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淵茶事

    1、積極宣傳, 大力倡導茶文化。積極宣傳喝茶的好處和中國的茶文化,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宣傳茶文化。

    2、舉辦茶文化知識展覽、茶藝表演等。

    3、培養青少年對茶的興趣,讓學生學習瞭解中國的茶文化。

    4、加強茶業從業人員的培養和建設。提升茶藝工種的價值。

    5、加強茶文化方面的創新,對茶葉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如搭配型別的茶,陳皮普洱、檸檬普洱等等之類的,開拓受眾面。

  • 2 # 夢想照亮天空

    中國有一句話叫“茶為國飲”,什麼意思呢?我的理解是,每一位華人都喝茶,都愛喝茶,都會喝茶,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之一,人人都離不了,這 才叫“國飲”。我小時候,家裡但凡來了客人,母親總是要倒上一碗白開水,美其名曰“請喝茶”。因為家裡實在太窮,連茶葉也買不起,有時候實在過意不去, 只好往白開水裡加上一勺紅糖。就這種情況,仍然在禮節上說是請人家“喝茶”。這既說明飲茶之俗流傳之廣,亦說明飲茶這件事,確實也需要一點成本。

    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喝茶漸漸成為一件雅事,進而成為一件貴事。從茶葉的品類等級,到茶臺的材料質地,再到喝茶環境、沖泡程式、品飲方法的講究 ,茶離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遠,漸趨成為富貴人事,一說喝茶,似乎就高高在上,超凡出塵,多了不起的一件大事了。

    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文人雅士的推崇。“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文人雅士喝茶,常常講究一個心境 ,把喝茶和自己的生活思考甚至是人生享受結合起來,給茶賦予無限的文化內涵,推動了茶往“雅”方向上的發展。二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使然。中國大量茶葉其實 是出口到西方國家的,西人普遍飲茶,又講究什麼下午茶,反過來對中國的茶文化也是一個影響。另一方面,由於我們的東鄰日本在中國古代茶文化的基礎上發展 了所謂的茶道,把飲茶完全儀式化了,在日本文化中固然有其存在意義,但是再傳回到茶文化的發祥地,也讓我們的飲茶慢慢變了味道。第三個方面的原因,我覺 得還是因為資本和利益的推動。當茶葉生產和銷售成為一種暴利行業的時候,大量資本的湧入,肯定會讓飲茶這件事發生質的變化。鐵觀音、紅茶、黑茶、普洱、 白茶相繼被爆炒,就是明顯的例證。一公斤茶葉被爆炒到幾十萬元的時候,它怎麼可能走進普通百姓的生活?

    而事實上,茶就是普普通通的飲料,就應該是普通老百姓喝得起的飲料,它也確實融會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茶是一種生活習慣,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中國很多地方的人,喝茶吃飯都連在一起,有時候當早餐,有時候當午餐,有時候當晚餐,有時候也當夜宵。很多地方日常打招呼的話都是“有空來喝茶啊”,有客人來,第一件事必是沏上一杯熱茶。茶能止渴,能生津,能回甘,能感受苦澀變化,亦能強身健體,甚至還可以入藥治病。古人說:茶性儉。意即要珍惜著喝,所以“清茶一杯”還是清廉的象徵,喝茶已深深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當中。

    但是,我們並不反對把喝茶當成一件雅事去做。因為喝茶本身,就不是一個粗枝大葉的活兒。喝茶能解渴,但絕不僅僅是為了解渴。一個滿懷心事、滿心憂愁的人,或者急急忙忙、風風火火的人,是享受不了喝茶的風雅的。一個人品茶是一種閒適和悠然,“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兩個人品茶是一種默契和交流,“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魯迅先生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蘇東坡說:“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都指出了喝茶是一種成本最低的享受。這種享受不是因為用了多好的泉水和雪水,不是因為用了多麼上好的原料和茶葉,更不是因為在多麼富貴華麗的環境裡;而是因為喝茶的時候,有一種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心情。蘇東坡有一篇短文叫《記承天寺夜遊》,全文如下: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套用東坡先生的話,何處無水?何地無茶?但少一份喝茶的悠閒心情而已。

  • 3 # 開明古韻普洱茶

    茶文化並非高高在上,恰恰相反,茶文化起源於藥理,貼近於生活,茶道本質也正是這份最原始的閒適與簡單。

    其實,富豪權貴喝的“雅茶”是茶文化,民間市井喝的“俗茶”也是茶文化,只不過喝茶的茶鏡與意義不一樣罷了。

    飲茶文化始於西漢時期,卻真正萌芽於魏晉。

    不過那時雖然形成了茶文化,卻並未普及,到了唐朝才作為尋常商品流入普通人家,併發明瞭團茶。

    宋代清飲悄然而行,然而團茶的流行度並沒有減弱,而且被注入了新的意義和氣息,往往喝茶顯得更加精緻與貴氣。

    明朝茶文化進入新紀元,茶之雅趣正式進入茶文化行列,甚至在民間也開始流行茶藝表演,各種賞心悅目的泡茶手段層出不窮。

    清朝茶文化呈兩極分化,達官顯貴與文人雅士一如既往般精細與高雅,而平民百姓則沒那麼講究,往往粗茶淡飯,喝得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

    焚香煮曲詩酒茶的茶,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兩者同為茶文化分支。

    前者既精緻又優雅,後者既隨意又閒適,一種是精神享受,一種是現實生活。

    古時喝茶,權貴喝茶的精細講究,與平民喝茶的隨性而為,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清朝兩極分化最為嚴重。

    現在喝茶,也是如此。有人喝茶精細而講究,時刻給予茶道文化必要的尊重;也有人僅僅將茶視為一種飲料,喝的是功效與用途。

    其實,怎麼喝茶本就是茶客自己的事,優雅也好,隨意也罷,自己喜歡就好。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這是鄭板橋對茶文化的理解。

    鄭板橋一生貧苦,卻一生保持了這份清雅,率性、幽默,世間酸甜苦辣都在其中。

    他筆下的茶和很多文人雅士不同,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不同於高雅的茶道,茶雖清靈卻依附於世俗。

    鄉間的茶,講究不多,茶葉不上檔次,難得的是那份悠然的生活情態,茶入鄉野注重使用,精緻中填了粗礦的味道。

    其實,茶與世界的關係,往往是雅俗共賞。一是品,二是家常喝茶,三是應酬禮節,四是飲宴,五是調笑之物。清茶入市,煙火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已經有火器營,為什麼八國聯軍入侵時還用冷兵器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