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做聰明的投資者
-
2 # 軍研武器庫
共遷都三次:
第一次:平安時代,從古都奈良遷至京都(當時稱平安京);
第二次:治承四年,平清盛從京都遷都福原,後被迫回遷京都;
第三次:明治維新後,從京都遷往江戶(改名東京)。
首先,江戶畢竟長期是德川幕府的統治中心,關東一帶不服明治政府勢力很大。所以索性遷都於此震懾。
其次,維新是西南強藩和朝廷內改革派的公卿聯手,京都守舊公卿居多,把天皇帶走,可以擺脫這些守舊公卿的羈絆。 明治維新後,從京都遷往江戶(改名東京)的原因:
1、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經濟。江戶位於日本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上,是關東地區的商業中心。1603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德川幕府,來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這裡,江戶城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據記載,19世紀初,江戶的人口已超過百萬。
2、維新是西南強藩和朝廷內改革派的公卿聯手,京都守舊公卿居多,把天皇帶走,可以擺脫這些守舊公卿的羈絆。
-
3 # 遍訪歷史遺蹟
京都府,日本一級行政區,京都府是日本關西地區的都道府縣之一。 面積 4,612。71平方公里 ,總人口 2,646,569人(2004年2月1日)。府治位於京都市。
京都府位於日本主要島嶼--本洲島的中西部,東鄰三重縣和滋賀縣,西鄰兵庫縣,南鄰大阪府和奈良縣,東北鄰福井縣,北瀕日本海。
京都府擁有人口260萬,80%以上集中於城市,面積為4613平方公里。京都市氣候宜人、風景秀麗。境內南部為京都盆地,北為丹波、丹後山地,平均高度約600米。奧丹後半島突出於日本海中,其東為若狹灣。
沉降海岸,有舞鶴、宮津等良港。較大河流為澱川水系主支流和由良川等。 森林面積佔75%。年平均氣溫14-15℃。降水量南部1,400毫米以下,北部1,600-2,600毫米,降雪期長。
舊畿內的山城國,山陰道丹波國的大部分和丹後國。今包括11市,首府京都市。 1868年置京都府。工業以電機、紡織、食品等為主,運輸機械(造船)、化學、一般機械亦較發達。 傳統工業高階絲織品、染色、陶瓷、酒類以及漆器、扇子等手工藝品夙享盛名。
耕地78%為水田。南部丘陵產茶有名。乳肉用養畜業發達。魚產豐富,海陸運輸便利。多古蹟名勝、寺院、美術工藝建築和自然風景區。主要城市有京都、宇治、舞鶴等。
日本的京都市(きょうと,Kyoto ),日本京都府南部(山城地方)的城市,面積827。
90平方公里,總人口1,469,472人(2005年9月1日),也是京都府府廳所在地。屬於政令指定都市,包含東京特別區為全日本人口第七位。與大阪、與神戶共同成為“京都阪神大城市圈”。
京都在公元794-1869年為日本首都,名“平安京”。日本平安時代建設了“平安京”,成為平安時代和室町時代的首都,為日本政權中樞;直到明治天皇東京出行為止的1100年間,大體上皆為的日本天皇居住的城市。
1889年設市。工業以紡織為主,次為食品(造酒等)以及電機、運輸機械、出版印刷、精密機械、化學、銅加工等。西陣絲綢夙享盛名,染色、陶瓷、釀酒、漆器、扇子等傳統工業亦甚著名。
市南部形成的洛南工業地域為阪神工業地帶的一環。陸、空運輸樞紐。商業發達。有國立京都大學等高等學校多所。 旅遊業發達,多歷史遺蹟與古代文物,有故宮、平安神宮等。市西北嵐山山麓的龜山公園內,1979年建有周恩來詩碑。
東京(Tokyo,とうきょう,도쿄)是日本的首都,是世界第一大城市。東京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東京都人口約1264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其中東京23區人口為852萬(截至2006年8月),東京圈(東京都市圈)人口約3400萬人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
東京是世界級的大城市,一般說得東京市是指東京23區,即它的大城市部分。
但實際上東京作為一個行政區,在日本叫東京都,包括三大部分:東京23區、多摩地區、太平洋諸島。 這些島包括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及最東端的南鳥島和最南端的衝鳥島。這些島最遠的離東京達數千公里。
在此主要介紹東京的主要部分——東京23區。東京的人口居日本各行政區之首,達1100多萬。東京與附近的千葉、崎玉、神奈川共同構成日本的最大的城市圈,鐵路和公路以東京為中心呈放射狀射向各地,東京是日本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500多年前,東京還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小漁鎮,當時叫作江戶。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將在這裡構築了江戶城。此後,這裡便成了日本關東地區的商業中心。1603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德川幕府,來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這裡,江戶城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據記載,19世紀初,江戶的人口已超過百萬。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天皇由京都遷居至此,改江戶為東京,這裡成為日本國的首都。1943年,日本政府頒佈法令,將東京市改為東京都,擴大了它的管轄範圍。
回覆列表
日本歷史上遷都很多次。從飛鳥時代日本初步統一後的首都飛鳥開始,孝德天皇645年遷都難波(即大阪),但在654年再次遷回飛鳥。後來天智天皇667年遷到大津,672年天武天皇遷回飛鳥,694年持統天皇遷到藤原京(即奈良),710年元明天皇又遷到藤原附近的平城京(都在奈良,不過是搬個宮殿),又在740年搬到京都附近的恭仁宮,744年遷回難波宮,同年又遷到紫香樂宮(即甲賀)745年搬回平城京,784年般到長岡,794年恆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又在1180年遷在福原京與平安京來回。
治承四年(1180年),平清盛從京都遷都福原,不久後被迫回遷京都;
明治維新後,從京都遷往江戶(改名東京)。
東京成為首選的原因:
1、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經濟。江戶位於日本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上,是關東地區的商業中心。1603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德川幕府,來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這裡,江戶城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據記載,19世紀初,江戶的人口已超過百萬。
2、維新是西南強藩和朝廷內改革派的公卿聯手,京都守舊公卿居多,把天皇帶走,可以擺脫這些守舊公卿的羈絆。