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楓橈
-
2 # 歷史啟錄
吳越兩國向來都是敵對態度,兩國世世代代的征伐和恩怨,終於能夠在夫差和勾踐這二位君主上,畫上了休止符。吳越最後的決戰。雙方最後的一次交鋒,定格在公元前473年。而當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移23年,會發現吳國本來一開始是佔上風的,最後的角逐時刻,吳國卻敗下陣來,想不開的夫差,無顏見吳國的列祖列宗,只好自刎謝罪。
我們將目光重新聚焦在公元前496年,此時的越國政局尚且不穩定,加之越王勾踐剛即位,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吳越兩國素來關係極差,知道了這個訊息的吳國,趕緊舉兵圍困越國,趁此機會想滅掉越國。因此,吳越兩國就在槜李這個地方,發生了一場大戰。但吳國的運氣不怎麼好,本來這是次大好的機會,吳王闔閭卻意外在這次戰爭中,中箭受了重傷,年歲已高的闔閭回到吳國不久後就去世了。
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併為其父守喪三年,這三年期間,他讓手下的人要時刻提醒他這個囑託。吳王夫差為報越人殺父之仇,努力練習戰陣,於槜李戰後的第三年(公元前494年),率全國精兵伐越,大敗越軍於夫椒(今江蘇蘇州),攻入越境。勾踐僅剩下甲兵五千,退保會稽山上,卑辭求和。夫差認為越已喪夫反攻能力,為集中力量北上爭奪中原霸權,遂不聽伍子胥乘機滅越的勸告,許越為屬國。使越屈服,越王勾踐便成為了吳國的階下囚,勾踐迎來了他人生最恥辱的時期。
勾踐,生年不詳,相傳是大禹的後裔,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他的父親是越王允常,因為“臥薪嚐膽”這個典故而聞名後世,越王勾踐是個相當隱忍的君主,他為了自己的國家甚至不惜放下尊嚴,像個狗一樣地活著,雖然在很多人眼裡,他苟活是很屈辱的事情,讓很多人看不起他,但是不可否認正是因為他的委屈求全、低三下四,才有越國的復國,要知道之前的越國還只是一個野蠻的國家,野蠻不開化,生活習俗也很落後,一直受到中原文化的排擠,而鄰國吳國早就是一個相當強大的國家。
勾踐不聽范蠡的勸告,一意孤行出兵貿然攻打吳國,畢竟吳越兩國實力差距還是挺大的,勾踐的下場使得這個差距得以凸顯。這二人在春秋的舞臺上是各有千秋。勾踐成為夫差的階下囚,卻能夠放下身段去迎合夫差,並且還偷偷在背後發展越國,他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發憤圖強為了告誡自己,睡在稻草堆上,還經常在房間掛著苦膽,時不時嘗上一口,提醒不要忘記當初亡國的恥辱。
而夫差打敗了越王之後,對勾踐放鬆下來,還中了勾踐的美人計。文種獻計賄賂了吳國的太宰嚭,太宰嚭進言夫差釋越,夫差一時心軟保全了越國,從這時起,吳國就敗了。不管伍子胥怎麼阻止吳王,吳王不聽,還沉溺在美色中,整日以西施飲酒玩樂,全然忘卻了身邊還有勾踐這個定時炸彈。
“扮豬吃老虎”的勾踐,在吳王夫差身邊蟄伏的這幾年,完全取得了夫差的信任,還在暗地裡重新發展起了越國,轉瞬幾年,一個奴隸翻身咬住了主子的死穴,而吳王日漸昏庸,最終導致在越國面前顯得脆弱不堪一擊,最後越國戰勝了了吳國。在無法扭轉的局面下,夫差不願像勾踐一樣忍辱負重,而是選擇了自刎,在臨決前懺悔不已,伍子胥的遺言應驗了,而吳王也沒有面目去見被自己錯殺的伍子胥,掩面自殺,含恨而終。
