩子。

    ▌想讓孩子長久地獲得幸福,讓孩子參與到感恩的行動中來。

    有位旅居國外的媽媽回憶起一件事,女兒受邀參加鄰居三歲女兒組織舉辦的萬聖節派對,小朋友們都玩得很開心。派對結束後,這位媽媽想要送什麼禮物表示感謝,可是女兒老師的話點醒了她。這位老師說派對的主角是孩子,最後表示感謝的應該是孩子。

    家庭教育常常忽視了感恩教育。而感恩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幸福,也更容易幸福,從而珍惜現有的生活環境。可是感恩不等於教會孩子說“謝謝”,“謝謝”其實非常容易教,但孩子還小,不能理解“謝謝”兩個字的真正含義。而讓孩子真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著實不容易。這些都需要從小播種在孩子的心中。

    ▌想讓孩子長久地獲得幸福,讓孩子體驗到非物質的快樂

    我們常常很功利地認為,沒有錢就沒有快樂,所以常常為了錢,犧牲健康,犧牲睡眠,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然後再想著用金錢來補償孩子。但是從小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精神上就會變得空虛。(平衡好賺錢與家庭之間的關係,奧巴馬都有時間陪孩子,你難道沒有?)

    有位把三個孩子送進斯坦福大學的媽媽在分享教育孩子經驗的時候,特別強調說,不要用物質來交獎勵孩子。如果家裡的孩子不喜歡洗澡,你可以跟孩子說“洗完澡,可以幫爸爸或媽媽化妝”,孩子一定會喜歡的。

    這位媽媽也總結到,獎勵孩子就獎勵件有趣的事,它帶給孩子不是物質上的短暫的快樂,而是一種成長體驗的快樂。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全家人一起出遊,一起去孩子喜歡的博物館,一起照顧寵物等等,這些體驗給孩子提供的都是他能夠去感知的、能夠記憶的美好體驗。這些體驗遠比擁有物質更幸福。

    從小就有各種幸福的體驗的孩子,長大後也更容易適應周圍的環境,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PS:中國有句古話叫“慣子如殺子”,當我們對孩子有求必應,事無鉅細的幫孩子承擔一切的時候,其實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剝奪了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所需要的磨練和對慾望的選擇與剋制,我們已經成了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道障礙,而只有當孩子自己去體驗,最終才能獲得長久的幸福,這是誰也替代不了的。

  • 2 # 吾渡己

    不知道你的父母有多大了,但最小的也40_50之間了,父母一代出生雖然不是亂世可是也是青黃不接的時期,那個年代吃飽是最大的問題,貧窮讓他們不敢有什麼想象與奢望,知識決定眼界,眼界決定格局,所以對待父母格局這件事,我們不必太多強調,因為如果你是個正常有責任有擔當的人至於父母的格局對你來說沒有多大影響, 他們養育你讓你成人,成才,在你成長過程中他們給予你的不僅僅是生命,還有包容,培養,現在他們老了,思想境界跟不上你了,時代發展的迅速不可能每個老人都能緊跟時代腳步,你現在應該像他們小時候那樣有耐心對他們講解這個新時代和外面的世界,而不是說他們格局小,這也不是為人子該有的行為。

    父母對於你格局再小他們也有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他們也有自己的圈子,也有自己的快樂,一個人一生中最難的就是快樂,父母晚年只要健康,快樂,就是你最大的福氣,家有一老是個寶,你也有老的時候,即使你現在格局再大將來在你孩子面前依然格局小,時代發展,人在不斷學習成長,如果你是個格局大的人你應該心胸寬廣的包容父母這一點微不足道的缺點,而且他們對於你付出了最寶貴的愛,格局還小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志故意殺死牛二,為何判為誤傷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