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老師中學數學課堂

    以直報怨的出場應該和近段時間的一部電視劇有關,很火爆,很多人在追,也有很多人在關注這句話。

    我一名理科老師,對於這句話不是很清楚,專門去找了找它的出處《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如何?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句話德意思就是:有人問孔子,我用自己的恩德回報別人對我的怨恨,仇恨怎麼樣?孔子回答說:怎麼去報答恩德,當然是以自己的正直公正(公道)的態度報答別人的怨恨,以自己的恩德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其實就是別人對你好,你就對別人好,別人打你、罵你、辱你,你也要用同樣的方式換回來。可見這個直就是指的是對的道理---公道。

    古時候的俠,指能為民伸張正義,抱打不平之人,他們以直報怨,別人怎麼對他們,他們也怎麼對別人,於是乎有人覺得他們性情乖張。而今呢?這個俠可以引申到很多行業。為中國國防事業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可稱之為當今俠之楷模!軍人俠之典範!---尤其在抗震救災中的表現,感動全華人民。那作為老師的我們是俠之基石,我們有怎麼來看待以直報怨呢?

    在教育中,我們如果以直報怨:學生怎麼對我,我怎麼對待學生,家長怎麼對待我們,我們就怎麼對待他們,對待他們的孩子。這樣做的苦果,其實很多老師已經嚐到了,學生不敢管,上課不講重點,你沒有威信可言,學生家長不相信你,你也只能混口飯吃而已,名聲也逐漸就“臭了”,帶來的一系列後果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出。家長和學生呢?你對老師以直報怨,學生學不到知識,自己自毀前程,家長害了自己的孩子,毀了孩子的將來。這樣兩敗俱傷的結局,誰是贏家?誰是輸家?站在另一個角度講,如果老師、家長、學生三者互相溝通體諒,大家錯位思考,最終都是贏家。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老師和家長都要彼此體諒,相互尊重、溝通理解、以德報怨為中國塑造更多的俠。

    古話今用,我們要找到與時代節拍相一致的繼承!也要把與時代不符合的賦予新解!

  • 2 # 大觀史

    孔子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意思是:用適當的懲罰回報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

    直的意思是跟寬厚的心量有著莫大的關聯,同時還要有足夠的智慧來讓他們覺悟。直,不管從古漢語還是從現代語中,都跟法律、懲戒是沒有直接的關係。

    法律的懲戒是一種手段,需要有足夠的真誠心,和足夠的心量和足夠的智慧來運用。也就是,直是與純淨純善的內心是一個涵義,而表露出來的行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法律而其中之一。

    假如法律淪為以怨報怨的工具,則正義不存,黑白顛倒,人心淪喪。"以直報怨"最需要的是有足夠的道德修養為基礎才能真正得以實施和產生巨大的作用。

    直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饋,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擊。不可一味姑息從而縱容罪惡擴散而良善喪失,也不可挾私加重報復。

  • 3 # 紫天雲

    “以直報怨”出自《論語·憲問》,原文是這樣的:“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意思是,有人問孔子,拿恩惠來報答怨恨(也就是寬容傷害過自己的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這樣做的話,那你該如何面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呢?所以,應該用公平正直來回報傷害,用恩惠報答恩惠。

    也就是說,面對別人的傷害,孔子主張應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就是以牙還牙,不應該心中感到忿忿不平,但表面上卻偽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如果這樣的話,那就是典型的“偽君子”,是不可取的,也是孔子堅決予以反對的。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巧言令色,鮮矣仁”。

    從孔子“以直報怨”的主張,可以看出他愛憎分明、光明磊落的人格特點。

    孔子的這一主張與老子在《道德經》中主張的“報怨以德”完全相反,在老子看來,應該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也就是說,在老子看來,寬厚慈善是十分可貴的品質,具備寬厚慈善品質的人,自然會寬恕一切、包容一切,就算是別人傷害了自己,也不會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這就是“以德報怨”。

    我們認為,老子“以德報怨”的主張,體現了道家哲學思想的精髓,因為老子參透了宇宙對立統一、自然無為、守柔處卑的規律,因而有“道”之人能夠像父母憐愛子女那樣對待世間萬事萬物,正如子女傷害了父母,父母不也還是會一如既往、寬厚慈善的愛護自己的子女嗎?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也就是“以德報怨”。

    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孔子“以直報怨”的主張與老子“以德報怨”的主張,大相徑庭,相去甚遠,但分別有他們各自的道理,沒有孰高孰低之分。

  • 4 # 探哥

    特別真實的回答。對自己有怨恨的人,不可能還以德報怨,但可以做到公正。對自己有恩情的人,那肯定是要用恩情報答。

    那俗話說以德報怨正確嗎?正確,因為這裡的怨是指因為誤會、誤解、成見造成的,而非品性的問題。有時侯受到他人誤解是難以避免的,關鍵是做好自己,活的坦蕩。

  • 5 # 付時勇

    孔子曰:以直報怨——俠也。這句話中的直,如何理解?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出自《論語、論語 憲回第三十四章》

    原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文並沒有“俠也”二字!

    譯文:有人說:用恩德報怨恨,怎麼樣?孔子說:“拿什麼回報恩德呢?應該拿公平正直來回報怨恨,拿恩德來回報恩德。”

    這裡所謂的“直”,我理解為:

    直:值,相當的代價,適量代價,善與惡,德與怨,是人類有了價值判斷之後的概念,善與惡,性質相反,其判斷標準是明確的,具體來說,對人類社會有益的為善,對人類社會有害的為惡。怨是惡的一部分。從怨走向惡。直,更準確地說就是公平。以正直公平報答怨恨,讓怨”走向“善”,實際上是一個感化的過程。別人對你的“怨”有別人惡的一面,同時,也有自己過錯導致別人“怨”,有別人惡的一面,同時,也有自己過錯導致別人“怨”的一面。所以需要用公平,正直去消除別人的怨恨。例如,你借人一斗米,你就必須起碼還人一斗米,很簡單,別人自然消除了對你的怨恨,因為,公平啦,價值對待啦!又例如:別人借了你一斗米,未還又借,你沒借,別人對你有怨恨啦,你就告訴他,我因為借了你一斗米,導致我已餓了三天,你再借我又要餓三天,我會死去,所以不借,告訴他,他的怨所存在的價值,從而消除他的怨恨!由此形成了社會公德,直至最後成為關於懲戒惡行的法律。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以直報怨”中的“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排袁心玥身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