-
3 # 歷史春秋網
不是的。吳王夫差是一個剛烈之人,他無顏苟活,就象項羽一樣,拔劍自殺了。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夫差亡國,是無顏見伍子胥。
吳越兩國是世仇,夫差的父親叫闔閭,之前在與勾踐的父親允常交戰時,受傷而死。臨死囑咐夫差,要夫差不要忘了報殺父之仇。夫差為了報父仇,確實下了一番工夫,終於在與勾踐的一次戰鬥中,完勝勾踐。勾踐成了夫差的俘虜後,伏下身段給夫差當奴隸,甚至到了吃夫差大便了解夫差病情的地步,終於感動了夫差,儲存了越國,並放虎歸山,送勾踐回國。勾踐表示甘心做吳國的臣屬國。但勾踐回國後,臥薪嚐膽,在文種和范蠡的幫助下,十年的時間,使越國強大起來,迎來了與吳國的一戰。在這一戰中,吳國失敗了,吳王夫差成為了越王勾踐的俘虜,吳王夫差可沒有勾踐那種隱忍的胸懷,因為在這之前,伍子胥多次勸夫差滅掉越國,不要放勾踐回國,夫差不但不聽,反而將伍子胥逼得自殺了。
據史載,勾踐是想儲存夫差的性命的,不管勾踐是真心的還是假意的,夫差沒有接受。他不想受勾踐的羞辱。臨死前夫差說:“假如死去的人什麼都不知道,也就罷了;若是有知,我有什麼臉去見伍員啊!”。夫差並未向勾踐求和,也並未向勾踐乞求活命,他是懷著慚愧的心情自刎而死的,保持了一代帝王的尊嚴。
-
4 # 豁達旭日ok
吳王知道,失而復返的勝利是多麼的珍貴,越王是會緊緊抓牢不放鬆的,他知道求與不求無異,乾脆死得骨氣一點,他不求,也沒有求越王放他一馬,自刎。
回覆列表
較早記述的有《國語》。 為便於閱讀,就且用白話文敘之。
《國語·吳語》:夫差要離世的時候說:“老天降災禍給吳國,不前不後,偏偏落在我的身上,使我失去了江山社稷,吳國百姓也流散到各地,連越國都有了,我有什面臉面對天下!”
夫差就要死之前又說道:“假如死去的人什麼都不知道,也就罷了;若是有知,我有什麼臉去見伍員(伍子胥)啊!”說完,自殺而亡。
《國語·越語下》,夫差對勾踐說:“你要是還沒有忘記周王室,而能為天下想,那是我最大的願望。”勾踐狠狠說道:“我將毀壞你的江山,滅了你的宗廟。夫差聽完請死,沒臉面對天下人。勾踐滅吳國。
其次為《史記·吳太伯世家》:越國打敗吳國後,勾踐要把夫差遣送到甬東這個地方,給他百戶人家的食邑。夫差說:“我老了,不能事奉君王你了。後悔沒聽伍孑胥的話,有此之敗。”說完就自殺了。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勾踐可憐夫差,派人對他說:“我將你安置在甬東,給你百家的食邑。”夫差謝道:“我老了,不能事奉君王你了。”說完自殺,並遮住臉,意思是說無顏見伍子胥。
以上記述,不難看出,夫差不失為剛烈之人。
至於《越絕書》,以及《吳越春秋》裡(夫差內傳)(勾踐伐吳外傳》中的記述,將夫差說得無恥懦弱,被逼而死,觀點多偏向越國,失於公正,而且文學化因素較重,屬野史性質,不足採信。
夫差雖為亡國之君,有許多缺點,但並不是一無是處,為報父仇興兵攻越,使勾踐蒙受恥辱,何其毫邁!但其不聽忠言,養虎為患,終至亡國,卻沒有貪生苟活,剛烈而亡,不失為一位英雄。
勾踐雖能忍辱負重,但其人如范蠡所說:長頸鳥喙,鷹眸狼顧,只可同患難,不可共富貴。這種陰騭狠毒之人,是不可能有慈善之心,給夫差封地食邑,讓其活在世上的。
故從性格上分析,勾踐不會讓夫差活著,剛烈的夫差亦不會屈辱的苟活。所以,餘覺得《國語》中的記述較為真實,一則,年代離春秋時期近些,再則記述的此較客觀。諸君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